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晚与一位最近遭受沉重打击的学员聊天,因这件事又思考了许多,直到夜深才能入睡。
事实上,在今年以前,我很少直白的把“变化”这个话题拎出来好好思索,最近关于它的一些想法朦朦胧胧的在脑海中跳跃,于是索性写一写。
在我看来,我所认识的绝大部分人包括我自己,很多年来都陷入一种思维定势:年少时是学业有成,成年后是成家立业,仿佛人生总有一个防空洞,迈进那个洞口后,可保无忧。比如,我来自的那个二线城市,多年来,很多父母一直以让子女考取公务员或者进银行为目标,理由是图个稳定。但以更长的视野来看,这种职业选择很大可能上是个体学习意识的懈怠、信息的闭塞和成长速度的停滞。时代的趋势始终在改变,曾经在人们看来特别稳定的职业,其实蕴含的是多年后的巨大人员冗余风险。又或者两性关系中,很多人用是否迈入婚姻来看待关系的结果,最终发现婚姻只是漫长人生中的一个选择,却并不一定带来细水长流的保障。
这种定势最大的问题在于人们很容易形成一种主观上的期待:我有了这份工作后,就可以轻松的生活;我找到这个人之后,他会一直爱我;我赚到多少钱,就会变得快乐。当下一个海浪猝不及防的拍来时,人们很容易陷入谷底,用众多的时间与精力去修复这个期待所带来的落差。
昨天在微信群里,一位姑娘问动机老师关于安全感的问题,动机老师的回答非常有趣。他说“我觉得不能相信静止的安全感,只能想象动态的安全感。就像你在骑自行车,你通过微调不会翻,而车在不断前进。”我特别喜欢这个比喻,因为它说明了安全感是在变化中提高适应性得来的。职场的安全感是能够适应不同难度任务带来的挑战,并且越来越相信自己的能力能够应付下一个。建立一段关系,两性之间的安全感也是在不断的沟通和努力中良性循环。
所以现在,我在努力的把“变化是人生唯一的常态”融入自身的思维方式。当静态的安全不再是追寻的目的时,我们反而不需要那么多条条框框来确认安全感的存在,而是能够专注的活在当下,做想做之事,静观结果的发生,再随着结果微调我们的行为,等待下一个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