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早上起床发现家里断电了,大脑还没完全开始思考,想着要去上班,又觉得可能我家不是个例。
晚上回到家,家里还是处于断电状态,看到邻居家里亮着灯,这时候我才意识到我家断电就是个例。
打电话去物业,接电话的工作人员跟我说,墙上有个嵌入式小盒子,让我看看是否跳闸,重新打开即可。
我的第一反应是不知道小盒子在哪里,物业确认不是租赁房后,听得出来工作人员的语气变得柔和甚至有点担心,让我不要自己动,等工作时间(打的时候是吃饭休息时间)再打电话过去。
我突然意识到,好像这么简单的生活常识都不知道,是不是物业接电话的人以为我的智力有缺陷?所以后面才强调让我不要自己查看和操作。
好吧,不管别人怎么觉得,我现在意识到自己就是一个生活白痴。
前两天家里门突然关不上了,我的第一反应也是找人来修,后来换锁的师傅过来调整了一下螺丝松紧,清理了一下门的缝隙就好了。
现在想来,如果我具备基本的生活技能,那就不用一次次花钱了。因为就算没有修理环节也是要收上门费的,而且现在最贵的就是人工和时间。
活到这把年纪,说起来也算是农民出身,但我的生活自理能力真的不高。
好像一路走来都很幸运,在家里的时候有爸爸妈妈操持,老爸负责烧菜,老妈洗衣服整理家里。好像印象里做家务的时候,就是我赚零花钱的时候,就是一些简单的洗碗、扫地、拖地。
现在想想,每次我做完这些家务,得到零花钱后,老妈都要重新做一遍。
后来在学校住宿,每周末把脏衣服带回家,周日下午再带着老妈洗干净的衣服去学校。
每个月我有固定生活费,但父母怕我不够花就用另一种形式给我。
老爸给我零花钱的时候就说不要告诉妈妈,老妈也一样,直到长大成熟后我才明白过来,其实爸妈相互之间是知道的,甚至很有可能就是他们达成的默契。一方面怕我不够花,毕竟年轻的小孩都是要面子的,同学之前有形无形都会有些攀比。
另一方面又想让我知道花钱也要有节制,赚钱不是那么容易的,所以不是光明正大的增加零花钱的数额,而是以这种父母认为比较好的方式增加。
后来工作以后,有段时间和两个女孩子一起租房,她们两个都很能干,一个会烧菜,一个会整理,我就成了那个等着吃饭的人。
虽然年龄上我不是最小的那个,但大家都很照顾我,所以那段日子也没有锻炼出我的生活技能。
工作中也遇到一些很好的同事,有时候我把喝完咖啡的杯子忘记在茶水间,保洁阿姨就会顺带帮我把杯子洗了。
如果要拿什么重一点的东西,男同事会上前一步去拿,根本轮不到我们女人出场。
再后来有了家庭,家里水电煤,修理什么东西,我从来没参与过。
每次去超市购物,我负责把购物车填满,后面结账搬运就不是我的部分了。
以前我会烧的也就是泡面之类,直到近两年才学会烧一些简单的菜。
当你不得不独自面对生活的琐碎,遇到问题只有白色的墙壁陪着你,这种时候多少会有些慌张。
好在人都是有适应性的,有些时候走到不得不面对的境地,也总能走出一条新的路来。
突然想到之前芒果的节目《变形计》,农村的小孩子在见识到了世界的另一面之后,思想上的冲击,心里的纠结、难过、无助,甚至对原生家庭的不满和愤怒,这些都会对他(她)以后的人生产生巨大影响。
城市里富裕的小孩子,体验了农村生活的苦累之后,自然会对自己拥有的东西重新审视。
最后两方的小孩子回归到原本的生活,表面看是理所应当的归位,但对于农村小孩来说就真的是好的有益的吗?
如果是我,不但不会激起斗志,我会陷入深深的自卑。
所以,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
生活教会我们的事,就是保持平常心态,保有善良本质,保护心底细微的感动不被周遭所破坏,最后和不成功不完美的自己和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