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接触的维度——灵活停留在某个点的应对

明白了接触因僵化而处于某个极端点的原理后,怎么去调整它呢?用人类最原始的办法——摇动,让它恢复敏感的应对,保持灵活张力。

回到接触模式的认知初始,精分学派将接触的阻滞称为“阻抗”,而格式塔却不主张这样的负面视角,认为这是一种个体有效应对环境的创造性调整,且即使是最明显的“病理性的”创造性调整形式也可能是或仍是支持物,如果直接告诉他是错误的、需要更换的,无异于在他内心里引起一场“心理地震”!那支撑他的平衡感与稳定性(虽然是病态的平衡和稳定)的支持物要被抽掉了,他将靠什么开始新生活?想像一下,长期处于受父母责骂中的弱小孩子,如果不采用“去敏感化”或“偏转”甚至“失忆”以隔绝痛苦,他可怎么活过每一天?

也因这类接触模式有其功能性,所以在为来访者做治疗的时候,格式塔倾向于用一种“去病化”的称呼:适度接触。适度两个字,对咨访双方均有着双向的意义,对来访者而言,因为之前的接触模式已成为支撑他的一种拐杖,就像增生的骨质可以防止颈脖骨节断掉一样,去敏感化可以让他不致于因每天面对不堪的环境而无法生存下去。注意,这确实像“病去如抽丝”!一下子将一个在雪地里冻僵的人放到热水池里是会要他的命的,正确的做法是先用冷水去搓他——每个细胞从零下几度回到正常体温的36度,是需要过程的,如果猛然地升温,会让细胞和组织大量坏死,接触调整的工作原理也是如此。因此对咨询师而言,这种调整的启动一定是要建立在非常稳定的信任基础之上的,要确认来访者对这个场的感觉是安全的、抱持的,不会因咨询师对他的要求而发生闪回等不良反应,然后才能开始,调整过程也一定要是小心翼翼的,一点一滴地进行,同时紧密地观察以确认效果是正向良好的。

如何来精准地实施这种调整呢?

接触维度练习:

1.脱敏…………………敏感…………………过敏反应/超敏反应

2.偏转…………………停留…………………被催眠

3.内摄…………………质疑、同化…………拒绝顺应

4.回射…………………表现…………………肆无忌惮的表达/暴露

5.投射…………………自居…………………自居一切/字面性

6.融合…………………分化…………………隔离

7.自我中心……………自发性………………缺乏场约束

在咨询师之家的督导案例中也见到类似这样的教练:让来访者僵化的行为动起来,让他哭,让他笑,他的弹性就回来了。但千万要记住啊!这必须要在咨访关系非常牢固的前提下进行。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