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的三重境界:带你重新认识“阅读”这回事

注:这是《核聚考霸第四期》2020年3月13日分享稿,有删改。

全文大概13400字,建议分开阅读。

正文

朱永新老师说:一个人的精神发育史就是他的阅读史,一个没有阅读的学校不可能有真正的教育,一个书香充盈的城市才能成为美丽的精神家园,一个民族的精神境界取决于她的阅读水平。

阅读是什么?阅读又有怎样的力量?在当今时代,又如何通过阅读积累力量?我相信一千位读者心中有一千位哈姆雷特。下面我想谈谈我对阅读的一点思考,希望能给你一点启发。​

鉴于我水平有限,实践不多,这篇文章定有不妥甚至错误的认知,这是我100%确定的。希望大家多多批评指正,期待您的宝贵意见。

下面,如果你愿意的话,就请跟随我的脚步,一起进入“阅读”的世界。

什么是阅读?

李笑来老师说过,高手的一个特征就是他心中有足够多对于概念的清楚认知以及概念之间的关联。

作为读书人的你,你能给“阅读”下一个定义吗?不妨给大家一分钟的时间去思考一下。

我看了很多有关阅读的定义,但都很片面,直到我在东尼·博赞的《快速阅读》中给出的答案。

他认为阅读实际上由7个部分组成:

1、识别:对字母符号的认知。这一步发生在真正的阅读开始之前。

2、吸收:仅从单词上反射的物理过程;眼睛吸收;经过视神经传输到大脑。

3、内部融合:即我们通常所说的理解,指将阅读的信息适当地联系起来。

4、外部融合:将以前拥有的知识与所读的内容结合起来,适当地连接、分析、批判、鉴赏、选择和摒弃。

5、保留:信息的基本储存。大多数读者都有过进入考场、在两个小时的时间内储存大多数所需的信息、以及尽其所能地调用的经历。显而易见,储存是不够的,必须与回忆结合起来。

6、回忆:大脑在需要的时候,对储存的、所需要的信息反馈的能力。

7、交流:将信息立即或最终投入交流的应用过程,这些应用包括写作、演讲、艺术、舞蹈和其他的创造性表达形式。交流也包括人类的思考能力,这点至关重要,但却往往被忽视。

这是东尼博赞的定义,不要觉得看懂了就“理解”了,我们必须经过思考、然后用自己的活说一遍才行。下面是我的理解:

1、识别。在经典图书《如何阅读一本书》中,作者提出了阅读的四个层次,其中第一个层次叫基础阅读。基础阅读就是摆脱了文盲的状态,至少已经开始认识字了。这个层次的学习通常是在小学完成的。基础阅读解决的是单个字、单个词语的掌握。我们通常所在的阅读,一般是默认基础阅读是没有问题的。所以“识别”可以看做真正阅读的前提条件。

2、吸收。主要指得是我们通过眼睛看书,然后把书中的意思传达到大脑的物理过程。这是阅读的第一步。

3、内部融合。这是浅层的理解,通俗来讲就是书中的意思我“知道”。

4、外部融合。这是深度的理解,我们可以用“领悟”来表示。它比我们刚刚提到的“知道”要深。关于这个维度上的理解这里不再展开,推荐大家去看一本书,叫《追求理解的教学设计》,这本书通篇都在讲什么叫“理解”。

5、保留:指的是知识的存储。

6、回忆:指的是知识的提取。

7、交流。知识的应用阶段。常见的应用有思考、写作、沟通、应对考试、解决问题以及一系列创造性的活动。

下面对“阅读”进行一次元认知:

1、识别(阅读的前提)

2、吸收 (阅读的第一步)

3、知道(浅层的理解)

4、理解(深层的理解)

5、存储 (记忆知识)

6、提取 (提取知识)

7、应用(阅读的目的)

听到这你可能会疑惑,我干嘛非得把“阅读”的概念搞清楚,都是这么枯燥的概念,有什么用处?

当然有用处,而且有大用。这是最核心的部分,就像考霸课程里的“核心算法”,思维编程里边的“指数增长”。

不信?那我们就再好好分析一下。通过“阅读”的七个步骤我们不难得到两个结论:

第一点,阅读是一个多层次行为的过程,并不是只去阅读这么简单,你同意吗?

第二点,如果我们想成为阅读的高手,就可以在这7个步骤上相应的提高自己的能力。

《如何阅读一本书》当中提到阅读分为四个层次:基础阅读、检视阅读(也就是快速阅读)、分析阅读和主题阅读。这四个层次的划分在我看来是很科学的。仔细看的话,正好对应“阅读”的7个步骤:

(我不知道之前有没有人这样对照过,以下是我把四个层次看作一个宏观整体去分析的结果,是我当下的认知,以后也可能会有变动,在此特别说明一下)

基础阅读——识别

快速阅读——吸收、知道、存储

分析阅读——理解、存储、提取、应用

主题阅读——理解、存储、提取、应用

看到这你有没有一种很兴奋的感觉?

如果我能把阅读的7个步骤的能力都提升两倍的话,那我阅读的能力岂不是变为原来的2的7次方,也就是128倍?是的,理论上就是这样。这也是我们一定要搞懂“阅读”含义的目的,你想到了吗?

