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作家村上春树连续多年入围诺贝尔文学奖,甚至每年都成为热门候选,却年年无缘诺奖,有人称他为“诺奖常年陪跑者”。
他本人是怎么说的呢?在一次访谈中,他甚至开玩笑说:一旦得了那玩意儿,就得跑到斯德哥尔摩去,得身着正装,还得发表演讲。一个诺贝尔文学奖值得费那么大的功夫吗?绝对不值!
玩笑归玩笑,不管村上春树潇洒也罢,忧伤也罢,可一点都没有影响他写小说。这不,3月份他又出版了悬疑小说《刺杀骑士团长》。翻译家林少华说:“如果一生只读一本村上春树,那就是《刺杀骑士团长》。”这个评价可以说是非常高了。
今年,老爷子已经70岁了,真的是活到老写到老了。近来,看了他的《当我谈跑步时,我谈些什么》一书,写的是关于他跑马拉松和写小说的一些内心感受,让我受益匪浅。村上春树70岁还在坚持写作,还写出了优秀的小说,道理都藏在这本书中了。
我建议热爱写作,并且想要写一辈子的小伙们有空看一看这本书。要是没时间的话,也可以看看我的这篇文章。
01 兼职还是全职,村上春树做出了选择
村上春树22岁就结婚了,毕业后,跟妻子经营一家饭馆,刚开始生意并不好,后来好不容易开始盈利了,他却脑袋一拍说:我要写小说!
那一年,村上春树30岁,每天饭馆打烊后,差不多已经到了凌晨,他才刚刚开始伏案写作,一直写到昏昏欲睡。他把自己写的第一篇作品拿去参加当时的一个写作比赛,居然入围了,就这么稀里糊涂地成为了新晋小说家。这部作品就是后来的《且听风吟》。
获奖之后,他继续白天经营饭馆,晚上写作,一直坚持了三年。忽然有一天,他渴望写出一部宏伟的小说,不顾所有人的反对决定关掉饭馆。他这样跟妻子说:姑且给我两年的自由。如果不成功,再在哪儿开家小店不就行了?我们还年轻,可以从头再来。
当时,开店的收入远超写小说的收入,但他觉得:无论做什么事,一旦去做,我非得全力以赴不可,否则不得安心。如果因为模棱两可、三心二意以失败告终,懊悔之情只怕久久无法拂去。
此后,他开始过上了全职写小说的生涯,并且非常享受这样的生活。不过,他依然非常感谢开饭馆那几年他经历了形形色色的人、事以及许许多多的磨难,他把这种经历称之为“开”的生活,是人生中最重要的学校。
很多人在写作的过程中,也会遇到相同的问题,我到底要不要辞职?没有人可以给出标准答案,我们只能从别人的身上找到一些启发。
与村上春树不同的是,中国科幻作家郝景芳觉得,把写作变成全职,靠写作维持生计,是她接受不了的事情。在她获得了雨果奖之后,依旧过着上班、下班、写作的生活。她说:“不能24小时都在写作里,该做家务就做家务,该照顾孩子就照顾孩子,把应尽的义务都尽了之后,才能追求理想嘛。不能给写作任何压力,今天你能写出来就写,写不出来也不会影响我的生活。”
郝景芳是另一种写作的状态,他的作品需要在忙碌的工作和生活当中汲取养分,而工作的收入给了她一种底气:不希望在写作上有任何妥协,希望保有纯粹的自由。当然,代价就是要牺牲自己的休闲时间,见缝插针地写作, 通常早上4:30就起床,一直写到7点。
02 村上春树的一天是怎么度过的?
我们来看看他一天的安排:早上4、5点钟起床,工作5~6个小时。下午跑步10公里或游泳1.5公里,或者两件事都做,然后读书、听音乐,晚上9点准时睡觉。“”
村上春树说,“我每天重复这种作息,从不改变。这种重复本身变得很重要,就像一种催眠术,我沉醉于自我,进入意识的更深处。”
说白了就是自律,因为心里知道写作是一辈子的事情,所以一定程度上来说,身体比当下写的成绩更加重要。
村上春树用他跑步的经历来说明这个道理,他给自己设置的跑步目标:每周六十公里,每天十公里,每周有一天为“休息日”,因为难免会遇到天气不好、工作忙、不想跑的情况,这样既有缓冲期,又达到了他心目中“跑得认真”的标准。
他有时候想跑得快一点就会适当加速,但就算是加速也不会维持很久,因为他要把身体感受到的愉悦尽量维持到第二天。
他觉得这跟写作很类似:持之以恒,不乱节奏。也就是说,在每天坚持的前提下,又保持惯性,当节奏一旦设定,所有的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而小心翼翼去保持这个节奏相当重要。
这让我想起我曾经的一个同事,作为记者,她写的稿子非常优秀,但她有一个不好的地方就是,每一次稿子都要写到极致,这当然很好,但她每一次都用力过度,完成一篇稿子的时间是别人的3-4倍,常常为此耽误了新闻稿的时效性。
因为太过追求完美,她通宵写稿,年纪轻轻就把自己的身体搞垮了,还把主编给害惨了,因为每次审核她的文章,必须放弃原本规定的时间,而是要无限制地等她。
我这位同事的做法,跟村上春树所说的截然相反,一个说要持之以恒,保持节奏,另一个却追求每一次的完美,却用力过度。
我是站在村上春树这一边的,真正热爱文字的人,一定不是写一年两年,而是要写十年二十年甚至更久,如果每一篇稿子都让自己如此精疲力竭,那在写作这条路上,我们只是漂亮地走了一段,却很难走远。
财经作家吴晓波一年写一本书,他对写作者的忠告是:写作一定不是人生中最重要的事情,人生重要的是生活本身。如果一个人写书写到吐血了,把身体都写垮掉了,写到寿命减少了三年、五年、二十年,我建议别写了。因为生活本身和身体健康是第一位的,然后你再考虑去写一些书。
03 写不下去了怎么办?
