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众号在燥热的五月天里纷纷论处起肥胖来,有推送总结了和日常里小确丧和谐共处的日常,比如上班途中走出地铁通道时迎面的第一股热风,“久病缠身”的肥胖,双休过后挨到的周一等等,小而确定的引起沮丧之事,是为小确丧。吊诡的是,推送里强势插入了一首阴森旧歌,曲风颇有鬼魅意味,歌词字字戳心,每句都权可当做歌者临终绝唱,附在小确丧的主题下实在沉重,歌里唱到:I hurt myself today, to see if I still feel. I focus on the pain, the only thing that's real.
这位唱完hurt一年后“心碎”而死的老者,唱的当然不是小确丧,我想,那是一些超出我已知程度的痛苦。大而未知,我们从未亲身体验的大痛苦。
一想到世界上的未知之事,尤其是我必将体验,不可逆转正在来路上的事情,最强烈的感受是恐惧。从小而确定,小而未知,到大而确定,大而未知,如果以事件严重程度和确定性两个坐标来定位,大概得出这四个前后递进的点,在平面四个象限里,它们能涵盖我们一生经历的所有情感体验。人生经验的累加,是向外扩张,增加认知的结果。在痛苦情绪的体验上也毫无例外,只是我们本能地躲避痛苦,有时也规避未知。经受痛苦时,当然希望痛苦本身尽快消散,尽快穿越痛苦。然而事情本身不可挽回,无法解决时,承受它就是必然。
于是,我们生活中极为浓墨重彩的一部分是,演习痛苦。
我公司一位德高望重的老者同事,在同事们面前忍不住痛哭的老者,他一时间丧失了尊严,哭诉老伴突然撒手人寰后。他暂时无法解脱,他的痛苦对我来说便是超出我已知程度的痛苦。面对一个掏心掏肺不惜暴露自己痛苦,和纯真性情的人,我们当然难以拒绝,一个20出头就失了父亲的儿子,一个送走自己黑发儿子的白发老人。面对程度超越我们已知的痛苦经历时,我们甚至抱持着小小的歉意,
知乎上有很多意在挑起故事会和比惨大赛的问题,我无意间看过一个问题,你生命中最艰难、痛苦的一段日子是如何度过的。本文成型时,问题已经洋洋洒洒沉积了2131个答案,最高票答案写的是自己毕业后就业赚钱打拼中的辛苦,行文将末时作者又突然话锋一转,加码一样说起自己两岁的儿子得了自闭症,原来伏笔在此。评论里一篇感喟之声。排名第二的答案说的是作者年纪轻轻父母先后早逝,一个人艰难维生,细节真实感人。第三名描述的经历是一个身无分文时被劈腿的外地青年,一番打拼后工作稳定,薪水翻倍,终于组成自己的家庭时却被查出患上癌症,他瞒着家人照例去化疗,仍然苦苦打拼,只为百年后给老婆孩子留下些家产。评论里最常见的却是叫他尽快向家人说明实情,一组热心人梯队自动成行。然而这股意见流却骤然冲淡了话题本身的神秘感,有点居委会开会,热心解决住户难题的意思。生活中必然有一部分人已然经历过这种痛苦,他们或站在上一个高度,或其他维度上企图解决这个问题,而痛苦暂时被稀释。当关注到痛苦来源时,或许我们已经从情绪中出逃了片刻。于是这部分人已获得了一种痛苦免疫。
于我这一类人而言,没经历过的人间疾苦太多,看见别人的痛苦,反而成为对我当下生活里低潮和困境的开解,减少了孤独感。比惨这件事儿往往使人心生侥幸,重新认识当前生活里侥幸没被碾压,没被生活操过的处女地,有些不仅得以保存,甚至能一路茁壮成长着,这是我们生存价值得以维系的重要支撑,也是高点。身在这样的高度俯瞰时,看见别人的痛苦,心生侥幸的几乎同时,我们极易生出同理心,或可解释为,获得与当事人相似的心理体验的愿望。作为对未知痛苦的演习,作为对未来不幸遭遇时应对方法的演习,作为痛苦的先期释放。
丧亲,绝症,死亡,人格受辱,这些我们平常人有极大可能一一经历的痛苦,且是人生几大痛苦事之极,在真正到来之前,以各色形式进入过我们的视野,书,戏剧,音乐,影视剧,身边人亲身经历,在各种形式讲述的现场,我们以读者,观众,听众,开解者或八婆的身份在场,读人家的书,言情武侠的情节默默深埋心底,自己主演了几十遍。看人家写的剧本,演出来的歇斯底里痛哭流涕,去别人的居所日常行走生活的地方短暂窥伺。听了看了别人家的故事,我们啧啧感喟,明明没法感同身受却不甘心从对方的痛苦情绪过早抽离。尤其与我们原本境况越相似的人,我们越迫切希望看到他们最终撑过这场劫难的方法,
有些直白平淡,或幽默自嘲式的讲述方式甚至让人暂时忘记了经历本身艰难的程度,这些故事如同电视剧的剧情,看客们各自站位的高度不一样,出口的逻辑也自然不同。自觉处在艰难时刻的我常常在知乎上相关话题下找些慰藉,大概是出于比较的心态,借着别人的痛极之事,显出自己忧心关切事情的渺小,消除孤独感和颓丧感。全身心投入别人的故事,用我掌握的仅有依据推断那种痛苦造成的后果,和心里效应,大概是我能做到的一切。至今我尚不清楚,这种心理机制的本来意义,我想,我可能潜意识里在排练这种痛苦,以减小日后痛苦时,可能造成的心理伤害。如同为了正式比赛锻炼体魄的运动员们,不断挑战身体极限,用强度渐大的练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