事实上,这7个步骤的每一个步骤都有无数的技术要点,所以我们阅读能力的提升实际上是无穷大的。

我们都知道,“量变”会引起“质变”,我们现在之所以没有对“阅读”这件事有很深的感触,实际上是因为我们积累的量还远远不够,这里的“量”不单纯是读书的数量,而是发挥作用的量,可以理解为产出量。一旦量的积累到达拐点,一定可以引起质变。

你问我“质变”的标志是什么?我也不知道。

但我们可以对照一下核聚老师:他已经读了超过50000本书籍,所以我相信他早已到达了那个拐点。不管老师的哪门课程总是那么震撼,帮我们轻松的看透各种人生的真相、游刃有余的去解决各种实际问题。所以我们不妨称那个拐点为“智慧拐点”吧。有着这样的智慧,我们还怕什么?

阅读其实就是一块磨刀石,磨砺的是我们的智慧之刀。

下面我们讲一下如何磨砺智慧之刀,分为三个层次,快速阅读、分析阅读和主题阅读。我们依次来看一下。

我为什么要快速阅读?

我们不妨先思考一个问题,为什么要快速阅读?给大家一分钟的时间去思考这个问题。

关于这个问题,我不准备给出答案。我相信一个没有答案的问题会更有力量。大家回头可以继续思考这个问题。

什么叫快速阅读?

再给大家一分钟的时间,你眼中的快速阅读是什么样子的。

核聚老师说,要去看更多的事实,因为事实有无穷的力量。下面给大家分享几个快速阅读的小故事,给大家聊聊我眼中的快速阅读是什么样子,希望不要被我吓到。

故事一 :快速阅读的初级

C·洛厄尔·里斯教授是犹他大学20世纪50年代演讲系主任。

一天一个年轻的学生伊夫琳·伍德,把她80页的学期论文教给了这位教授,希望他有空时阅读一遍,稍后再还给她。

使她感到吃惊的是,他接过论文,在10分钟内阅读完毕,打好分数,然后把论文还给了她,当时他吃惊得快要晕过去了。后来成为活力阅读运动领导人之一的伊芙琳报道说,里斯教授确实阅读过她的论文。在接下来的谈话中,她发现他不仅完全熟悉她所写的每件事,包括她的所有论据,他还指出了论文中的所有缺点。

假设每页有200到250个字的话,里斯教授就以每分钟2500字的阅读速度和完全理解了她的论文。

伊夫琳·伍德受此感悟,并终生研究这一领域。她在犹他大学教授阅读课,并建立了她自己的活力阅读学院。

故事二:快速阅读的中级

这个故事大家应该耳熟能详。

法国的拿破仑就是一个酷爱读书,有惊人记忆能力和快速阅读能力的人。他能在一天内读完20本书,即使外出或率军队远征,也要让人带几十箱书来供他阅读。

在一次和俄国沙皇作战时,拿破仑被打得落花流水,他的书也被俄军缴获。回国后,拿破仑凭记忆开出清单,派人重新购置,当人们将清单和上次的书单核对时,发现竟然一模一样,无一差错和遗漏。

是不是很吃惊?还有更厉害的。

故事三:快速阅读的高级

安东尼奥·D·马可·马格里奥比奇是与斯宾塞、牛顿和莱布尼茨同时代的人。

他的父母非常穷,无法让他接受正规的教育。在他很小的时候,他就给当地的一个水果商当学徒。后来因为一位书商的帮助,他练就了超强的快速阅读的能力。

一位心存怀疑的作家决定对他进行测试。他给马格里奥比奇一份新的、他以前从未看过的手稿,让他作为消遣阅读。马格里奥比奇马上以非常快的速度阅读了这份手稿,并把它还给了作家。同时保证他已经阅读了这份稿子。这件事情过后不久,作家假装遗失了那份手稿,并问马格里奥比奇能够帮他回忆手稿的某些内容。使他感到惊讶的是,这个年轻人为他写出了整本书,誊写了每个单词和每个标点符号,就像是按原稿复印一样。

他的名气越来越大,最后他被雇为私人图书馆馆长。为了掌握整座图书馆的资料,马格里奥比奇决定把他的阅读速度提高到几乎超越人类极限的程度。当时的报道说,他能很轻松地“侵入”一页书,并能在一两次视觉凝视间吸收整页的内容,这使得获准见他的那些人都大为吃惊。他因阅读记住了图书馆里的所有书籍而闻名一时。

如果马格里奥比奇的大脑/眼睛系统能取得这样令人难以置信的阅读和记忆成就的话,那么相比之下,为什么我们其余的人却像个文盲一样在缓慢的爬行?答案看起来不在于缺乏任何基本能力,而是在于我们主动地、不知不觉地把自己训练得越来越慢。换句话说,我们沿用了那些教条的方法、阅读练习和习惯,它们摧毁了我们以任何更快速度和合理的理解去阅读的能力。

