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时常又一种“无力”的感觉,原因是——需要做的事情和想做的事情太多了。
即便是我已经安排了合理的时间去完成它们,也用清单把这些任务进行了整理和拆分,但一想到还有好多任务要做,就会变的不想做事,特别是我手头还有好几本书的推广视频还没有拍摄,书看完了却没整理,堆积在一起着实压力不小。
又加上我晚上的效率实在很低,几乎做不了什么事情,压力就更大了,拖延症慢慢地也就越来越严重。
昨天晚上脑袋里一道灵光闪过——我是不是可以尝试着和我家猫咪一起起床呢?
我家猫咪每天凌晨的时候都会扒我的房门,想要出房间溜达溜达。于是我总会在它扒房门的时候勉为其难的起床给它开个门。由于我家阳台上堆放了不少杂物,纱窗也不是特别牢固的那种(我房间的纱窗换的是铁丝的),所以我家阳台一向是猫咪的禁地,所以我除了起床给它开门之外,还要从床上爬起来走到阳台把门给关了,以防我之后再睡觉的时候猫咪出危险。
由于我家猫咪起身的时间基本都在凌晨2点到4点之间,我做完开门、关门一系列的动作之后,继续回到床上相当于是开始睡回笼觉了,这段时间到我起床的时间不是很长,特别容易做梦,所以我每天早上起床的状态都会觉得特别累。
所以我昨晚想到一点——如果我家猫咪是四点左右起床的,要不我就试试跟着它一起起床?
于是,今早我的起床时间是3:55,早上洗脸的时候发现眼睛都是红红的。
不过不得不说,前段时间因为做梦起床困难,每天早起看书的时间都是很难保证的,今天起的那么早了之后,终于把一本早该看完的书给看完了。
这几天早上我都在看一本书,叫做《哪有没时间这回事》。
早上看完了书中最后有关于习惯养成的部分,对于习惯又有了些新的理解。
自从参加了本地书店的领读人计划之后,我就一直在整理自己的习惯,主打的书籍也是《掌控习惯》这本书。我认为自律最好的方法,就是通过习惯来养成自律,那么培养习惯的方法自然是必不可少的。
我自己已经养成了不少我自认为还不错的习惯,比如说读书、时间管理、练字等等,但有时候也会想,我是不是又陷入了另一个“执念”里,比如说一定要坚持每天都打卡才能证明自己是自律的。
后来也在看过了一些对自律不一样的理解之后,变得没那么执着,以前记录的那些打卡天数,现在我也不再刻意地去记录了。自从不再刻意去记录“XXX坚持了XXX天”之后,感觉更加轻松了。
唯一让我觉得“想起来就闹挺”的事情,就是锻炼。
《哪有没时间这回事》这本书里认为,不管是时间管理,还是习惯培养,都要关注六个方面——时间、地点、物品、环境、身心、他人。而对于习惯的养成,“时间”和“地点”这两个因素最为关键,一般定下了时间和地点,能够去做一件事情的概率就会大大提升。
从这个角度来想,我的“锻炼”之所以总是坚持不下去,可能也有这方面的原因。
早上的时间我既想看书学习,又想锻炼身体,这两件事似乎总是在“争抢”着我的早期时间,如果想要锻炼就很难留出时间看书,如果想要看书,就很难留出时间锻炼。一旦过了这个时间,我又要开始做其他的事情了,这一点总是让我异常烦恼,这也是我想到“把早期时间”再往前挪一些的原因之一(对于这么早起床这件事我还不确定能不能坚持下来,因为睡觉的时间也需要跟着做调整)。
另外书上一个很有意思的观点,就是想要培养某个新的习惯的时候,公开并没有什么帮助。
想想最初我开始培养习惯的时候,似乎也没有到处喊着“我要XXX”,就这么默默地开始做了,反倒是之后想要培养新习惯,总会担心生怕别人不知道似的写出来或者告诉周围的人,一旦告诉别人之后,我好像又总是坚持不下来,也给我自己造成了不小的压力。
因为一个想要培养的新的习惯到底是否适合自己,需要一段时间的摸索和尝试,虽然我也一直在坚持锻炼这件事,但是一旦公开说出来“我要开始跑步!”,之后又变为健身操,反而会给人一种“放弃了前面那一件事”“做事没长性”的印象。
习惯的培养不是一天两天的事,也没有必要仅仅只关注一天两天,完全可以把时间拉长。我们想要的不过是在很长很长的时间里坚持这个习惯,而不是死磕中间的每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