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力的董小姐最近又有大动作了。
格力实名举报奥克斯背后,是一场关于市场份额与商业道德的竞争,在市场经济中只要合规合法,任何竞争都应当被鼓励。
6月10日下午,格力电器官微发布了对奥克斯的举报信,直指其8个型号空调产品不合格;约4小时后,奥克斯回怼称这是“诋毁”,属于明显的不正当竞争行为,已对此报案。
当日晚间,格力公布8份由四川省电子产品监督检验所出具的检验报告,并称“已准备好充分证据供监管部门调阅”,奥克斯微博则回应,“欢迎监督”。
最新消息是,今日凌晨,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官微称,已于10日下午通知浙江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对有关情况尽快进行调查核实,将依据结果依法依规做出处置,并及时向社会进行公开。 “无竞争不市场”,市场有竞争本再正常不过。饶是如此,能像格力和奥克斯这样剑拔弩张的,仍不多见。正因如此,这么一起“事先张扬”的公开举报,在舆论场激起不小的涟漪。
坊间传闻,格力举报奥克斯是因为对方不停在格力挖人,而且在空调市场上不断挑战格力的老大地位,包括之前格力与奥克斯的专利之战,都是董小姐在报复奥克斯。
传闻有真有假,市场鱼目混珠,6.18狂欢前夕,究竟是蓄谋已久还是忍无可忍,是一场为消费者代言的举报还是为打击竞争对手而恶意举报,由于国家市场监管总局的调查还没有结果,不得而知,但通过格力的举报,我认为有以下几个方面是可以确定的。
1、营销才是最终目的
不用明星代言,董小姐亲自上阵为自家产品代言,地铁上电视上董小姐为自家产品代言的广告随处可见,比起动辄天价的明星代言费,董小姐自身代言感觉更加靠谱。不管是空调还是电饭锅,都是居家过日子的必备电器,消费者的购买行为会更加理性,不会像智能手机一样随性。董小姐的形象比起明星让消费者感觉更加真实和亲切。结果证明,董小姐为自家产品代言并没有给格力带来负面影响,反而对于格力品牌美誉度有一定提升,董小姐堪称营销高手。
董小姐挑起的这场商战,归根到底是为了营销格力。什么是营销,转化销售的过程。现有的市场是存量市场,竞争对手多卖一台,格力就少卖一台,而且产品本身属于耐用品,短期更换的可能性不大,如此一来就需要告诉消费者购买格力意味着什么,购买奥克斯又意味着什么。
上述目的通过这场营销完全可以达到,从现有的资料来看,作为一个消费者会很容易得出结论,奥克斯价格虽然便宜但质量不达标,格力贵一点但是质量好。对于耐用品的选择后者很占优势,更何况中产正在崛起,愿意为质量付费的人越来越多了。
2、格力对自己的产品很自信
隔行如隔山,一行有一行的规矩和专业领域。最了解奥克斯的应该是格力,最了解格力的应该也是奥克斯,因为只有对手才会如此地相互关注,追赶超越的同时都在不断寻找对手的弱点和破绽,打垮对手才能独霸市场,利润最大化。
基于上述逻辑,格力对于奥克斯的产品质量举报,应该不是空穴来风,有一定的事实和依据,否则以格力现在的江湖地位断不至于主动给自己找事。
空调行业是所有空调生产商的行业,不是格力一家的行业,关于产品的质量、参数等问题相互都应该是知根知底的,所以问题来了,格力如此高调地举报奥克斯,难道不怕奥克斯反击举报格力吗,毕竟同行挑同行的错,一挑一个准。
当下的市场经济可谓泥沙俱下,鱼龙混杂,大量的国标停留在纸面上,对于实际中存在的不合规现象,民不告官不究。难道格力的产品就一点问题都没有,奥克斯作为空调生产商找不出格力产品的一点问题?如果奥克斯采取和格力同样的方式来反击,格力必将出于非常尴尬的地步,陷入贼喊捉贼的闹剧中。
很显然,格力的董小姐及其智囊团队肯定也想到这一点了,之所以敢这么做,关键在于对格力产品质量的自信。壁立千仞无欲则刚,没有问题自然就不怕对方来找问题,打铁还得自身硬。
可问题是这不仅仅是一场关于产品质量的竞争,而是一场在6.18前夕爆发的商战,战争之下,没有什么是绝对的,格力的产品真的一点问题都没有吗?还是奥克斯没找到那个关键点?
3、狭路相逢勇者胜
微博公开举报竞争对手在市场经济的中国尚属首次,不管事件结果如何,都会在商业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如同当年的3Q大战一样。
格力的举报行为已经将奥克斯逼到了死角,除了正面迎战别无选择,总不能在全国的消费者面前承认自家的产品确实有问题吧。专业的事情交给专业的人做,关于空调的能效、参数是否达到国标或行业标准,这是技术层面的事情。
格力同样也将自己逼到了死角,当这种商业竞争行为借助于社交媒体的传播发酵之后会渐渐演变成为一起公共事件,甚至有可能规范一个行业,比如魏则西事件给搜索引擎业带来的规范。
互联网时代的事件有一个最大的看点就是反转,真相扑朔迷离,没有揭晓之前人们对于真相的想象会有多个版本,这期间如果哪一方刻意隐瞒或者公关得力,舆论便会迅速转向,网络时代真相也许不重要了,人们渴望的是一个又一个的刺激。
奥克斯和格力此次算是狭路相逢,究竟鹿死谁手,尚未可知,结果不重要,对于吃瓜群众来说这个过程一定会很精彩。
活在当下总有很多精彩,格力和奥克斯的这场官司很有可能载入商业史。不论结果如何,可以肯定的是中国需要格力这样坚持自主技术的企业,只有这样才能参与到国际竞争中,而不是在国内窝里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