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多朋友可能都会认为,古人的婚姻大事,讲的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是包办婚姻,新郎、新娘结婚之前是不能见面的,所以,不可能有恋爱,有相亲。其实,这种说法有些绝对化,因为事实上,宋朝的年轻男女在媒人上门说亲之后,是可以提出相亲的。
我先给大家讲一个故事,这个故事记录在宋朝话本《西山一窟鬼》中。故事有点惊悚,讲的是,南宋绍兴年间,有一个叫做吴洪的秀才,来临安府考取功名,却未能考中,想回家又缺乏盘缠,便在杭州城内的州桥下开一个小小的学堂,收几名学生,教书度日。
这一日,吴秀才正在学堂里教书,只听得青布帘儿上铃声响,走进一个人来,原来是半年前搬走的邻居王婆。王婆是个媒人,专靠做媒为生。她这次上门,是专门来给吴秀才说亲的。
王婆(刘敏涛老师):“吴小官人,喜事喜事!”
吴秀才:“王妈妈,有何喜事?”
王婆(刘敏涛老师):“有一门亲事等着您,女方是一个叫李乐娘的小娘子,长得一表人才,又知书识礼,租住在旧邻舍陈干娘的家里,说亲的都踏破了门槛,但李乐娘却说,我只要嫁个读书官人。这小娘子,跟秀才您正是天设地造的一对。”
吴秀才一听大喜,便拜托王婆说合,并约了一个相亲的时间。
到了相亲那天,吴秀才换了件新衣裳,早早放了学生回家,来到约定的地点——梅家桥下酒店,媒人王婆早已在酒店外候着。
王婆引着吴秀才,进了酒店,与陈干娘见面。
吴秀才:“小娘子在哪里?”
陈干娘(刘敏涛老师):“在东阁儿里坐着呢。”
吴秀才走到东阁窗外,用舌尖舐破窗纸,忍不住喝采。
吴秀才:“她不是人!”
陈干娘听了吓了一跳,说:“如何不是人?”
吴秀才:“这,分明是天上的仙女。”
原来,那李乐娘长得花容月貌,吴秀才满意得不得了,当下便从怀中掏出一支发钗,走入东阁,插在李乐娘的发髻上,定下了亲事。
过了几天,吴秀才便将李乐娘娶过门。婚后夫妻倒也恩爱,但有一年清明节,吴秀才夜间经过一个野墓园,见到墓堆中跳出一个人,听她声音,竟然是李乐娘。原来,做媒的王婆、嫁人的李乐娘,都已去世多年,吴秀才这才知道,自己竟然娶了一个鬼新娘。
这是一个“聊斋志异”式的故事。但我讲这个故事,并不是为了吓唬你,而是请你注意故事中的一个细节:吴秀才与李乐娘成亲之前,是相过亲的。相亲时,吴秀才对李乐娘很满意,将一枚发钗插到李乐娘的发髻上。这是真实的宋朝婚俗。
按照宋朝的婚俗,男方与女方经媒人说亲之后,有一个相亲的程序,也就是说,双方约定一个时间,由媒人安排一个地方,让男方与女方见上一面,看看是否中意。这便是相亲。
相亲的地点,通常是女方的家里,或者找一个比较惬意的园圃、湖舫之内。到了约好的相亲时间,男方带着礼品,前往拜会女方。见过面,准新郞如果觉得满意,就用一支金钗插到准新娘的发上,这叫做“插钗”。说到这里,我忍不住想起那部经典的电视连续剧——《新白娘子传奇》,白娘娘和许相公的定情信物,也是一支金钗。可见这金钗的寓意有多好!
对于宋人来说,插钗意味着“速配成功”,可以定亲了。那如果准新郞对女方不满意呢?就给女家送上送彩缎两匹,这叫做“压惊”,是男方暗示这门亲事不成了,非常抱歉,送上一点礼物,表示歉意。
我觉得宋朝的这个相亲习俗很有意思,特别值得今天的电视相亲节目借鉴,比如男女嘉宾如果成功牵手,男嘉宾应该给女嘉宾插上一枚发钗;如果男嘉宾拒绝给他留灯的女嘉宾,也应该送上一份礼品表达歉意。你说是不是?
