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上篇
新的个税法迈出了综合征收的第一步,主要体现在这一条:
第二条 下列各项个人所得,应当缴纳个人所得税:
(一)工资、薪金所得; (二)劳务报酬所得;(三)稿酬所得;(四)特许权使用费所得;(五)经营所得;(六)利息、股息、红利所得;(七)财产租赁所得;(八)财产转让所得;(九)偶然所得。
居民个人取得前款第一项至第四项所得(以下称综合所得),按纳税年度合并计算个人所得税;非居民个人取得前款第一项至第四项所得,按月或者按次分项计算个人所得税。纳税人取得前款第五项至第九项所得,依照本法规定分别计算个人所得税。
这样一来,第一项至第四项所得,既工资、薪金,劳务报酬,稿酬,特许权使用费这四项,在缴纳个人所得税时,可以“捆绑计算”。这和以前的分项计算区别是巨大的。
简单介绍一下,个人所得税制大体上可以分为三种类型:综合所得税制、分类所得税制、混合所得税制。
简单的解释就是:综合所得税制全部加起来算;分类所得税制一项一项的单独算;混合所得税制就是既有加起来算的,也有单独算的。
显然,我们国家的个人所得税,以前属于分类所得税制,现在属于混合所得税制。 所以说,现在的个人所得税法迈出了从分类向综合的关键的第一步。
分类所得税制的好处是可以广泛的采用源泉扣缴,计算方便,纳税手续简单,方便征收,降低征纳双方的报税成本。缺点是没有考虑同一收入的纳税人的不同负担。
也就是在分类所得税制度下,收入相同但负担完全不同的两个人缴同样多的个人所得税。
举例: 张三和李四同一家公司,同一岗位同样的收入,在分类所得税制下,他们的纳税数是一样的。不考虑他们是否结婚,生了几个孩子,老婆是否有工作,家里是否有房贷等等。
综合所得税制正相反,同样收入的两个人因为负担不同,缴纳不同金额的个人所得税。
假设李四单身,张三已婚有孩子,税法允许抚养孩子可以扣除一定的费用。则显然同样收入的张三李四两人缴的个人所得税是不一样的。
这就是综合所得税制的优势,比分类所得税制更公平合理。当然缺点是对纳税人和征收机关都提出了更高要求,征纳双方的计算和报税成本都会上升。
同时在综合所得税制下,如何申报、如何折抵才能实现个人的收益最大化,显然是一门学问。我认为将来这会是会计师或税务师新的业务和收入增长点。
新个税法有两个时间节点需要关注。一个是今年10月1日,另一个是明年1月1日。自10月1日开始,施行最新费用减除标准和税率。明年1月1日开始,新个税法才正式生效。
也就是说,在新个税法生效之前,先让部分对纳税人有利的条款生效,让大家尽早享受减税红利。
因此,自2018年10月1日至2018年12月31日,这三个月里由于免征额提高,收入在5000元以下的不用再交税了,纳税人也会因此而发现领到手的工资增加。
举例说明。A君在某公司任职,每个月工资1万(简化起见,假设已扣五险一金),9月减费用扣除标准3500后,等于6500。查税率表(原)适用税率20%,速算扣除数555。 A应缴个人所得税:(10000-3500)*20%-555=745元。
10月,适用新的减除费用标准,每月5000元,同时,按新的税率表计算纳税。
A10月工资薪金所得项目: 工资薪金所得1万,减费用扣除标准5000后,查税率表(新)适用税率10%,速算扣除数2520,每个月是2520/12=210。 A应缴个人所得税:(10000-5000)*10%-210=290元
同样收入,9月比10月少缴税745-290=455元。很明显,同样收入应交个税比以前显著降低。因此,实施了新的扣除标准和税率之后,原本要按20%计税的那部分收入,仅按照10%的税率计税。因此,减轻了这部分收入人群的负担。
新个税法出台后,网络上有一张图片,计算了目前5000元工资到手后的数字和新个税法下5000元工资到手后的数字,惊讶地发现“减税之后,收入变少了”。
关键点在于,前一种计算方法下,社保和公积金都按照最低标准、而非应缴基数5000元进行计算。
实际上,有许多企业为了减少成本,只给员工缴纳最低的社保和公积金。 而在社保也交由税务部门征收的情况下,信息不对称消失了,应税工资和应当缴纳的社保和公积金都在税务局一家掌握,所以,按照应税工资和规定的社保比例缴纳社保,就成为合理的预期。
这就带来一个问题。企业付出同样的工资成本,给员工缴纳最低的社保和公积金,会让员工到手的工资“显得比较多”。按照应该缴纳的基数和目前规定的比率缴纳社保和公积金,员工到手的工资会“显的比较少”。
但其实员工的实际利益是增加的。因为交的个人所得税是实实在在的减少了,到手的工资只是有一部分变成了社保和公积金,表面上是交给了国家,但实际上仍然是自己的,相当于给自己增加了未来的存款。
当然,每个人的个人偏好都不一样。有的人喜欢现在多到手一点,有的人喜欢储蓄,但这显然不是个人所得税法能够调节的了。
税改后,我们其实没有吃亏,这就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