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关于学习,人们总喜欢说: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勤能补拙;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
在学习这件事上,“勤”和“吃苦”被普遍认为是一种优秀的品质,而且含金量很高。
那是因为几十年前的社会是一个大多行业和社会动态都遵循线性发展的时代,社会发展的迭代周期较长,知识的存量有限,人们的学习途径也很少。
在这种环境下,只要肯吃苦、足够勤奋,就能在学习这条路上跑赢很多人。
但放在现在这个社会发展以肉眼可见的速度在不断迭代的时代,更高效的学习方式可能更应该被提倡,因为很可能你还在学习的路上奔跑,你所学的领域已经被颠覆,失去了它本来的价值,然后你站在十字路口,感受一阵凉风吹过……
除此之外,我们还必须承认,每个人擅长或喜欢的学习方式也各有不同。
这就像,你擅长唱歌、我喜欢运动,虽然方式不同,但只要我们在这条路上持续的精进下去,大概率上都能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现在有一个比较流行的学习风格分类叫VARK。
所谓VARK,就是以下四个单词的缩写:V- visual ,A-auditory ,R- read & write ,K-kinesthetic 。
也就是它把人们的学习风格大致分为了:视觉型、听觉型、读写型、动觉型。
他们的网站上有相关的测评,有兴趣的可以去试一下。
每个人了解自己的学习适合风格,也就意味着,可以给自己的学习减少一些枯燥感,提高一些效率。
这个观念,也被广泛的接受。
但是很多时候我们很难界定自己的学习类型。
比如我平时最爱听得到专栏,做家务时、早晨洗刷时、交通时间、睡前等等,但是我一但有整块的时间,还是会选择捧本纸质书,带上纸和笔,边看、边想、边写。
学习方式不可能由单一模式组成,我们通常是根据所学内容和学习条件来切换不同的学习模式的。
《科学美国人》曾经发表过一篇关于学习风格对学习效果的影响的报告,他们运用VARK对不同的学生进行测评,然后让他们用自己喜欢、擅长的学习方式进行学习,结果是这些真正用自己喜欢、擅长的方式学习的,效率和结果并不理想。
可见学习这件事情,并没有所谓的风格、类型之别,还是要遵循基础的学习逻辑,正确的学习方式并不好玩。
想要提升学习效率,以下这四个“笨”方法,也许你可以解一下:
1、遵循记忆曲线,在时间上有一定的间隔。
艾宾浩斯(Hermann Ebbinghaus,1850-1909)是德国的一位著名心理学家,他在1885年发表了他的实验报告后:人们接触到的信息在经过人的学习后。艾宾浩斯曾经做了一个非常著名的实验——他选用了一些没有意义的音节,毫无规律的的字母组合,如asww,cfhhj,ijikmb,rfyjbc等等。他通过自我测试,得到了一些数据
然后,艾宾浩斯又根据了这些点描绘出了一条曲线这就是非常有名的揭示遗忘规律的曲线。不使用任何工具的记忆效果图,这条曲线告诉人们在学习中的遗忘是有规律的,遗忘的进程很快,并且先快后慢。
所以遵循这个规律,来不断复习自己所学内容,一定能提升我们的学习效果和效率。
2、用不同的方法,反复学习一个内容
这是为了让我们更好的加深记忆、提高对所学内容的理解。
听懂了,在把文字细致的读一遍,然后在试着写出来、表述出来……
3、寻找反馈
通过与他人沟通、写文章发表出去、默写等等方式,来给自己所学内容寻求反馈,然后及时了解自己学习方式、记忆内容的不足,不断进行完善。
4、新旧知识建立联系
只有每次把所学内容,与之前的知识进行搭建联系,让它们成为我们知识网络、体系的一部分,它们才真正的属于你。
这一整套下来,也许依然无法让你的学习效率和学习成果大幅度的提升,但坚持这样的联系,让它们成为我们的肌肉反应,相信它会让你终身受益。
学习是一件痛并快乐的过程,痛于过程的刻意练习、反复研习同一个内容的枯燥,但当我们坚持下去,每次阶段性的学有所成,都会让我们变得更加通透和豁达。
正确的学习方式从来都不好玩,正因如此,那些持续用正确的方式坚持学习者,才值得尊重,才能在人群中脱颖而出,活出更精彩的人生。
也许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还会发现更加高效的学习方式,甚至有人断言,脑机互联会开启另一个不需要反复练习以求加深记忆的的时代,但在那之前,如果你依然热衷于提升自我、不断精进自身的话,也许上面这个学习方式能帮到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