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演义》提到,诸葛亮借用曹植的《铜雀台赋》,把名句“揽二乔于东南兮,乐朝夕之与共”告诉周瑜,让周瑜大为恼火。周瑜以为曹操攻下江东后,要将大乔和小乔收入囊中。那么,曹操真实的意图是不是这样呢?铜雀台的真正用途是什么?
在《三国志》的正史之中,大乔与小乔的相貌,都被描绘得如同仙女一般,大乔嫁给孙策,小乔嫁给周瑜。但与演义中不同的是,二乔并非他们的妻子,而应该是妾。
孙策在建安四年,从袁术那里借了三万大军,夺取皖城。听说皖城城东有大乔和小乔两位美女,孙策、周瑜共同登门拜访,见两女果然是国色天香,当即就“纳”下,古人“纳”的一般不是正妻而是妾,故大乔和小乔应该分别是孙策和周瑜的妾。
史书记载,建安15年,曹操平定了北方。某晚,曹操在邺城看到金光从地上升起,次日挖掘出一头铜雀,认为是祥瑞之兆。于是,他决定在邺城建都,并在城内建造一座铜雀台。铜雀台高十丈,分三台,各相距六十步远,中间各架飞桥相连。建安17年,曹植的《铜雀台赋》横空出世。诗里提及的“二乔”,即与铜雀台相连的金井桥、御龙桥两座桥,他们将金凤台、冰景台相连。
诸多学者认为,“赤壁之战”是建安十三年,那时铜雀台都没有建造,哪来的《铜雀台赋》,诸葛亮没有理由去借用诗赋激怒周瑜,所以《三国演义》这段描述一定存在编造的成分。也有人在考究《铜雀台赋》的原文,原文为“连二桥于东西兮,若长空之虾蝾”,只是被后人修改成了“揽二乔于东南兮,乐朝夕之与共”。
然而,也有部分学者认为铜雀台这种重大工程建造不会这么快,因为早在建安九年曹操就开始兴建邺城为都城。所以在建安十三年,“铜雀台”很有可能已在建造之中。
那么这座青铜台究竟有何用途?据史料推测,曹操在赤壁之战后,修建了一座标志性的建筑,以鼓舞人心,再加上曹操五十五岁,是古代的老年人了。故而史料中,当朝知名文人经常来这里喝酒吟咏,的确有娱乐的作用。只是不知这座铜雀台会不会额外还有“金屋藏娇”的功能。
高台建成之后,曹操很是喜欢,不仅自己上台表演,还把这里当成了自己接风洗尘、吟诗作对的地方。曹氏的儿子喜欢诗词,时常在这里设宴款待读书人,饮酒作乐,畅谈历史。
后来,十六国后赵皇帝石虎对铜雀台进行了改造,在原来的建筑上增盖五层楼,在屋顶上造了一只铜雀,创造了一幅“铜雀飞云”的奇观。
在北齐时期,齐文宣帝高洋耗费三十万人力,三次修缮了这座铜雀塔,并将它改名为“金凤台”。
而在此之后,铜雀台的用途便成了文人墨客追忆古人的笔下篇章。自唐朝起,文人墨客纷纷到访,王勃、杜牧、刘长卿等人的诗作对铜雀台屡有提及,宋朝及以后,也留存着多部关于铜雀台的诗词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