其中最后一段话也正是我想讲这几个故事的目的。

关于到底要不要讲我还反复纠结过。毕竟我自己还是入门级的水平,但我还是决定要说出来。虽然我没有做到,但是我认识到了,与之前相比这也是一种进步对不对?重塑认知是改变的第一步嘛。如果能够对大家有一点启发,那就足够了。

说到这你是不是以为快速阅读的故事讲完了?别急,还有大师没上场呢。

故事四:快速阅读的大师级

世界记忆冠军和记忆大师多米尼克·奥布莱恩在他的《如何通过考试》一书中,讲述了尤金尼娅·阿列克耶恩科令人难以置信的故事。

莫斯科科学院一位高级研究员说:"这个令人吃惊的女孩能以比她的手指急速翻动书页更快的无限速度翻书页,并且如果不是因为她不得不用手翻书页,因而使阅读速度慢了下来,她能以每分钟416250字的速度阅读。

测试者曾经把两页测试材料放在她面前,看她能阅读得多快。结果使他们大吃一惊,就像里斯博士使伊芙琳·伍德大吃一惊,安东尼奥·马格里奥比奇使他的同时代人大吃一惊一样,尤金尼娅在0.2秒——你一眨眼的时间里——阅读了1390个字。

一位测试官说:“我们询问她一些细节,这些细节常常是技术性的、一个正常的十几岁的少年绝不可理解的信息,她仍然能回答出来,这证明她完全理解了所读的内容。

尤金尼娅自己说:”我不知道我的秘密是什么,那些书页进入我的大脑,我回忆“感觉”而不是回忆确切的文字。我的大脑中进行着某种分析,这一点我确实无法解释。但我感觉到我的大脑里好像有一座图书馆。

你没有看错,这就是我们人类做到的。

所以我瞬间想起了心理学家威廉·詹姆斯的那句“与我们能达到的相比,我们只是半睡半醒。”岂止是半睡半醒,可能我们从来都没有醒来。此时此刻反思下,我们到底发挥了大脑多少的潜力?所以永远不要小看自己。仅从上面的几个故事,哪怕我们只是做到快速阅读的初级,我们都能够创造奇迹,你认同吗?

所以到底什么是快速阅读?

彭小六在《洋葱阅读法》中道出了快速阅读的本质,我认为说的很有道理:

快速阅读的本质,或者说提升阅读速度的目的,就是以主人的心态迅速地让“仆人”——书本告诉我们,它是干吗的,它有什么价值,它值不值得我们为它花更多的时间和精力。

这是我们当下需要的,但我们要牢记,还有一种快速阅读,就是上面故事中提到的快速阅读。

我对它的理解是:快速阅读是实现“指数化阅读”的必经之路。“指数化阅读“是相较于常人,不管是阅读速度还是理解程度,都呈现指数的级别。是的,这个词是我定义的。

如何实现快速阅读?

那如何实现快速阅读呢?

在这里我不准备告诉大家“指数式阅读”的方法,那是需要能力提升后方能做的事。我想和大家探讨的是:在现有的能力范围内,该如何实现快速阅读。

这就和练武功一样,我们得先把马步和基本的拳路练扎实,才能去学绝世武功。否则就容易走火入魔,岂不是舍本逐末?

常言道 “有道无术,术可求;有术无道,至于术。”

我相信大家想找的话,都能找到很多快速阅读的技巧,但是“仅止于术”的话,我们就很容易“只见树木,不见森林”。

所以我认为最好在学“术”之前,先学“道”。问题是“道”又从哪里求呢?

还好我们有核聚老师。《考霸》课程第一节就是“对标”。是的, 我们可以从快速阅读高手哪里寻求道。为此我阅读了一系列“快速阅读”的书籍、还报了相关的课程,跟大家汇报一下我的收获:

不要觉得书里的知识就是珍宝,如果不逐字逐句的读完,就是对作者的不尊重。要改变这个认知。我们要把自己当皇帝, 把书本当成你的御医就好。

难道你会因为你的御医医术很厉害,你就对他崇拜的不行吗?

难道你会因为自己不能尝试御医的所有神丹妙药而心怀内疚吗?

所以慢不是问题,有些书只能慢读,但快不了才是问题。

我们的阅读层次正是如此,快速阅读是为下一步分析阅读做铺垫的。而一本好书应该至少读三遍。

快速阅读一遍能激发你的问题和好奇心。就像读《新华字典》,你能读完吗?但是让你查一个字,就没有那么难了。

很多人觉得一本书最大的价值是给出了答案,其实不是。

一本书最大的价值往往就是提出了一个好问题。

有了这个问题,那这本书里边的内容就成了你了解这个问题的一部分资料,你还可以通过互联网去找更加全面的答案。这也是我们现代人阅读的最好方式。书本也是你可以去利用的资料,带着问题去查书,用查到的知识,构建起自己独特的知识网络。