宋朝也有自由恋爱。
让我再和你讲一个故事,这故事记录在另一个宋朝话本《闹樊楼多情周胜仙》中,讲的是,宋徽宗年间,东京开封府有一个年轻人,叫范二郎,兄长在樊楼内开酒肆。这一日,范二郎在樊楼边的茶坊遇见一个女孩儿,俩人“四目相视,俱各有情”。
那女孩子对范二郎一见钟情,心里暗自思量。
周胜仙(刘敏涛老师):“我若能嫁得这般子弟,不知该有多好。今日错过,他日再去哪里找?可是,又如何与他搭话?”
女孩子正想着,就听到茶坊门口叫卖声响起。原来,是一个卖糖水的小贩经过。女孩子听了,心生一计。
周胜仙(刘敏涛老师):“卖水的,倒一盏甜蜜蜜的糖水来。”
小贩倒了一盏糖水,递给她。
女孩子接过,才尝了一口,就将装糖水的铜盂儿一丢。
周胜仙(刘敏涛老师):“好好!你居然暗算我!你知道我是谁吗?我是曹门里周大郎的女儿,我的小名叫做胜仙小娘子,今年一十八岁,不曾吃人暗算。你今天却来算计我!我是不曾嫁的女孩儿。”
范二郎在一旁听着,心中若有所思。
范二郎:“这小娘子言语跷蹊,分明是说与我听的。”
还没等范二郎想好如何反应,卖糖水的小贩见状着急了。
卖糖水的小贩:“告小娘子,小人怎敢暗算?”
周胜仙(刘敏涛老师):“如何不是暗算我?盏子里有条草。”
听了两人的对话,范二郎灵机一动。
范二郎:“卖水的,你给我也倒一盏甜蜜蜜的糖水来。”
卖水的小贩便倒了一盏糖水在手,递与范二郎。范二郎接过盏子,吃一口水,也把盏子一丢。
范二郎:“好好!你这个人真的是要暗算人!你知道我是谁吗?我哥哥是樊楼开酒店的,唤作范大郎,我便唤作范二郎,今年一十九岁,未曾吃人暗算。我射得好弩,打得好弹,我也不曾娶浑家。”
周胜仙听在耳里,知道范二郎的意思。只可怜那卖糖水的小贩一直被蒙在鼓里,满肚子委屈,又不敢冲着胜仙小娘子发作,只好对着范二郎诉苦。
卖糖水的小贩:“你又是什么意思,说与我知道?指望我与你做媒?你便告到官司,我是卖水,怎敢暗算人!”
范二郎:“你如何不暗算?我的盂儿里也有一根草叶。”
周胜仙听了,心里好生喜欢,站起身来,却只看着那卖水的小贩。
周胜仙(刘敏涛老师):“我要回去了。你敢随我去么?”
范二郎一听,心里便清楚了。
范二郎:“她这话分明是叫我随她去。”
于是,范二郎便一路跟着周胜仙,走到周家门口。胜仙入门去,却又掀起帘子,回过头来瞧他。范二郎心中喜欢,在周家门口徘徊了大半天,直到晚上,方才归家。
两个年轻人自打这次邂逅后,都得了相思病。恰好周胜仙家的隔壁有一个王婆,没错,好像古代的媒婆都姓王。这位王婆又做媒人,又会与人看脉,知人病情轻重,周家便请她过来给胜仙看病,又托她前往范家说亲。王婆来到樊楼,对范二郎的哥哥范大郎说:“曹门里周大郎家,特使我来说二郎亲事。”大郎、二郎听了,都很高兴。这门亲事很快就说成了,下了定礼。
各位,这个故事里的周胜仙,虽然对卖糖水的小贩不太友好,但也算是一位敢于追求爱情的女孩。她与范二郎的婚事,也经过“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程序,但在媒人说亲之前,两个年轻人就已经相识,并且一见钟情,这才托了媒人前往说亲。
周胜仙的故事也告诉我们:在宋朝,不管是女孩子,还是男孩子,如果遇见了让自己砰然心动的意中人,可以勇敢地表白。我们要是以为宋朝人只有包办婚姻,没有爱情,那可就误会古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