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那么多知识是从哪儿得到的?”
“天天写会不会哪天感觉没东西可写了啊?”
“每天坚持不懈地做这些事情,你的动力又是从哪儿来的?”
学习毕业之后很多人都不会再读书了,而是把时间消耗在电视剧、短视频等短平快的节目上。
《写作这回事》一书中也提到,“想要提升写作能力?请多读、多写,除此之外,别无他法,没有捷径”。
然而对于大众来说,如果没有写作的需求,
有读书的必要吗?
当然有,查理芒格说过,自己见到的优秀的人没有一个不每天坚持读书的。我们今天就来探讨下读书的最终目的。
不少人读书之后都不会实践书中的内容,只是通过读书来获得精神上的满足,满足自己的求知欲。虽然满足求知欲也是读书的一个目的,但如果仅止步于此,那么即使读100本书也不会对现实有任何改变。
读书的最终目的是:“自我成长”与“行为改变”。
自我成长的实现不仅需要通过读书改变自己内心,更需要改变自己的实际行动,并进一步改变自己所处的环境。
但是很多事,我们多了也仅仅就是读过,如果才能记住书中的内容,然后在实践中进行运用呢?
在和别人交流读书心得时,当别人问到“有什么xx类的图书推荐吗?”、“书中的哪些内容写的还不错?”、“感觉哪一章比较有意思?”。发现自己顿时哑口无言了,简直让人怀疑到底读过,大部分都有这种窘境,书是读过,但是却无法具体说出自己的感受。这样其实算不上读过,只能说是浏览过那些文字。
最近和朋友交流读书心得时也遇到类似场景,朋友说自己最近工作事情比较多比较杂,感觉比较忙碌,问有没有什么书可以推荐。我想了下说,这种情况我也遇到过,说到底就是 时间管理和精力管理。推荐了《把时间当作朋友》和《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然后朋友问,书中哪些内容比较好时,自己思考了好一阵才说到,给自己印象最深的也在实践中运用的就是记录自己的时间。
那么如何才算是读过?《过目不忘的读书法》的作者桦泽紫苑给出了一个定义,我觉得很好:“能够说出其中的内容,并且能够就其中的内容进行讨论”。
作者也给出了三条读书原则:
- 一周之内三次输出(变读边做笔记;给别人讲解书中内容,推荐你度过的书;将感想通过社交平台与别人分享;写书评或摘要)—读书之后向别人推荐,要向多人推荐,并且推荐两到三次。
- 碎片时间读书法(出门前作出决定,一天能读一本书)—— 首先思考“你想从这本书中获得什么知识” 15-45-90分钟
- 深度读书法(达到能够“讨论”的水平)
小结
持续读书,每个月至少读7本书,学会利用碎片时间
带着目的和问题读书
以自我成长和行为改变为最终目标,持续的输入和输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