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国风·周南·桃夭》有:“之子于归,宜其室家。”
在生活中,我们可能会听到一些名词,但是并不是很了解它们的意思,比如于归之喜这样的词汇。“于归之喜”,是指女子出嫁之喜。此外,结婚叫花烛之喜,生子叫弄璋之喜。
常用词“之子于归”。“之子”:之,这;子,古代兼指儿女,这专指女性后代;“于归”:古代指女子出嫁。归者,回也,古人认为,女子嫁到夫家,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回到了家,即,夫家才是一个女子的最终归宿。
朱熹《集传》有:“妇人谓嫁曰归。” ,明代孙仁孺《东郭记·一妾》有:“在闺中双双聚首,怕于归不能相守。” ,清朝李渔《蜃中楼·双订》有:“他日于归,不知嫁着甚么男子,好生愁闷。” ,郭沫若 《棠棣之花》第二幕有:“我记得你还有一位令姐,怕已经于归了吧?”
现代于归宴流程 ,现大多如下:
一、接亲队伍出发:(到达鸣炮)
二、智闯第一道门: 新郎手捧鲜花智闯第一道门
三、喜闯第二道门:新郎要接住来自堵门的各种调戏
四、送接亲队伍出发:(万鞭鸣炮,礼花开放)
五、迎宾开始:
六、于归喜宴仪式开始
1、司仪:开场白。
2、请新郎入场;
3、新郎呼唤新娘出场;
4、新郎向新娘求婚;
5、父母上场,父母代表致词;
6、答谢父母养育之恩 ;(三鞠躬并给父母敬茶)
7、父母给红包;(父母给了红包就退场入席)
8、答谢亲朋好友;(三鞠躬)
9、玩游戏;
10、新郎新娘退场入席;(礼花开放)
11、仪式完毕,全体起立干杯,喜宴开始;
12、新郎新娘敬酒;(发喜糖和香烟)
13、父母敬酒;
14、新郎新娘和父母送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