流水式阅读就是让书籍内容从心中“流过”,只要“流过”便有意义。

与之相反的是“存储式阅读”,摆脱对于存储的执着,是迈出大量阅读的第一步。

以上五条心法,是每年阅读600册图书以上的人给出的。

我虽然还没有读这么多,但从我自己的体验来看,我认为说的很有道理,所以真诚的推荐给大家。当然要声明,这不是我的原创,我只是搬运工。

对于具体的方法,在此向大家隆重推荐帅小冰老师的读书训练营,里边的“快速阅读”+“苹果阅读法”相结合,应对快速阅读足矣。

千招会不如一招绝,把一种方法练上一万遍,不成高手才怪。

还有一点要注意,快速阅读是适合所有的书吗?不是的,它也有自己的适用边界。

快速阅读的方法主要是用来读非虚构作品。像小说那类虚构类作品,当然不能放过细节了,需要慢慢精读。而这正是我们要探索的下一个阅读层次——分析阅读。

什么是分析阅读

弗朗西斯·培根曾经说过一句话:

有些书可以浅尝辄止,有些书要生吞活剥,只有少数的书是要咀嚼与消化的。

分析阅读就是要咀嚼与消化一本书。

在《如何阅读一本书》当中,作者也特别强调,如果你的目标只是为了获得资讯或消遣,就完全没有必要用到分析阅读。

分析阅读就是特别在追求“理解”的。

什么叫“理解”?

不要忘记,我们一开篇就分析过“阅读的定义”,它不正是阅读的第四个步骤嘛!这里的理解是指“深度的理解”,所以分析阅读我们不妨称之为“深度阅读”,我看彭小六在《洋葱阅读法》中就是这么定义的。

下面我们看看为什么要进行分析阅读。

为什么要进行分析阅读?

既然分析阅读是为了追求“理解”,那我们深度理解又是为了追求什么?不知你有没有发现,“阅读的定义”又可以派上用场了。因为“阅读”的最后一步是为了应用啊,我们分析阅读的目的当然也是为了应用。

如果是为了应对考试,那分析阅读就得特别注重记忆的存储、提取和答题。

如果是不为了考试呢?我就不问大家了,以我自己为例,我做分析阅读主要为了三件事:

①提升认知 ② 解决问题  ③  应用写作

如何进行分析阅读?

既然明确了目的,自然是对症下药。

①如何提升认知?

分析阅读提升认知的方法太多了,我如何去做才能效果最大化呢?古典老师在《跃迁》中提到的“幂律分形”给了我启发:

我们可以找到20%的20%的20%,收获80%的80%的80%,你的效率就是别人的64倍。

二八法则:20%-80%

二八法则二次方:4%-64%

二八法则三次方:0.8%-51.2%

也就是说,我只要运用三次“二八法则”就可以了。

第一次运用:在秋叶老师的《如何高效读懂一本书》中,我认识到:建立思考模型是提升认知最好的办法。正如核聚老师的课程,不全是一系列顶级思维模型的集合吗?

第二次运用:问题又来了,如何收集思维模型呢?在成甲老师的《好好思考》中,我找到了一种实用的方法——“思维模型扑克牌法”。

所谓“思维模型扑克牌法”,就是把我们要掌握的思维模型制作成一张张应用卡片,当遇到问题时,像打牌一样抽出卡片,思考所选卡片上的思维模型,是否能够用到现在的问题里。如果可以,就把这个场景记到这个思维模型的应用案例中。

具体如何操作呢?有三个步骤或注意事项:

(1)制作卡片时,核心不是写下思维模型的概念,而是提炼思维模型的用途。


比如这样的
还有这样的

(2)反复拿卡片思考,训练对相关思维模型应用的敏感性。

(3)随着案例的增加,不断迭代卡片对思维模型用途和适用范围的定义。

第三次运用:“收集”不是难点,难点是“掌握”和“内化”,持续去做以上三步。

② 如何解决问题?

再运用一次“幂律分形”。

第一次:解决问题的关键是决策时有更多的科学指导,而科学指导的关键是掌握更多的“概念”。这是《如何阅读一本书》中“分析阅读”这章给我的启发;

第二次:如何掌握概念呢?小六老师的《洋葱阅读法》中“练兵场”三步骤非常实战。

《洋葱阅读法》

第三次:如何内化概念呢?赵周老师的RIA便签读书法是我目前看到最棒的,这是他在《这样读书就够了》当中提到的方法。

简单总结:突破“概念”关,应对之策是“练兵场”+“RIA便签阅读法”,具体不再展开,书中很详实,推荐去读这两本书。

《这样读书就够了》

③如何应用写作?

通过阅读积累写作的素材,我想是不是很多小伙伴都关心的问题?

马上就为大家揭秘到目前为止我知道的最厉害的方法,其实不应该叫方法,它应该是一种高级的心法。

这种心法在我看来极好的诠释了到底什么叫“分析阅读”,也极好的诠释了到底什么叫“阅读”。他把“阅读”的理解提升到了一个极高的境界。

在看到这个方法之后,我竟差点喜极而泣,那种感觉就像伯牙遇子期、千里之外遇老乡。我就像发现了一件无价之宝,生怕别人抢去。

是不是迫不及待了呢?莫急,我们一起来看。

如果我们长时间只是吸气,或只是呼气,你想想会是怎样的后果?

