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讲老师
辽阳边义
2017.10.31
大家晚上好,今晚继续由我为大家进行词律详解之《忆王孙》。
《忆王孙》又名《忆君王》、《独脚令》、《豆叶黄》、《画娥眉》、《阑干万里心》。
[本调序语]
这是一个别具韵味、情调缠绵的词调。在体式变化上也有诸多灵活性及特色。
毛先舒《填词名解》:“《忆王孙》汉刘安《招隐士》辞有‘王孙兮归来,山中不可以久留。’诗人多用此语。《北里志》,天水光远题杨菜儿室诗曰‘萋萋芳草忆王孙’,宋秦观《忆王孙》词全用其句。词名或始此。徽宗北狩,谢克家作《忆君王》词,即其调也。
[本调律析]
(1)、常格平韵,且句句入韵属密韵格。以秦观《忆王孙》最为典型。其句式及用韵排序为。77737。通篇实以七言律句为主体,在四个七言句中插入一个三字句,一举打破了七言一统天下,词味顿现。由于这个三字句是此调中最具特色的关键句,故其平仄声确属一字不易,必须写成仄平平,无一例外,如谱例秦观词中“欲黄昏”。附例一马钰中“气神安”。附例四白朴词中“步闲庭”皆如此写法。
《钦定词谱》卷二载:“此词单调三十一字者,创自秦观,宋元人照此填。”又言:“《梅苑》词名《独脚令》;谢克家词名《忆君王》;吕渭老词名《豆叶黄》;陆游词有‘画得蛾眉胜旧时’句名《画娥眉》;张辑词有‘几曲阑干万里心’句名《阑干万里心》。双调五十四字者,见《复雅歌词》,或名《怨王孙》。与单调绝不同。坊刻又有仄韵单调《忆王孙》,查系《渔家傲》一段。故谱内不收。原为单调小令,后演化出双调仄韵五十四字等数种格式,常用格以秦观《忆王孙》单调三十一字平韵小令为定格。
[选解提要]
此调最大特色有二。通篇以四个七言句为主体忽然插入一个三字句,打破七言一统此其一。后三个七言句为雷同格式重复三次,愈在增缠绵感,此其二。秦观之词深得此调要领,将其格局特色发挥到极致地步,其词最为脍炙人口,名不虚传。
[谱例]
凄凄芳草忆王孙,
中平中仄仄平平,(七律一三不拘)
柳外楼高空断魂。
中仄平平中仄平,(避孤平,三必平)
杜宇声声不忍闻。
中仄平平中仄平(避孤平,三必平)
欲黄昏,
仄平平,
雨打梨花深闭门。
中仄平平中仄平(避孤平,三必平)
——秦观《忆王孙》(单调小令,三十一字,五句五平韵。有以为李重元作)。
[句式解说]
通篇共有四个七言律句,后三个皆为仄起平收式,需避孤平之句型,这在词调中较为罕见,第三个七言句为“独句”,处于全篇居中位置上钩下连。
[标谱说明]
标谱尽依《钦定词谱》其校核甚细,按曰:“宋元人词悉与此同。按姜夔词,第一句‘冷红叶叶下塘秋’‘冷’字‘叶’字俱仄声;第二句‘长与行云共一舟’‘长’字平声,‘共’字仄声。李甲词,第三句‘沉里浮瓜冰雪凉’‘沉’字、‘冰’字俱平声。结句‘针线慵拈午梦长’‘针’字平声,‘午’字仄声,谱内可平可仄据此”。
[附例]
(1)、马钰《忆王孙》(平韵格)
麻衣纸袄度冬寒。暖阁红炉永不堪。认正些儿理端的。气神安,结就无为九转丹。(单调,三十一字五句四平韵)。
(2)、无名氏《忆王孙》(z仄韵格)
湖上风来波浩渺,秋已暮、红稀香少。水光山色与人亲,说不尽,无穷好。
莲子已成荷叶老,清露洗、萍花汀草。眠沙鸥鹭不回头,似应恨,人归早。(双调五十四字,上下片,各五句三仄韵)。
(3)、无名氏《忆王孙》(仄韵格)
杨柳风前旗鼓闹,正陌、上闲花芳草。忍将愁眼觑芳菲,人未老,春先老。
长安比日知多少,日易见长安难到。无情苕水不西流,逝迤逦,仙舟小。
(双调五十四字,上片二十七字五句三仄韵一叠韵。下片二十七字五句三仄韵)。
(4)、白朴《忆王孙》(平仄通叶格)
