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旧金山市的一个汽车站等车时,我看到墙上有块告示牌写着:“青少年:请不要和陌生人谈话。”
显然,这是提醒离家出走的孩子大城市的危险:例如,拉皮条的会在终点站悄悄接近孤单、受惊的孩子。带着伪装的友善,他们提供友谊、食品、住所,也许还有些毒品。不久以后,他们就让这些落入圈套的孩子卖淫。
想到人把人当成了猎物,我感到有些厌烦。但一走进候车间,我的精神顿时振作起来。那里,我见到一个年老进城打工的农民膝盖上放着个橘子。
今天我们也吃橘子
他旁边有个棕色的快餐袋,看起来他刚吃完午饭。在房间的另一面,有个依偎在妈妈身边的小男孩直盯着那个橘子。
注意到孩子的目光,那个男人立即站起来朝他走去。当他靠近时,他看着孩子的母亲,用手势请求她的许可。这位母亲微笑着。然而,快到孩子面前时,他停住了,双手捧着橘子,吻了一下。然后,才把它递给孩子。
在他的身边坐下后,我告诉他我很受触动。他笑了,看来很高兴自己的行为为人赏识。“特别令我感动的是,你先吻了一下橘子,才递给孩子。”我补充说。
他沉默了片刻,表情变得庄重起来,最后回答说:“我已经活了65年,如果这辈子我学到了什么,那就是永远不要给别人什么,除非那是我从心里给出去的。”
I have lived for 65 years, and if there is one thing I have learned, it is never to give unless I give from my heart.
马歇尔.卢森堡喜欢用这个故事来说明非暴力沟通的核心。
65岁的老人说“永远不要给别人什么,除非那是我从心里给出去的。”——多么温暖而富有深意的故事啊。
非暴力沟通工作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