必定会感到憋闷难受。也就是说,因为完成了“吸气”这一步骤,所以下一步肯定要“呼气”。这是不言而喻的事实,却也是非常重要的事实。

为什么我会谈及这个问题呢?因为阅读也是同样的道理。吸气,与阅读是非常相似的。

那么,应该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呢?答案很简单。吸气过度感到难受,呼出来就好了。同样,不要只是只是一味地“读”,也要“写”。

要改变阅读的理念,不是仅仅单纯地读,而是“为了写而读”。这就是日本阅读专家印南敦史在《超级阅读术》当中提出的“呼吸式阅读法”。

呼吸式阅读法

什么叫“呼吸式阅读法”?简单说,就是摒弃“为记而读”的刻板传统观念,树立“为写而读”的意识。

那该如何去做呢?

呼吸式阅读法的精髓,在于摘录。具体来说,分为四步走:

步骤一:“一行采集”,仅摘取最具魅力的片段

步骤二:“一行精华”,采撷最精彩的一行

步骤三:“一行评论”,回味重要段落

步骤四:“一次复盘”,自我评定读书足迹

详细解释一下:

第一步:阅读遇见能触动自己心灵的句子,随时摘录。摘录内容尽量短小精悍,不一定非得一行,控制在几行之内。这叫“一行采集”。

第二步:从全书当中找到最触动自己灵魂的一句,摘录下来。读书不该是测量,更像探宝。整本书只找一句,找最触动灵魂的一句,这叫做“一行精华"。

第三步:对于摘录的句子,用30~40字左右的篇幅,写下自己产生共鸣的原因,也就是这个句子到底在哪里触动了我。在我看来,这个动作最好在“一行采集”后同步进行。这叫做“一行评论”。要仅凭“一行感想”,唤醒“一册记忆”。

第四步:以12本书为单位,定期复盘自己记录下来的摘抄与感想。12本,只是作者的一个建议,具体的数量可以自己定。宗旨就是将“摘抄和感想”的内容发挥效果的最大化。我把它称作“一次复盘”。

摘录的内容写到哪里呢?作者建议写到A4纸上,我更建议写到便签纸上。比如“一行采集”:

我的“一行采集”,实际上应该在后面紧跟“一行评论”

这样做的好处有很多,比如:

❀便签纸大小有限,这样也就保证了内容的短小精悍。

❀虽然电子文档也能记录,但是用笔书写更有力量。因为慢下来的那个过程,可以让我有更长的时间去思考这句话的内涵和延展。

❀便签纸贴在笔记本上利于保存,不易丢失,也方便翻阅查看。

❀从当下看,因为便签的灵活性,我可以把同一个主题(知识晶体)的便签放于一处,这样便于搭建我自己的知识体系,也有利于积累写作素材;

❀从未来看,如果我找到了更好的“便签整理”的迭代方案,可以随时调整。

看到这你会不会疑惑,看起来并不复杂呀,有你说的那么厉害吗?

如果你实践过,我保证你能明白我的感受。正如核聚老师所言,大道至简,不繁,很难。

你说,还有没有更高级的?

还真有!

如果你上过小冰老师的读书训练营,你一定知道有种积累素材的方法叫“纳博科夫”卡片法,顶级的创作心法;还有种以《考霸》核心算法而衍生出的顶级写作回路,再加上“呼吸式阅读法”这个顶级的阅读心法以及RIA便签阅读法,你知道会发生什么化学反应吗?

是的,这是我的顿悟,这是我的原创。

我敢这么讲,是因为我背后站着“巨人”:

不管哪种方法,都是顶级的心法,这是“对标思维”;

写作回路,运用的是“核心算法”和“进步本”思维;

如果把每一张卡片写到极致、背到极致、用到极致,那就是“极致心态”;

“一行采集”“一行精华”“一行评论”“一次复盘”,这是在说啥?这不就是目标粉末化吗?

积微者,速成。

而我为什么敢说作者把“阅读”提升到了一个很高的境界?因为他说了这样一句话:

给大家10秒钟的时间好好体味一下这句话。

要知道,作者印南敦史每年可以阅读700册图书,我相信这句话一定不是他随随便便想出来的,一定是读过无数本书之后的顿悟。所以此时此刻你能明白我前边讲“智慧拐点”的由来了吗?没有一定量的积累,怎么会有此“质”的领悟?

何为“邂逅1%”?读书只求“一行精华”。

为啥“一行精华”就够了,还记的前边快速阅读中提到的“流水式阅读法”吗?这也是印南敦史的原创,因为流过便有意义。

为何流过便有意义?因为触动灵魂的一句当中包含了无穷的智慧:也许是你百思不得其解的问题的答案,也许能引发你思考一个全新的问题。

“问”与“答”,在“一行精华”中完美交融。

分析阅读暂且探究到这,是不是觉得已经很强大?

别急,我们还没开始主题阅读呢。如果把分析阅读比做高精度的狙击枪,那么主题阅读就是原子弹:弹程以内,寸草不生。

一起进入主题阅读的世界。

主题阅读平常我们涉及较少,所以我准备摒弃繁杂的说理、直接讲干货。

什么是主题阅读?

