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圈里,小H发了几瓶香槟的图片,配文:夜生活开始。
过了一会,Z君微我:你又在写文章吗?
我说我在看电视打发时间。
Z君:我在喝香槟,很爽。
我立刻想到了小H的香槟图片,说:是和小H吧?
Z君诧异:你怎么知道?然后迟疑片刻说:下次喊你!
我呵呵了。
即刻回曰:不用!你们玩!
我一点儿不是清高或者小心眼,只是平生最讨厌别人把我当作鸡肋。
《三国演义》第七十二回:诸葛亮智取汉中曹操兵退斜谷中,曹操正在进退两难之际,适庖官进鸡汤。操见碗中有鸡肋,因而有感于怀。正沉吟间,夏侯惇入帐,禀请夜间口号。曹操随口曰:“鸡肋!鸡肋!”夏侯惇传令众官,都称“鸡肋”。行军主簿杨修,见传“鸡肋”二字,便教随行军士,各收拾行装,准备归程。有人报知夏侯惇。惇大惊,遂请杨修至帐中问曰:“公何收拾行装?”修曰:“以今夜号令,便知魏王不日将退兵归也:鸡肋者,食之无肉,弃之有味。今进不能胜,退恐人笑,在此无益,不如早归:来日魏王必班师矣。故先收拾行装,免得临行慌乱。”
“鸡肋”是指鸡身上的肋骨,吃掉没什么味道,不吃扔掉还有些可惜。
从此,后人将‘鸡肋’用来比喻各种“食之无肉弃之有味”的事态或物品沿用至今,引申为:
一件事情,做了没什么意义,不做又感到可惜;
一件物品扔了可惜,不扔又没啥用处;
一段感情丢弃了又舍不得,不丢弃又一直不是最动心的。
我可以大大咧咧,可以心无城府,喜欢热闹,喜欢和一众朋友打成一片。
但有两种局我是一定拒绝的:一、朋友聚餐吃了一半邀请我去的;二、朋友聚餐结束邀请我去酒吧或k歌的。
对于第一条,原因大概齐都能明白。笼局的时候,根本没人想起我,三五人微信电话吆五喝六互相通知的时候,没人想起我,坐到餐桌前互相寒暄的时候,没人想起我,吃第一口美味的时候,没人想起我……等到大家基本上酒足饭饱,一个个酣畅淋漓的时候,偏偏想起了我,是把我当作中场休息时的一个小丑,在话题略有冷场时让我去助兴?还是觉得我是可以随意呼之则来挥之即去的花瓶,适当时候登场以供观赏?抑或是施舍我一桌子的残羹剩饭,巴望着我能感激涕零?
我尽量高姿态,即使内心狰狞,有一万头草泥马奔腾而过,仍然微笑而礼貌的婉拒。你是时候明白了,我其实是想说:滚犊子!
对于第二条,综上所述,原因更一目了然。吃饭时,聊天时,互相夹菜时,互相敬酒时,我在哪呢?人往往在饥饿时所能想到的人,都算是内心深处潜意识里值得同甘共苦同舟共济的好哥们儿,而当吃饱喝足时想到的人,往往是聊以打发时间的面子上过得去的凑合能称作朋友的人。这时候叫我去,是缺一个能在你高歌一曲后拍手叫好的捧哏?还是把我当作质量上乘的歌舞伎,在大爷你兴致盎然的时候,为你助兴歌唱?
那么,我真想谢谢你如此看得起我,顺便谢谢你八辈祖宗。
当今社会,物欲横流,朋友圈这样的鸡肋数不胜数。
当我们添加一个微信好友时,也许都带有目的性,或是商业资源;或是兴趣、价值观相吸;或是想求得看似不耗对方成本的帮助,获得干货;或是,欲猎取美色与性……
起初彼此都试图在对方身上寻找自己想要的,乐此不疲。可随着时间的推移,各自都会发现在生活方式、思维、话题、兴趣等等方面都有太多差别,甚至沟通有障碍,只是彼此都心照不宣。
彼此没删,要么是没拉黑的习惯;要么是遗忘;要么,就是抱着留着说不准以后有点什么用的心态,即便是图个方便请教个小问题。
即使你多少次主动找他聊天时,对方却回复说:“在忙,空了聊。”还不明白啥意思吗?
说白了,你对他毫无价值,甚至就是废物一个。对方不再想把时间浪费在你身上。
鸡肋就这样华丽丽登场了。
也是正常,别人把你当鸡肋,你同样也把很多人当鸡肋。
不过,我只想当鸡大腿,如果很不幸你把我当鸡肋,我真想跪求你赶紧删除我吧!在按下delete键之前,请你告诉我一声,我想删的比你快那么一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