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父母来说,最担心的就是孩子德行有亏,走上歪路。哭闹、不睡觉等等的这些事情还能容忍,孩子一出现说谎行为,马上采取绝不姑息的态度,坚决要把这个苗头扼杀在摇篮里。
事实上,会说谎证明你的孩子更聪明! 儿童在2岁左右说谎的概率为20%,3岁左右,说谎的概率达到50%。如果你发现孩子开始说谎,那么恭喜你,你有一个心智发育很好的孩子!
我的孩子在4岁的时候,跟小伙伴说:我想养个动物,爸爸答应要给我买条龙” 大人都知道是谎话,可好玩的是,有好几个小朋友事后过来问我到哪里能买到龙。
这个时候,孩子的说谎,是一种“无意说谎”。或者叫做想象式说谎。6岁以前的孩子,想象力极其丰富且快速发展,他们常常混淆想象世界和真实世界,然后把自己想象中发生的事情当做真实发生的事情表达出来。
这种情况下,父母无需紧张什么,只需要用这样的话去附和他:是啊,我们要是能养条龙就好了!哎呀真的是,我也希望养条龙,骑着他飞上天!
而我一个邻居家的小男孩曾经这样说:我爸爸有五辆车,她的妈妈马上批评他说:不许说谎,你爸哪有那么多钱,他就一辆车!这样的说法既强化了孩子说谎的标签又打击了爸爸在孩子心目中的高大形象,还让孩子感觉到当众被戳穿的羞辱,一句话让孩子从天堂跌入地狱,只需短短的一秒钟!文学家但丁说:语言作为工具,对于我们之重要,正如骏马对骑士的重要,最好的骏马适合于最好的骑士,最好的语言适合于最好的思想。所以做父母需要不断的学习和成长,父母的智慧和语言、眼界和心性直接决定了孩子长大之后的性格和气质。
还有一些时候,孩子的说谎是有意的,为了达到某种目的,谎称自己做了没有做的事情。或者做错了事不承认,推卸给别人,以及故意隐瞒一些事实等等。
趋利避害,通过说谎来保护自己,这其实可以说是人类的一种本能,6岁以上的孩子如果经常性说谎,那么说谎背后其实藏着深层次的原因。澳大利亚作家伊恩·莱斯利曾说过:如果7岁的孩子依然爱说谎,说明他的内心深感不安。
孩子有意说谎的种类很多,真正的原因其实可以分为两大类:害怕被惩罚和避免陷入尴尬。如果父母在教养过程中比较严厉,孩子担心一旦说出真相自己要被惩罚的时候,他的直觉就是告诉他保护自己,掩盖真相 。或者是真相让孩子感到太难以承受的时候,他会选择说谎来避免自己陷入被嘲笑和关注的焦点。无论是哪种情况,这时候孩子需要的都是父母的帮助,而不是一通责罚和道德评判。并且,严厉的责罚一定不会帮孩子有效地改正错误,反而会成为下一次孩子说谎的助推器。
正面管教一直提倡的是不批评不表扬的养育孩子,不表扬我们在第一节微课已经讲过,今天我们通过如何纠正孩子说谎这个问题来看一看如何不批评、不惩罚达到正向养育的目的。
方法其实很简单,我的孩子每次说谎,我会很温和地告诉他:亲爱的宝贝,妈妈需要你说真话!并且不论什么结果妈妈都能接受,但是我需要知道你说的是真的。
就是说,首先让孩子解除警报,明确告诉他,即使出了乱子、捅了娄子,只要你说出真相 你不会被惩罚。有了这个铺垫做背景,孩子才敢尝试着说出真话来。然后,在我们与孩子的整个交谈过程中,不要出现“说谎”这个词,就是反复引导孩子请说出真话,有的家长尽管态度很和善,但一直反复跟孩子强调:不要跟我撒谎,你要是撒谎我就不原谅你了,你看妈妈都从来不说慌,你也不能说谎。如果我们反复高频地让孩子脑海中说谎这个词汇,即使态度再和善,孩子也能感觉到对他的评判和否定,下一次一定还会说谎。所以最好的方法就是,不要让说谎这个词出现在家里,采用正向的语言去引导孩子,当孩子渐渐从内心不安转为踏实的时候,他自然,就不再说谎了。
这里我尤其要提醒爸爸们注意,父亲对于孩子的规则竖立往往是非常看重的,因而对于孩子说谎这件事常常也是零容忍,一发现孩子说谎的行为就马上追着孩子指着鼻子教训:谁让你说谎的?你知不知道说谎是很严重的错误?请爸爸们想一想你们小时候,是不是也会因为在外面淘气回到家怕被打骂而说过慌呢?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孩子们的这些问题很常见,大可不必紧张焦虑。
说谎不是千篇一律不好,有一类谎言要鼓励孩子说,我给这类谎言起了个名字叫做爱心谎言,也有的妈妈叫做白色谎言,比如说我的妈妈有一次逛街被人忽悠了,七十岁的人了被人拉去纹了个眉,而且纹的很难看,我母亲回到家又生气有后悔,不停地问我们好看吗?120块钱白花了,人又遭罪钱包又受累,反反复复念叨,这时候我的孩子一脸真诚地对姥姥说:姥姥我觉得真的很好看,很精神,年轻了十岁!过后我问孩子,你真这么觉得吗?他说当然不是,姥姥两条大黑眉毛像两个毛毛虫,好难看,为了姥姥开心我才这么说的,我告诉他说谢谢你为了别人着想,有时候为了让别人心里好过一些,我们可能会说一些爱心谎言,但这样的谎言可以帮助别人也没有违背道德良心。类似的场景还有很多,比如别人问我们:我最近是不是胖了好多?没有啊,没看出来——一个爱心谎言可以成就一颗同理心,何乐不为呢
今天的微课我们就分享到这里,如果您感觉对您有帮助,欢迎将我们下方的微课海报转发到朋友圈中,一起帮助更多家庭成长。爱孩子,有爱有方,感谢您的聆听,我们下期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