首先我们来看,到底什么是主题阅读。

在我看来,主题阅读分为两种,狭义的主题阅读和广义的主题阅读。

狭义的主题阅读专指书籍的主题阅读,它是针对“某一个主题”进行至少两本书的阅读,所以可以是5本,10本,20本,100本,甚至更多。然后整理观点进行输出。

广义的主题阅读是指全方位的主题阅读。它是针对“某一个主题”进行所有信息源的"学习”,不限于书本,可能还有课程、公众号、互联网、请教他人、自身实践,然后将所有的观点进行有机的整理输出。所以广义的主题阅读我又把它称作穷尽式主题阅读。

但你看,不管是狭义的还是广义的, 都有三个共同点:

其一,都是针对某一个具体的主题,这个主题可以理解成是一个问题,而且这个问题是你的。

其二,所需要“阅读”的信息源不是单一的,数量很多。这和前边讲过的快速阅读和分析阅读大不一样。这意味着更难了,但正是因为难,一旦掌握,威力才能更大。

其三,都需要整合输出。费曼说过,凡我不能创造的,我就不能理解。没有输出,就没有理解。所谓的输出就是把你阅读的成果整理成一个小作品,比如读书笔记、思维导图、录制的音频等等。

而今天,我们只探讨狭义的主题阅读,也就是书籍的主题阅读。广义的和狭义的基本方法是一样的,区别在于实际操作的差异,这里不再细说。

为什么要进行主题阅读?

在我看来,有三个重要目的:

从动机来看,主题阅读可以帮我们在做决策时提供更加全面的理论依据。

举个例子,如果你感觉自我表达的能力很差,感觉自己一肚子想法就是倒不出来,这点甚至都严重影响了你在职业上的发展,你就不妨思考:如何提高自己的自我表达能力呢?这个问题就值得去进行一次主题阅读。

从认知来看,主题阅读可以帮我们建立某一方面的系统的知识体系。

还是刚才的问题,当你进行过“自我表达”的主题阅读之后,你就很容易建立“自我表达”能力这方面的知识体系。你会发现语言其实是思维的载体,想要提升语言表达能力其实是看自己的思维是否清晰。你看,这样又能引出一个问题,又可以进行一次主题阅读。知识体系的大厦就是这样一块一块拼接出来的。

从“阅读”本身来看,“快速阅读”和“分析阅读”再厉害,它的单位还是书;而主题阅读的单位是“一个问题”,你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可以阅读大量的书,这样就实现了数量的极大突破。也就是说,“主题阅读”和前边两种阅读其实根本不在同一个维度上。

当然主题阅读还与很多实用的功能,比如写深度文章的需要、备课的需要等等,不再展开。

如何进行主题阅读?

这是我们今天要攻克的最后一个大课题,无比重要。

我结合我所学到的以及我的实践,整理出来了一个我的步骤,供大家参考。

在我看来主题阅读分为五大阶段:

第一阶段:搞清阅读动机和阅读目的

第二阶段:围绕主题去选书

第三阶段:主题阅读的准备阶段

第四阶段:主题阅读的正式阶段

第五阶段:整合输出,把你阅读的成果整理成一个小作品

下面详细阐述:

第一阶段:搞清阅读动机和阅读目的

如果阅读的动机是为了弄明白一个问题,还要注意两点:

①我有没有清晰的定义这个问题。问题越清晰,主题阅读的效果越明显。比如,我想要进行一次“沟通”的主题阅读,“沟通”就是一个太大的主题,太宽泛;而如果你其实想解决的是“两性关系中的夫妻沟通”,这个范围就会小很多。

②要问自己:这个问题值不值得主题阅读?不进行主题阅读能否解决?也就是你必须找到主题阅读的必要性。

第一阶段比较简单,继续往下看。

第二阶段:围绕主题去选书。

选书需要用到两种思维,硬思维和软思维。这是小冰老师总结的,我复述一下:

硬思维:豆瓣、多抓鱼或者各大电商平台去选

软思维:去相关有经验的人那里、相关专业的kol那里去选

可以根据你的需要选择5本,10本,20本或更多。

第三阶段:主题阅读准备阶段

选书是发散的过程,还有个收敛的过程。因为你选的书并不一定都有助于你的“主题”。所以在主题阅读之前,筛选出对你主题有用的书。

这时候“快速阅读”就派上用场了。通过快速的扫读和略读,确定出自己需要的书目。

快速阅读有两个基本功能:第一,它会让你对自己想要研究的主题有个清晰的概念,这样接下来你针对某本书做分析阅读时,会大有帮助;第二,它会简化你的书目到一个合理的程度。

还是推荐小冰老师的苹果阅读法,因为苹果阅读法输出的就是核心概念,通过这些概念,你就能很好的判定这本书对我的主题有没有帮助。没有的,果断舍弃。

第四阶段:主题阅读的正式阶段

首先还是要强调心态,要始终记得,在主题阅读中,你及你关心的主题才是重点,而不是你阅读的书。

因为这时候我们需要分析阅读,分析阅读进入细节后我们很容易迷失在“细节”的森林当中,而忘记了我们的主题。

关于具体的步骤,在《如何阅读一本书》的第二十章有具体的阐述。但我觉得那个过程太繁琐了,我就说说我的例子。

我在主题阅读前就想着去输出文章,所以我开始向自己提问题。以我正在写的这篇文章为例,它本身就是主题阅读的成果。

怎么提问题呢?重点推荐“黄金思维圈”这个思维模型,是什么(what),为什么(why),怎么办(how)。所以我提的基本问题就是:阅读到底是什么,为什么要阅读,以及如何阅读。

