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悲白头翁/代白头吟/ 有所思
[唐]·刘希夷
洛阳城东桃李花,飞来飞去落谁家?洛阳女儿惜颜色,
坐见落花长叹息。今年花落颜色改,明年花开复谁在?
已见松柏摧为薪,更闻桑田变成海。古人无复洛城东,
今人还对落花风。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
寄言全盛红颜子,应怜半死白头翁。此翁白头真可怜,
伊昔红颜美少年。公子王孙芳树下,清歌妙舞落花前。
光禄池台文锦绣,将军楼阁画神仙。一朝卧病无相识,
三春行乐在谁边?宛转蛾眉能几时?须臾鹤发乱如丝。
但看古来歌舞地,唯有黄昏鸟雀悲。
刘希夷,史载其姿容俊朗,善饮酒,善弹琵琶,是出众的少年名士。他擅写闺情诗,辞藻婉丽,意境凄美,其中尤以《代悲白头翁》为人称道。黛玉在《葬花词》所吟的“桃李明年能再发,明年闺中知有谁”就脱胎自“今年花落颜色改,明年花开复谁在”。《代悲白头翁》还有个传闻,相传刘希夷这句“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实在太过出色,其外甥宋之问想据为己有,刘希夷不肯,因此招来杀身之祸,然而宋之问虽然品行不端,但诗名卓著,实无为两句诗杀人之理,何况宋之问虽然辈分高,其年龄却比刘希夷小了五岁之多,刘希夷去世的时候年仅29岁,宋之问当时24岁,官小位卑,杀人夺诗说不可信也。
这是一首拟古诗,又作《代白头吟》。《白头吟》是乐府《楚调曲》调名,相传最早为卓文君所作,后世多用此调写妇女被遗弃。此诗融会汉魏歌行、南朝近体及梁、陈宫体的艺术经验,构思精妙,清丽婉转,自成风格。全诗汲取乐府诗的叙事间发议论、古诗以叙事方式抒情的手法,大量使用重叠语句,循环复沓,再以四个问句引领,一唱三叹。
本诗的前半部分化用宋子侯《董娇娆》的诗意,只是这里的洛阳女儿不是《董娇娆》里那个娇憨的女孩子,她没有简单地认为“花开堪摘直须摘”,而是明确地意识到:“今年花落颜色改,明年花开复谁在”,生命,在时空面前显得如此脆弱而渺小。
“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这是全诗的诗眼,上承洛阳女子感伤落花,叹息人生短促、年岁不再;下启白发老翁遭遇沦落,感慨世事变迁、富贵无常。这句诗比喻精当,语言精粹,令人警省。“年年岁岁”“岁岁年年”的颠倒重复,不仅排沓回荡,音韵优美,更在于强调了时光流逝的无情事实和听天由命的无奈情绪,真实动情。“花相似”、“人不同”的形象比喻,突出了花卉盛衰有时而人生青春不再的对比,耐人寻味。
诗的后半部分用白头翁的经历来强化对比这种生命中触目惊心的变化,白头翁曾经也是“红颜美少年”,也曾经“公子王孙芳树下,清歌妙舞落花前”。而现在呢?“一朝卧病无相识,三春行乐在谁边?宛转蛾眉能几时?须臾鹤发乱如丝。但看古来歌舞地,惟有黄昏鸟雀悲”。诗人连用三联对比强烈的词句,强调了时光流逝的无情事实和听天由命的无奈情绪。诗歌结尾落在的“悲”字上,呼应标题的“悲”,使得全诗笼罩在无可奈何的伤感情绪里,时间的不可逆,红颜终将成为白发的宿命,在永恒面前,生命显得那么渺小!
除刘希夷之外,还有许多诗人摹写关于生死、时间的题材,《琵琶行》中“弟走从军阿姨死,暮去朝来颜色故”,《江畔独步寻花》中“不是爱花即欲死,唯恐花尽老相催”,《乌夜啼》中“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浣溪纱》中“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江城子》中“韶华不为少年留”,所有的美好都只换得一句“但看古来歌舞地,唯有黄昏鸟雀悲”,无情的岁月,带走了美丽的容颜,健康的身体,还有青春与欢笑,那些过往的美好在诗人笔下驻足,凝结成烂漫诗意,岁月流转,仿佛听到诗人喟叹:“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