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八年前,我还没有玩微信,家里有一台台式电脑,没事儿的时候就玩漂流瓶。捞一个扔一个,漂流瓶里装的是某种心情或者愿望。有一次我捞到一位美女的瓶子,她说希望捞到她瓶子的人能给她写一封信,是那种牛皮纸做的信封。我回她:”可惜我不是帅哥!”她又回我说,她是一位大一的女孩,从来没收到别人写给她的信,当然不是狭义的情书,而是“信”这种沟通方式。手机似乎代替了一切,那种承载着亲情、友谊、爱情和温度的书信逐渐淡出了人们的生活,她想体会一下。我回她:没问题,我给你写,不过现在不再是牛皮纸信封,而是光滑的白色信封。她惊喜地回我:太谢谢阿姨了!我似乎看到她激动地蹦起来的情景。
我抽出时间,铺开稿纸,蹭蹭蹭写了满满四张。我也为自己感到惊奇,对一个陌生女孩居然唠唠叨叨说了那么多,也许从内心来说我喜欢年轻人,自己的心从未老过。写好后,我郑重地跑到邮局,按照地址寄了出去。
我们的交流方式就是依靠漂流瓶,我告诉她,信已经寄出。女孩每天都会给我发一条消息,告诉我她的心理状态。她从我寄信的第一天起就推算信走到哪了,第三天开始去学校收发室查询,她和宿舍里的小姐妹闲聊时会讨论我这个未曾谋面的阿姨是个什么样的人。
这是一封普通的平信,在各地中转站游荡了八天后,终于到达女孩儿的手里。女孩说,当她再次跑到收发室的时候,负责收发的老大爷都好奇地问:“闺女,这是个什么人给你寄的信?让你如此牵肠挂肚!”姑娘笑而不答。她以最快速度跑回宿舍,洗净手,坐到床上,小心翼翼的打开信封。我仿佛看到她脸上绽放的兴奋的笑容。姑娘说她叫汪留艳,单眼皮,舍友戏称她”汪小眼”。我直接喊她”艳儿”,信中谈起一本书,因为我发现这姑娘挺爱看书。这也许是我们能够找到共同话题的原因。姑娘把信念给舍友听,大家评价说我们两个性情很相像。
姑娘后来给我写了一封长达七页的书信,表达出她平生收到第一封信时的欣喜和感激。后面又附一张如何制作蛋糕的教程。对了,她当时在一家蛋糕房实习,各类花色糕点已经做得有模有样。她后来还比咖啡店里学做过咖啡,并且代表公司参赛还拿了三等奖奖。每次收获的喜悦她都会与我分享。
后来我们加了QQ,加了微信。她年龄不大,阅历颇丰。当过导游,干过小工,去过国外,累过,苦过,笑过。我很羡慕她多彩的人生。假如我再年轻二十岁,我也要走出去,让自己的人生更加丰厚一些,最后写一本厚厚的自传,不为传世,只是让自己留下回忆。
现在她做微商已经几年,干得风生水起,生意很红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