说好的日更,定了一天1000字的目标,为什么就坚持不下去了呢?大多数的写作者都有这样的困惑吧,我当然也是其中之一。
做一件事情,哪怕是自己喜欢的事情,时间久了,总会想要倦怠,想要偷懒。村上春树在跑步的过程中,就遇到了这个问题,我觉得这跟写作是一个道理。
有一次,村上春树采访了奥运会长跑选手濑古利彦,问了这样一个问题:濑古君这样高水平的长跑选手,会不会也有今天不想跑啦、觉得烦啦、想待在家里睡觉这类情形呢?
濑古君瞪大了眼,有些愤怒地说:“那还用问!这种事情经常发生。”
为此,村上春树松了一口气,“啊哈,原来大家都一样。”不过,即便如此,他还是不允许自己停下来,他甚至这样告诉自己:我已经是一个全职小说家了,相比起那些明天挤地铁上班的人幸福地太多了,居然连1个小时的跑步都不愿意,可是要遭天谴的啊。
村上春树跑步有一个习惯,那就是无论多么痛苦都不走,这是他所骄傲的事情,有一次跑马拉松跑到30公里时,他的脚忽然抽筋,按摩了许久都没有好,但他并没有弃权,苦着脸拖着腿硬是撑到了终点。
他说,跑马拉松的过程中,跑步的身体一旦停止下来,身体会感到异常冰冷,而继续跑步,身体是温暖的。最重要的是,停下来之后,比身体寒冷跟难以接受的是,这会伤了他的自尊,他决不允许看到自己在马拉松上步履蹒跚的身影。
由此,我想到了写作也是如此,如果每天都在写,便会习惯这件事,打开电脑便能够轻而易举地写下去,但是一旦停下之后,想要再开始写,就要费好大一番力气了,甚至在不写的那些天,内心是充满了自责和愧疚,而这样的心理对写作者本身就是一种负能量。
那么,如何才能保持每天都写作呢?
首先,坚持去写就是了。村上春树不仅每天不间断地写作,但他认为,集中力更重要,他每次都集中意识写作。他会把这种意识传递给身体,让身体牢牢记住,然后再慢慢地移动刻度。
也就是说,身体对写作这件事的集中度是有一定限度的,有的人是半小时,有的人是1小时,有的人是3小时,而我们要做的是,在这个限度内,集中注意力,然后不断地给自己刺激,持续,再刺激,再持续,让身体集中度时限从1小时变成1个小时10分,再变成1个小时20分,慢慢拉长时限,提高效率。
侦探小说家雷蒙特 ·钱德勒就等说过:哪怕没有什么东西可写,我每天也肯定在书桌前坐上好几个小时,独自一人集中精力。
《成为作家》一书中,作者多萝西娅·布兰德教给我们两张种保持写作的方式:第一,每天清晨起来,什么都不要想,什么都不要看,立即打开电脑开始写作,写梦中的场景,写昨天发生过的事情,写脑海中凌乱的思绪。第二,给自己预设一个固定的写作时间,比如每天下去4点半到4点45分,这个时间段是专门用来写作的,到了时间就开始写,跟清晨写作一样,什么都不需要想。
多萝西娅·布兰德将此称为是无意识状态下的写作,她认为这时候写出来的作品,才是内心最想要表达的东西,且往往能够让我们在这其中找到自己的写作风格和主题。
04 写作需要才华?其实人生是公平的
写出这么多优秀作品的村上春树,一定很有才华吧?可他却说自己根本不是那种才华横溢的作家,不过,他也根本就不羡慕这样的作家。
为什么呢?村上春树觉得,有才华的作家当然是幸运的,写文章就跟泉水从泉眼里喷涌而出一般,甚至根本不需要付出很多努力。
但才华的泉水能喷涌一辈子吗?这个问题谁也给不了答案。村上春树费尽心思也没有找到自己泉眼,既然没有,那就自己凿,他将自己每一次写小说的经历看成是手执钢凿孜孜不倦凿开磐石的过程,用体力和耐力一次次地钻出深穴,才可以抵达创作的水源。
村上春树认为,但凡自己练就了这身本事,就可以写上一辈子,写完一本小说,他能够快速凿出下一个泉眼。他自认为是一个没有才华的人,但他已经练就了一身找到创作泉眼的能力。而那些以来才华写作的人,当仅有的泉水喷完了之后,说不定就那么轻易地放弃写作了。
从这件事情中,村上春树悟道:人生是公平的。
作家多萝西娅·布兰德在《成为作家》一书中对才华、天才这一类的字眼给出了另一种解释,她认为:真正的天才始终都能保持盎然的兴趣和生动的记忆,就像一个敏感的孩子看不到不断拓展的新世界一样。
最后,我总结一下,在《当我谈跑步时,我谈些什么》中,村上春树结合自己的跑步和写作经历,告诉我们对于一个写作者而言,规律的生活,保持体力、耐力、集中力,是十分必要的事情。
村上春树说:“总之岁月漫长,然而值得等待。”
对于写作者而言,写作亦是一条漫长的路,却值得每一天都去写。
希望这篇文章能够带给热爱写作的你一些启发,也欢迎大家在留言中补充你自己关于写作的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