盖闻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为学之道,不可废也。今人为学,知识之传承,授业之途径,皆远非古人所比。然古之大儒代有,今之大儒殆矣,何也?私以为,立志未高远也。
或云,古之为学为名利。科举千年,褒贬不一;时文八股,流弊甚重。然远追秦汉,百家争鸣,儒学鼎盛;魏晋骈文,华美绝伦;唐诗宋词,皆为时代巅峰。虽为名利,不失为选拔之最优途径。
或云,自汉武尊儒,千年思想禁锢。然自洛阳白马以下,佛学盛行;大唐气象,星光璀璨;宋明理学,格物致知;阳明心学,流传百代;亦有横渠关学,“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思想之体系,立意之高远,远非今之学者可比。
盖清末民国初年,国家危难,内忧外患,国人愤然。遂西学东渐,学贯中西之学者云集,实为近代文化开放与传承之中坚!民国以后,大家渐稀。何也?格局及高度使然。
昔日求学长安,问道师友。幸闻霍老讲座,诗经离骚,唐诗宋词,娓娓道来,知其然亦知其所以然。间有学生疑惑,霍老引经据典,溯源考证,深入浅出。大家风范天成!而后亦有其他诸多讲座,专家固有,多专于一隅,难窥全貌;亦不乏滥竽充数者,或考据不严,难圆其说;或标新立异,卖弄风雅;或毫无著术,左右批判……多元开放无可厚非,以文化之名哗众取宠则实不可取。虽有百花齐放之貌,实无百家争鸣之实。
现如今,国学渐热,大国崛起;泱泱中华,日新月异;一带一路,煌煌盛世。为学当有责任与担当。物质之富裕不应缺失文化之信仰;宏观微观之探索不应缺少考证之严谨;创新之路漫漫,吾辈当勇往直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