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期周日网络小组(李仑存在主义成长团体),自2013年3月31日至7月14日,共15轮小组体验已全部结束。
我还清楚地记得,在三个多月以前,我们小组在私密访谈时,成员们分别提出自己参加网络小组的目标与对团体的期待。有的成员希望通过团体帮助自己缓解内心的冲突与纠结,有的成员希望在团体中学会如何表达情绪,有的成员希望在团体中自己可以做到忠诚于当下的感觉,有的成员希望通过团体看清自己内心的恐惧与不确定,有的成员希望通过团体梳理自己与权威的关系,有的成员希望通过团体了解自己在亲子关系、亲密关系、人际关系中的盲区,有的成员希望通过团体学习如何更好地表达自己内心的需要等等。
短短的私密访谈,让我感觉这一期的小组成员们非常成熟(他们均参加过李仑老师的地面存在主义团体),每位小组成员都很清楚自己参加团体的目标与期待。我作为第二期周日网络小组的带领者,在心里也给自己定了目标:一是继续尽心尽责为小组、为每一位小组成员服务;二是在实践中,灵活利用小组当下的“此时此地”开展工作。
三个多月以来,我们第二期周日网络小组的成员们自始至终,都能做到稳定的、不离不弃的在一起。一周一次,每次90分钟,大家能够坚持15次,这本身就是一件非常了不起的事情。我经常在想一个问题:是什么让我们彼此做到不离不弃的在一起?——是我们对李仑老师的无比钦佩与崇拜,是我们对李仑存在主义团体的热爱,是我们在团体中感受到成员们的无条件接纳与支持,是我们在团体里有机会探索未知的自己,是我们在团体里有机会了解自己在关系中的盲区,是我们对稳定的关系的渴望,是我们需要一片心灵绿洲的宁静与自由,是我们想要传播李仑存在主义的内在动力,是我们内心深处的那份坚守与陪伴。。。。。。
在团体中,当我们经历15轮小组体验,有一种无需质疑、且客观存在着的关系——不离不弃的在一起的关系在悄然发生着。在不离不弃的在一起的关系里,我们可以真实地感受到自我存在感与价值感,可以有机会协调自由与责任的冲突,可以找回自己活着的意义,可以消化内心的孤独感,可以学习如何管理自己的死亡焦虑等等。不离不弃的在一起的关系深深地吸引着我们,并伴随我们成长的轨迹;不离不弃的在一起的关系比亲密关系、人际关系更加深刻,更加令人向往和难忘。。。。。。
不离不弃地在一起,无疑是李仑存在主义团体独特的魅力之一。记得老师说过,参加高密度的地面团体或比较长程的网络小组,有利于帮助成员们发展与人建立长期的、稳定的关系的能力。在团体中可以充分体验这种关系,并习得发展这种关系的能力。回到生活中的我们,便可以与家人、与同事轻松愉快地相处,自然就提升了亲密关系、人际关系的质量。由此看来,李仑存在主义团体,还真是一块无与伦比的“人际关系试验田”!
当然,在这块“人际关系试验田”里,需要大家一起来“耕耘”——譬如成员们彼此之间的坦诚相待、积极参与互动、敢于健康冒险、忠诚于自己当下的感觉并及时表达等等。因为只有这样,我们才有机会拥有一份令人欣喜的“收成”。第二期周日网络小组的成员们,当我看到你们为了成长,在团体中努力地“耕耘”时,我打心底为你们高兴,也时常在心里为你们喝彩!你们真的很棒!祝福亲爱的你们!
7月14日晚19:30-21:00,是我们第二期周日网络小组的第15轮小组体验,也是最后一轮小组体验。当我们讨论起分离主题时,小组里有不舍但并没有太多伤感的感觉。或许,正是因为我们彼此都没有回避分离,内心反而不再害怕,并且更有力量面对分离了。成员们分享了自己参加小组以来的收获与感受,互送礼物等。不舍、喜悦、感动、满怀期待。。。。。。
很巧的是,那天刚好是我们其中一位小组成员的生日,她开心地说:与大家在一起重生的感觉真好,我们小组每位成员都重生了!在那一刻,虽然小组已经结束,但我们彼此之间的一汪深情还在。。。。。。。
最后,我把自己写的《爱上团体 不离不弃》,送给所有热爱李仑存在主义团体的伙伴们——
爱上团体 不离不弃
你与我,相遇于李仑存在主义团体
你与我,相约于李仑存在主义团体
你与我,相知于李仑存在主义团体
你与我,相伴于李仑存在主义团体
一幕幕鲜活的互动,时常在脑海跳跃
一张张亲切的面孔,时常在眼前浮现
一个个动容的故事,时常在耳边萦绕
一朵朵如花的笑脸,时常在心田绽放
曾经的荆棘密布,体验人性的丰盈通透
曾经的爱恨情仇,感受关系的不离不弃
曾经的酸甜苦辣,酿造生活的多姿多彩
曾经的温柔坚持,收获未来的优雅改变
成长的记忆,深深定格于我们的脑海
难忘的体验,永远回荡在我们的胸膛
探索未知的自己,是我们坚持的目标
过得更幸福快乐,是我们共同的心愿
成长的路上,有你有我
让我们一起——
爱上团体,不离不弃
刘清 2013年7月23日
来源:ttps://www.liluntuanti.com/2022/08/11/分离,意味着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