当我去找“如何阅读”时,我发现《如何阅读一本书》对阅读的分层最合理,于是我按照这个思路走。但难点在于什么,我发现快速阅读、分析阅读和主题阅读都不是一两句话就能说清楚的,它们本身就是一个庞大的知识体系,所以我决定每部分再用一次“黄金思维圈”,继续进行细分。总体来说,我的基本骨架就是进行黄金思维圈的多层细分。

接下来就是要寻找骨架下面的血肉。

带着这些问题去进行分析阅读,重点留意三样东西:概念、句子和故事。

要注意,这里的“概念”是有助于填充我文章骨架的概念,而不是书中作者提出的概念。有时候作者会提出很多概念,但对我来说并没有用。而我找到的“流水式阅读法”“呼吸式阅读法”就是很有用的概念。

找什么句子呢?找有感触的句子。通过“一行采集”和“一行精华”,我发现这些句子要么是对概念的阐述,要么本身就是一种全新的理念。

比如印南敦史的那句“读书的真正意义,并不在于‘复制100%’的原文,而是在于‘邂逅1%’的收获”在我看来就是提出了一种全新的理念。

找什么样的故事呢?同样,找有感触的故事。下一步再思考能不能加入进来。比如快速阅读的几个故事我就很有感触,因为它们重塑了我对“快速阅读”的认知。

如果你问我主题阅读的难点在哪里,我的观点是:

带引作者与你达成共识。

这不是我说的,这也是《如何阅读一本书》中的观点,但我深表赞同。

以我自己为例,解释下。

我在读的时候,我会有自己的语言,但作者不一定和我用同样的语言表述。

简单的如概念,比如我认为“快速阅读”更好理解,但作者用的是“检视阅读”;我喜欢用“分析阅读”,小六用的是“深度也读”, 我只要知道它们讲的差不多是一回事就好了。复杂的如一个句子,一个段落也是此理。这也就意味着我要去做一项翻译工作,要把作者的语言翻译成我自己的语言,而不能是我跟着他们走了。

这可能是主题阅读中最困难的一个点。

第五阶段   整合输出,把你阅读的成果整理成一个小作品

有了骨架和血肉,一篇文章的素材也就基本有了。接下来就是输出了。按照自己的认知逻辑线,整理出来就好了。

如果是10本书可以输出一篇文章,如果是100本书,那就可以写一本书了。

至此如何进行主题阅读我想基本讲完了。但主题阅读最重要的我想还是实践,只有通过去做才能发现问题出在哪里,每练一次就复盘一次,多次以后就能形成自己的主题阅读思路。有了思路,才能继续迭代。

当然一开始有点难,建议大家从5本书开始练,以此逐步增加。

我们前边讲分析阅读是高精度的狙击枪,主题阅读是原子弹,还有没有更厉害的呢?我认为是有的,就是《考霸》课程里边讲到的“费曼读书法”。

如果主题阅读是一次性读100本书的能力,那么“费曼读书法”就是把1本书读100遍的能力。二者也不能在同一个维度进行比较。一个是快功夫,一个是慢功夫。

据可靠资料记载,中国近代有3个人把书读过一百遍:

巴金,把《古文观止》读了100遍;

矛盾,把《红楼梦》读了100遍;

苏步青,童年放牛时,把邻居家一部残缺不全的《三国》读了100遍。

这些可都是大家,可见把一本书读上100遍,想不成大器都能。所以“费曼读书法”也被称为“学神读书法”。

所以如果说“主题阅读法”是原子弹,那么“费曼读书法”就是核弹。

清晰了主题阅读,最后我们来聊聊阅读与成长。

不知你有没有发现,在第一个环节中,我并没有谈我们为什么要阅读,我是故意想把它放在这里讲。当了解了快速阅读、分析阅读、主题阅读乃至费曼阅读的威力后,我相信你会对“阅读”有了全新的认知,这个时候再谈意义,会更加深刻。

阅读是为了什么?阅读当然是为了成长。

我准备从知识、能力、心法依次展开论述。

从知识层面,是为了搭建自己的知识体系。注意,是真正属于自己的知识体系。这是一个长期的工程,但每进一步就能多赢得一块知识拼图。

诚如印南敦史所言:

不奢求通过阅读一本书就获得一个大型积木块,而是先通过多读,让自己积累更多的积木碎块。拼接乐高积木的时候,如果没有一定数量的积木碎块,也是难以从中找寻到快乐的。手中拥有的积木碎块有限,无法借此拼接新事物,必然难以体会读书的快乐。

