读高尔泰先生散文集《寻找家园》历时数月,时断时续,时悲时喜,时痛时伤,甚至常常反复,回转再读,既急切又控制,既激动又压抑。内心波澜无垠,久久不能平息。这是一本不适合快速阅读的书,它是需要定下身来,静下心来,才能读的书。读着读着,不知不觉,你就会沉入其中,迷醉其中而不能自拔。
有人说,这是美学名家高尔泰先生生死歌哭之作,当代散文最美的收获之一。
高尔泰,著名美学家、画家、作家,旅美学者。1935年生于江苏省高淳县(今南京高淳区),1955肄业于江苏师范学院美术系。先后在兰州第十中学、敦煌文物研究所、中国社科院哲学所、兰州大学、四川师范大学、南京大学任职。现居美国拉斯维加斯。
1957年,时年22岁的高尔泰,因发表美学论文《论美》,被打成右派,在戈壁滩国营夹边沟农场劳改。目睹了无数可爱、可贵、有趣、有才,有理想、有追求的生命悲惨死亡,自己也差点饿死;幸而适逢国庆十周年,在兰州结识的公安厅干部将其调去作宣传画,才保住了性命。
后得到时任敦煌文物研究所所长常书鸿先生的帮助,前往莫高窟工作。文革期间又被打到,平反后在兰州大学教书,经推荐进中国社科院,不久又回兰大。1984年,因“自由化倾向”等模棱两可的原因被停课,他要求校方道歉遭拒,遂前往成都四川师大。
1989年夏,被南京大学聘为教授,刚赴任没几日即被抓捕,押回成都审查。在关押138天后,释放证上结论为“审查完毕予以释放”,其妙莫名。1992年流亡国外,从事绘画、写作,并在多所大学访问。
高尔泰跌宕起伏的一生,如共和国曲折动荡、波澜摇曳的历史。一个知识分子的命运多舛、悲喜坎坷,与历史和时代的洪流紧紧相连。
他历时十几年写就的这本散文集,其实就是他生活、生命、情感和信念的自传,就是一个名族悲痛和苦难的缩影。
全书共分三个部分:梦里家山 流沙坠简 天苍地忙
一,梦里家山
从一个孩子的视觉看天下,这世界充满温情和欢乐,充满趣味和希望。当然,也有不平和反抗、叛逆和勇敢,还有孤独和感伤、离别和梦想,更有少年的爱情和意义的追寻·····但这一切,都连着他美丽的家园,都是他永远难忘,永远珍藏,永远怀念的梦里家山。
高尔泰的童年生活,正如北岛所说:“像传统的年画那样鲜活、明艳,仿佛一伸手,便可以触摸得到。”
一个十岁的小男孩,在大大的土场上奔跑腾挪,用他手中的木棍,画着他的爱好、他的未来畅想。
他的“阿来”,“一只香灰色公山羊,搬家时,送给村上一个孤老婆婆作伴。我们走时,它不吃也不喝,要跟我们上路,我几次回头,它都一直望着我们,一动不动,绳子拉得很直很直”。
他的“阿狮”,“是一只山乡的土狗,极忠诚勇猛。跟随我们六七年,已成了家庭的一员。”跟他们回到城里,更是他最真诚的好朋友。后来,因天天吠叫不息,被住在家里的战士刺死,“我扭住那兵不放,用脚踢、用头撞,还咬破了他的手···”即使士兵的领导赔礼道歉,心伤也久久难复。
学校操场后面有个小丘,他在小丘的荆棘灌木丛里,用茅草搭了一个鸟窝,逃课时躺在里面看书、想心事··那可真是乐园啊!
《跨越地平线》一文中,他第一次独自离家外出求学,"从船舷窗再伸出头来望时,码头已隔得很远,但还可以看到父亲和母亲在向我挥手。不知不觉,泪水又涌上了眼睛。不久,平时到过最远的地方都过去了。风物依旧,新世界不新,好像旧世界的延伸,只是没有了家。”
二,流沙坠简
劳改的戈壁上,一个个知识分子无言的命运。
替他隐藏日记,给过他温暖和鼓励的右派分子安兆俊,每天吃不饱没力气,也要蘸着开水擦洗头脸,抢不到饭只剩汤汤水水,他也要找个地儿坐下,一勺一勺人模人样的吃···这样一个热望生活、自我修持的人,”他是坐着死的”。
还有爱惜衣服胜过爱惜自己的龙庆忠,歌颂生活、充满阳光,死后衣服几易其主。
参加过二万五千里长征、爱摆架子找乐儿的上官锦文,拼死力干活饿死累死的郭永怀,饿得发慌电线杆般怠工的张元勤,积极响应号召说话正确得可怕的唐素琴·····这些右派分子,无一逃过政治运动的吞噬。失去的了意义的生存,抗得过的苟延残喘,抗不住的只有死去。
他的美学一开始就是其命运的一叶孤帆,历史把它扫向荒野,他几乎是以一己之力和年轻的心与整个文化环境不对称地“对战”,在”权威”“权力”威压下从不低头,等待他的是戈壁、沙漠、劳改、放逐、妻亡女散、家破人亡。
他是顽强的石头,傲骨嶙峋,从未悲观,绝不自弃,“无边行程望欲迷”,”徘徊千壁向丹青”。他临摹敦煌壁画、研读佛教经典,钟情于正遭灭绝的文化艺术,倾注着对生活无限的激情和爱意。
个性、灵性、诗性的文字,与他“美的本质就是人的本质,人的本质是自由,美是自由的的象征,艺术是人类情感的表达形式”一脉相承。
三,天苍地茫
苦难的记录,血肉仍然鲜红,不是为了忘却的纪念。失去和远去的师长、朋友、亲人、爱人和家乡,永远令人感念,永远让人铭记于心。对过去的一切人和事已失去了仇恨之心,只有宽恕和包容。岁月无情,一点点腐蚀着每一个人,每一个生命。
“逃亡前,曾到我的出生地高淳看望姐姐。在那个安置拆迁户的公寓楼里,她指着一个晒太阳的老人,告诉我那就是五八年监管‘阶级敌人’的民兵队长,直接虐杀我父亲的凶手。可能睡着了,歪在椅背上一动不动,看不清帽檐底下阴影中的脸,只看见胸前补丁累累的棉大衣上一滩亮晶晶的涎水,和垂在椅子扶手外面的枯瘦如柴的手。但是仅仅这些,已足以使积累了近四十年的仇恨一下子失去了支点。”
高尔泰的文字清丽而又饱满,质朴而又精炼,具有诗情诗意和画面感,看似平淡,却又沉重,满含深情。
书中有控诉,有宽容,也有对现实 的诘问和超越历史的思考。使人看到洁白后面的黑暗,和黑暗后面真正的洁白。
这是一本沉重的书,压抑、伤感、凄凉,苦与甜、血与泪、爱与恨全都融入其中。
作者漂泊一生,如今仍流亡海外,历尽苦难,无家可归。但他始终热爱家园,思念家国。万般深情万里路,一曲悲歌一生诗,从未放弃寻找“家园”,这家园,不仅仅是身体、物质的依托,更是意义、精神和灵魂的归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