叉尾鮰出现肝胆病怎么办?必须贯彻预防为主,防重于治的方针
立春之后,天气渐暖。水产养殖业随着水温上升,鱼体活动量增大,新陈代谢增强,产生更多的代谢废物,更容易造成水质变差,埋下很大的安全隐患。尤其是开春鱼类的肝胆问题,不容忽视!今天就给大家聊一下叉尾鮰的肝胆问题。
我国叉尾鮰除了池塘养殖外,大型水库网箱养殖也尤为盛行,但是随着集约化生产能力的加大,病害的发生越来越严重,尤其是叉尾鮰的肝胆疾病,开春后随着温度的逐渐升高,饲料投喂量也会出现大幅度的提升,原本经历了越冬后,叉尾鮰的身体各项机能尚未完全恢复正常,就更会增加肝胆的负担。
叉尾鮰肝胆疾病的发生会导致鱼体的免疫力急剧下降,也会为病毒、细菌、寄生虫等病原的入侵打开了决堤之口,引发肠炎等各种疾病,也极大影响了叉尾鮰养殖的产量、效益,成为了养殖朋友的一个心头病。所以叉尾鮰出现肝胆问题引起的免疫力下降等问题必须提前重视起来!
那么,叉尾鮰肝胆病该如何防治呢?
1、选择优良品种,合理的放养密度。
坚持从正规苗场引进优良苗种,确保种源种质。叉尾鮰的放养密度要进行合理控制,必须根据鱼池水深、水源和饲料供应、养殖水平等来确定。养殖密度过大会增加叉尾鮰的应激反应,对肝脏造成损害,当水体中的氨氮浓度过高时,也容易引起肝胆病的发生。
2、科学投喂,选用优质饲料。
选用营养丰富全面、品质优良的饲料,防止蛋白质变质和脂肪氧化,防止饲料受潮发霉变质。网箱养殖叉尾鮰要注意饲料的质量和投喂方法。若网箱养殖期间出现暴雨或连绵阴雨时应避免动箱伤鱼,并要做好预防工作。有些叉尾鮰的肝脏代偿能力强,出现肝胆病的时候前期并不会表现出特别症状,但当有药物、病菌包括寄生虫对叉尾鮰鱼体造成刺激时,就会加剧肝胆病的危害,造成鱼类出现不摄食现象或者大量死亡。
3、正确用药。
不要低剂量或者长期在饲料中添加对鱼类肝脏有损害的药物,如土霉素、磺胺类、抗生素等,养殖中要做到合理用药。当叉尾鮰出现肝胆病是要找对原因,对症下药。肝胆病还是需要提前做好预防,防重于治,建议在饲料中添加保肝护胆的胆汁酸,弥补自身胆汁分泌不足,修复受损的肝细胞。
叉尾鮰的肝胆病还是要做好预防,不做好预防,鱼一旦发病治疗难度大,使用药物会对鱼体产生药害,也会破坏水质造成恶性循环,最终导致的结果就是增大伤亡率。因此,必须贯彻“预防为主,防重于治”的方针,避免不必要的损失,以增加养殖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