从能力层面,是为了锤炼自己的生存技能。

《奇点临近》中说:“技术以指数级的速度扩充其能力,创新者也寻求成倍改进的能力。创新是乘法而不是加法。”这是一个指数发展的社会,要想跟上时代的步伐,唯有用“指数对抗指数”。这将是终生学习者的时代。

在这个时代,阅读,通过视觉获取知识、内化技能的本领,根本不是锦上添花,而是生存之必备。

从心法层面,是为了心智的提升、思维的跃迁。

世俗世界是思维世界的复印件。我们通常所说的“升维思考”,就是要去改变自己的思维。缓慢的改变还不够,唯有深刻的改变,也就是跃迁。

何为跃迁?量子力学的定义,是原子受到能量的激发从基态跃迁到激发态。基态是稳定态,激发态是蓄势待发、时刻准备着。

按照核聚老师的三个世界理论,构建知识体系、锤炼生存技能是为了在世俗世界生活的更好,心智的提升、思维的跃迁是让我们的思维世界变得更加有序。

而阅读想要发挥更大的功效,必须深入到生命世界。

世界上所有的信仰问题、哲学问题、艺术问题,归根到底无外乎三个问题——我是谁?从何处来?将往何处去?而这三个问题的核心,其实就是第一个——我是谁。因为只有当你确定了“我是谁”,你才能够确定如此这般的一个“我”,将往何处去,不是吗?

但认识自我恰恰是最难的事,否则古希腊神庙上就不会刻下那句千古名言“人啊,认识你自己。”

阅读却可以让我们穿越历史的长河,与先知先觉开启灵魂的对话。在反复的对话后,我们会更加清晰自己是谁。

I  am  who  I  am .

我知道我是谁,我成为我所是。

在我看来,这就是阅读的终极力量。

以上,所有。


“阅读类”参考书目:(重点推荐前6本)

1.《如何阅读一本书》  (莫提默·J. 艾德勒、查尔斯·范多伦)

2. 《这样读书就够了》 (赵周)

3. 《超级阅读术》  (印南敦史)

4. 《洋葱阅读法》  (彭小六》

5. 《快速阅读》 (东尼·博赞)

6.《如何高效读懂一本书》(秋叶)

7.《快速阅读》 (克里斯蒂安·格吕宁)

8. 《王者速读法》  (齐藤英治)

9. 《如何高效阅读》(彼得·孔普)

10. 《脑与阅读》 (斯坦尼斯拉斯·迪昂)

阅读类参考课程:(重点推荐帅小冰读书变现训练营)

1.《帅小冰30天读书变现训练营》(有讲  主讲人:帅小冰)

2.《如何成为快速阅读的高手》 (得到app  主讲人:张凯)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剥皮案震惊了整个滨河市,随后出现的几起案子,更是在滨河造成了极大的恐慌,老刑警刘岩,带你破解...
    沈念sama阅读 216,001评论 6 498
  • 序言:滨河连续发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现场离奇诡异,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过查阅死者的电脑和手机,发现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阅读 92,210评论 3 392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161,874评论 0 351
  • 文/不坏的土叔 我叫张陵,是天一观的道长。 经常有香客问我,道长,这世上最难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8,001评论 1 291
  • 正文 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办了婚礼,结果婚礼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还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们只是感情好,可当我...
    茶点故事阅读 67,022评论 6 388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1,005评论 1 295
  • 那天,我揣着相机与录音,去河边找鬼。 笑死,一个胖子当着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内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决...
    沈念sama阅读 39,929评论 3 416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8,742评论 0 271
  • 序言:老挝万荣一对情侣失踪,失踪者是张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刘颖,没想到半个月后,有当地人在树林里发现了一具尸体,经...
    沈念sama阅读 45,193评论 1 309
  • 正文 独居荒郊野岭守林人离奇死亡,尸身上长有42处带血的脓包…… 初始之章·张勋 以下内容为张勋视角 年9月15日...
    茶点故事阅读 37,427评论 2 331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恋三年,在试婚纱的时候发现自己被绿了。 大学时的朋友给我发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饭的照片。...
    茶点故事阅读 39,583评论 1 346
  • 序言:一个原本活蹦乱跳的男人离奇死亡,死状恐怖,灵堂内的尸体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诈尸还是另有隐情,我是刑警宁泽,带...
    沈念sama阅读 35,305评论 5 342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岛的核电站,受9级特大地震影响,放射性物质发生泄漏。R本人自食恶果不足惜,却给世界环境...
    茶点故事阅读 40,911评论 3 325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处隐蔽的房顶上张望。 院中可真热闹,春花似锦、人声如沸。这庄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1,564评论 0 21
  • 文/苍兰香墨 我抬头看了看天上的太阳。三九已至,却和暖如春,着一层夹袄步出监牢的瞬间,已是汗流浃背。 一阵脚步声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2,731评论 1 268
  • 我被黑心中介骗来泰国打工, 没想到刚下飞机就差点儿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东北人。 一个月前我还...
    沈念sama阅读 47,581评论 2 368
  • 正文 我出身青楼,却偏偏与公主长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敌国和亲。 传闻我的和亲对象是个残疾皇子,可洞房花烛夜当晚...
    茶点故事阅读 44,478评论 2 352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