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一件没热情的事,结局就是懒得茁壮成长”
这两周最开心的事要属被拉进一个做读书公众号的内部群成为几名写手之一,这个公号发布的第一篇文章就获得了14万的浏览(虽然并不是我写的);以及被一个刚上线的、做碎片化阅读的APP邀请去做特邀写手。
说来惭愧,无论按照什么标准来计算,我的码字生涯取得的成果都不算好看。从数量上来讲:4个月、17篇文章、将近45000字,平均下来每篇2600字、1周1篇文章。这和很多坚持两天就出一篇原创的大V公众号、或者简书上动辄一篇文章就上百个点赞的人相比让我汗颜;按照投入产出比来计算的话就更让我羞愧了,这不到20篇的文章靠各路亲朋好友外加极个别过路的人待见我,累积打赏323元,每篇匀下来不到20元,而通常一篇文章从完成、修改、校对、配图到最终的发布至少也要花费我4小时的时间。KFC的兼职时薪都要11元,比较一下我心酸的想哭啊。
可是,没办法,谁让我对文字着迷,心甘情愿被它奴役呢。我就像一条不太强壮却偏偏向往光明的蚯蚓一样——在深且黑暗的土壤里乐此不疲地挪啊挪,想象着有朝一日有触手可及的亮光。
不是没做过所谓的好工作。大学毕业的第一份工作在一家世界五百强公司,薪资不算非常高,但优秀又幸运的我在入职的第二周就被总部选中从深圳调往上海接受管理培训。这意味着:我的薪资是双倍的、我年假回老家来回的机票是可以报销的、我在上海的吃住是公司解决的,而且不是什么大锅饭、集体宿舍。我外派了一年半,住了整整一年半的宾馆(虽然不是五星级)、每天的餐补150元。在上海,一个单身的小女子,就是再能胡吃海喝想要天天造完150元的餐费也是不容易做到的。
后来,跳槽到一家私企,安安稳稳的呆了5年。虽说双薪、餐补、交通费什么的都没有了,但在这里工作的氛围和成就感是上一份工作无法比拟的。当然,前一两年因为转行跨度比较大,所以辛苦在所难免,工作到凌晨三点、焦虑失眠的日子不算少。
但从第三年开始,当工作成为熟练活之后,成就感随即也呈下滑抛物线趋势。于是,我基本上就过着平均每天工作4-6小时、月收入5位数、一年13-15月薪资的生活。每天上班多出来的几小时和同事们聊聊天(美其名曰brain storming)、聊困了去星巴克玩一会。没赚什么大钱,生活就这么时而忙碌但大部分逍遥的翻页而过。(写完后发现我欠前老板一个大写的sorry!)
可即便是这样两份活儿不算辛苦、钱不算难赚、面子不算难堪的工作,我做的时候也总有一种深宫白首美人怨的感觉。盯着秒针计算下班的时间是一件痛苦的事情,更痛苦的是你知道明天、明年你还得如此。因为对行业本身就没有热情,所以顺带着对加薪、对升职也就没啥欲望,更谈不上有什么强烈的想要提升自我的动机。那种感觉就像一个中了慢性毒的人,明知将死但还有寻找解药的时机却偏偏看破人生不想奋力一搏一样。
对一件事情,有热情和没热情的区别就是:前者你觉得做到100分都还不够,而后者你只想要60分能交差就好;前者你想掏心掏肺的去努力,即便落空你也能满血复活继续下一次的开膛剖肚,而后者多花个十分钟你都有股委屈劲儿觉得全世界欠了你一样;前者你有幻想自己能长成参天大树的勇气、雷鸣交加你都不怕被劈着还要噌噌噌往上冒两寸;而后者就像被种在土里的花朵,也许在蜜月期的时候你还愿意为了破土而出挣扎两下,之后就再也懒的茁壮成长了。
当然,能有一件“不给钱也会做的很开心的事情”是真爱和勇气;如果能有一件”既给钱又刚好做的很开心的事情“那是福气和实力。我现在每天赔着本儿的码字,也是希望有一天自己的实力能配得上自己热爱的事情。以前用工作赚来的钱给老爸买中华烟、给老妈买神仙水我幸福,如果以后能用我热爱的事情赚来的钱孝敬他们,我会觉得自己既幸福又无敌。
用金钱来衡量梦想、表达情感一点都不俗气。站着把钱赚了是骨气和智慧,但最爽的还是要数做得开心、赚得也安心。无论用什么方式收获梦想、赚取名利,你都得有点儿愿打愿挨的资本。就像前者你得有不怕死的精神,而后者你得有不怕深的低谷。
愿你对梦想能坚守阵地、不计付出;成真、成名、成利时,不会觉得委屈和后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