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酬:每日一句
思入世而有为者,须先领得世外风光,否则无以脱垢浊之尘缘;思出世而无染者,须先谙尽世中滋味,否则无以持空寂之苦趣。
注释:“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儒家思想为古代知识分子安排下两条道路。积极入世而有一番作为,这是大多数士子受到理想感召和生活压力后都会首选的道路。这是因为入世几乎必然意味着需要入仕,且莫说宦海风波、官场险恶,单单一条“非科举毋得与官”,就让这条道路变得千难万阻。世味变得淡漠、理想渐渐冷却,有人选择退出官场;官场风波无日停息,或失了辑,或翻了船,有人被逐出官场;更有大批仕子在求仕的独木桥上筋疲力尽,踌躇不前,栖居林下也就成为不得已的选择。如何化解出世与入世的矛盾,如何调适理想与现实的距离,如何说服与抚慰自己永远处于煎熬之中的心灵,圣人提供的“兼济”和“独善”原则似乎是不够用的。于是,古代士人对这个原则进行了细化:若想入世而有所作为,首先要对恬静淡泊的世外风光有所领略,否则就不能超越尘世间的种种诱惑;若想出世而纤尘不染,必须要先尝遍尘世间的人情冷暖,否则就不能在空虚寂寞中品味这清苦的乐趣。逻辑上的论证看起来如此完美,但愿他真能提供脱却垢浊尘缘的定力、持守空寂苦趣的耐力吧。
活而为人,注定在这风波无限的尘世间浮浮沉沉,此生之所愿,能睡着,钱够花,足矣,再难的日子都会过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