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落笔之前,我不曾一次这样反问过我自己,我真的认识现在的我嘛。
“认识自我”是人一生的探索,可能有的人在很早之前就认识自己是什么样的一个人,而有的人到老或许也没有认识到自己是一个怎样的人。
认识自我是一个探索的过程,需要通过别人的反馈自我的反思,环境的驱动等等......,其实到现在我也没有完全认识到自己底一个什么样的人,有时觉得你已经足够的了解自己,可是在有些问题和行为上又完全推翻你之前得出的结论,你只能在继续探索未知的自己。
但在工作和生活中,有些问题上明确能感受你的接受和排斥,两者之间又有共同之处和区别,通过一些具体的事情可以更加了解内心想法。
认为对自己长期有价值的事情,会坚定不移的去做。说到长期坚持要做的事情,其实在大学时就养成一个很好习惯,比如读书、写日记、运动这三个一直是我自己长期坚持在做的事情,当初从开始选择做这些时,也没有想象很多,觉得这些对未来一定是有用的就选择坚持下来,久而久之慢慢开始习惯这样的生活节奏,也不知道知道未来这些会在哪些地方对有自己帮助,选择去做就是了。
比起外部的喧嚣繁华,我更喜欢独处的生活。其实我不是一个很喜欢热闹的人,简单来说就是一个“社恐”不太喜欢有场合的社交,这样会让自己感到很有压力,这些或多或少跟我的成长环境有关系,慢慢的习惯一个人的独处,因为一个人的独处能让我有更多的思考,喜欢去做自己想做的事情。在社交方面有几个固定非常要好的朋友就可以,没事时大家可以聚聚,说说心里,这样的生活更适合现在的自己。
比起在意外界评价,更该做的是练习坚定自己的价值,毕竟他人的评价多数只能代表他的看法,并不是事实!
一个人内心及其敏感时,会很在意别人的评价,一度我也有这样的感觉,只要别人说一句话就感觉时在说我自己,不管好坏,所以在那几年活的很困难,稍不留神就觉得自己这也做不好那也做不好,不断的打击和贬低自己;
后来也开始慢慢的学会改变,世界上的事物千变万化,每一天都有事情发生,哪怕不是你的问题也要针对你,这只是ta个人的观点,并不代表你有问题,也不代表ta说的事实,坚定自己的想法和去做自己认为有价值的事情就可以,有时想太多更多是在内耗自己精神,到最后弄得精疲力竭。
你可以在意别人的观点,但并不代表你认同ta的观点,也并不代表ta说的所有事情都是事实存在的,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看法和理解,所以我坚持我的想法感知我自己存在的价值。
更多的纠结点在于自己没有明确的想法和规划。纠结点也是我个人生活的一个常态,正如周岭在《认知觉醒》一书中说的那样,纠结和行动迟疑,是你对自己未来是模糊的,没有一个清晰的规划,从而导致你不知道从哪里开始。
所以在开始一个事情时我都尽量想明白再去做,可是有些事情不是一开始就明白的,只能是先开始做,在做的过程慢慢开始明白的,所以有想法有纠结就先去做,在执行过程中慢慢的去修复自己未知的想法。
现实的焦虑在于自己对陌生的位置。在工作和生活中,不知道大家是否有焦虑感存在,对于我而言,一直有一种莫名的焦虑,是对当当下生活的不满、对未来的未知,对知识的不了解,这些都让我感到很焦虑,我也不知道是自己对于现在要求过高,还是什么,这个问题也是一直困扰着我,只能在未来的工作和生活中去寻找解决方案。
你能列举出的东西,是你对自己认识的一部分,因为一个人的会随着时间和环境在改变,对于自己的认知也在不断的探索,不知道你对于自己有多少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