瑶阶月色晃疏棂,银烛秋光冷画屏。消遣此时此夜景,步闲庭,苔浸凌波罗袜冷。(又一体,单调三十一字五句三平韵,二仄韵。《钦谱》按:“吃亦元人小令。其字句与秦观同。惟第三句末句用叶韵异。可见词曲一源,所辩只在用韵不同也,明杨慎词、林万选词云:元曲一半儿,即此词。盖其末句‘一半儿行书,一半儿草’,两‘儿’字皆衬字也。益可知词与曲之分矣)。
【本调律析]
(1)、常格平韵,且句句入韵属密韵格。以秦观《忆王孙》最为典型。其句式及用韵排序为。77737。通篇实以七言律句为主体,在四个七言句中插入一个三字句,一举打破了七言一统天下,词味顿现。由于这个三字句是此调中最具特色的关键句,故其平仄声确属一字不易,必须写成仄平平,无一例外,如谱例秦观词中“欲黄昏”。附例一马钰中“气神安”。附例四白朴词中“步闲庭”皆如此写法。
(2)、从中悟得一个道理,词中三字句单独运用与两句并用者不同,凡单用者,其平仄声要求较为固定。前面讲过的《渔歌子》《秋风清》中为两句连用,特别重视对偶的修辞。其平仄声重点在尾字上,而其前两字之平仄即可通融。而此调中的三字句
为跑单帮呢,在谱中其平仄声却固定为仄平平不变,适合道理?词之平仄声韵,讲究契合。有的要形成强烈反差,而有的只要同声重复以表达不同情感倾向。即以秦观词为例,我们只要反复颂读,三字句“欲黄昏”与其余四个七言句的三字句尾。“忆王孙”“空断魂”“不忍闻”“深闭门。”后两字都是平声,给人一种反复缠绵感此调特殊韵味在于此。
通篇四个七言句皆律句,只有两种句型,其中第一句为中平中仄仄平平,平起平收式,属一三不论五必平。而第二三五句皆仄起平收式,为中仄平平中仄平。在律诗中属于要避孤平之特殊句型。其第一字不拘平仄,而第三字则需保持平声不变,词承诗律这些变格常规也体现于此调中。
四个七言句中,后三个连续皆为仄起平收式,是此调重要特征之一,这种状况在其他词调中较为罕见,同一句型,连续重复了三次。更给人一种委婉悱恻、藕断丝连之感,这是本词句式结构上最大特色。把握住这三句缠绵往复的感觉,才能得其要领,知其韵味之所在。这种特殊结构方式注意适于表达怀旧、念远、惜别、伤离等情绪。诸多名家所写《忆王孙》之词也多为抒发感伤情怀之作。
(3)、第三句为七言独句,是此调又一重要特色。他自成一句,恰恰处于全篇居中位置,有如金鸡独立。此调又称《独脚令》,盖源于此。
秦观词之所以写的好,就是深得此调节奏的韵味要领。第一句“萋萋芳草忆王孙”为叙事,突出一个“忆”字以下第二345句“柳外楼高空断魂,杜宇声声不忍闻。欲黄昏,雨打梨花深闭门”是借景写情。我们只要反复咏读几遍,声韵上只重复、粘连感十分突出。秦观在选词用语上也充分发挥了这种格式的内涵魅力。
对其修饰方法稍加分析,便可发现。他每句的前四字皆描写景物如“柳外楼高”“杜宇声声”“雨打梨花”是三个景物,后三字借景生情如“空断魂”“不忍闻”“深闭门”说出三种心态。中间插入“欲黄昏”三字,点明了时间。和七言句的三字尾又契合起来,分外增强了缠绵感。
(4)、附例二无名氏《忆王孙》为双调五十四字仄韵体。其格式上的突出特点是用了摊破句法,把原七言句相间的都破开,或做三四逗或者三三句。其目的也是为了增添曲折回环的场面感。
(5)、我们对比所引四篇词例,皆见词家变通之处:词中之七言律句,不仅其第一三五字平仄声有所变化,根据内容需要有的还可以改换平起或仄起句式,有的变作仄韵格,有的变做平仄通叶格,如附例二、三无名氏词,附例四白朴词,并不泥守,这对我们今天把握词格通变颇有启迪。
时间关系,今晚的课就到这儿,祝大家晚安!
只若搜集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