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你有没有这样的感受,在某个睡不着的夜晚,在工作堆积起来的时刻,自己会感受到一种焦虑。就像是拼命在奔跑,却总有一个声音在督促你快一点再快一点。在如今快节奏的时代,我们时常感到时间不够用,恨不得一天48个小时才好。可如果仔细计算一下,却发现自己的时间在不经意间流逝了。于是有很多的时间管理方法就这样流行了起来,例如兴趣目标原则,二八原则,平衡原理等等,可很多人使用的并不尽如人意。一些人变成单纯追求完成目标,不去注重事情所带来的意义;一些人觉得时间管理方法枯燥,于是很难坚持下去;还有一些人在使用的过程中会经常被一些意外事件打扰,于是放弃了时间管理方法。
时间是不能管理的吗?我们到底应该同时间如何相处呢?在前苏联时期,有一个人用他的一生告诉了我们,应该如何管理我们的时间,如何同时间相处。我们先来看一下他的成就。他是前苏联的昆虫学家、哲学家、数学家,一生发布了70余部学术著作,业余时间研究了地蚤的分类。他一生所写的各种各样的论文和专著共计五百印张,相当于现在的一万二千五百张打字稿。这些打字稿到底是多少呢?很多人都知道辞海这本书,辞海大约有2955页,而这个人一生所写的各种著作相当于四本辞海书,这是多么庞大的数字。
而他的一生也是普通人经历的一生,因为坚持降低害虫对农作物的损失比率,而遭受到政治迫害;中老年经历过丧子之痛;患过严重的精神衰弱,经历过飞机失事等等,那么这个人到底是谁呢?他是亚历山大·亚历山德罗维奇·柳比歇夫,是时间统计法的发明人,他也正是用这个方法坚持了56年,成就了如此伟大的一生。
俄罗斯作家格列宁通过《奇特的一生》这本书,较为详细地介绍分析了柳比歇夫的一生。那这个时间统计法到底有什么神奇之处呢?柳比歇夫发明的这个时间统计法最大的特点在于,它记录时间的流逝,直白点说就是时间开销账簿。如今市面上也有很多的时间记录方法,大体的步骤是计划、执行(记录)以及复盘,在计划阶段,分为年计划、月计划以及日计划,记录执行情况,并在固定时间进行复盘。相比之下这个时间统计法只是记录了你做某件事情用了多少时间而已。书中作者列举了柳比歇夫在写《论生物学中运用数学的前景》时所进行的时间记录:
准备(提纲、翻阅其他手稿和参考文献)14小时30分,写29小时15分,共费43小时45分,共8天,1921年10月12日至19日。
在这个方法中没有复杂的步骤,可却简单明了地反映了你对事情到底花费了多少时间。很多时候,我们总会产生某种错觉,把认为花费的时间当做真正使用的,每天都觉得自己很忙碌,为工作、学业以及梦想付出了很多,可如果你愿意把时间的花费记录下来,会发现原来自己并没有花费这么多的时间。
其实这不是你一个人的错,而是我们人类会自我欺骗,时间统计方法可以轻易打破这种自我欺骗,让你更好地去修正你的计划,从而获得更加高效的人生。
虽然时间统计法是如此神奇,可我更感兴趣的是柳比歇夫是如何坚持了56年的。尝试过时间管理的人大多会发现一个问题,时间管理是一件枯燥的事情,因为人的天性是爱自由,不愿意被约束的。可柳比歇夫却自己约束了自己56年,甚至在被撤职,受威胁恐吓,承受丧子之痛等各种痛苦的日子里,他也没有停止过对时间的记录,这是因为他有一个一生奋斗的目标:创立生物自然分类法。在有明确目标的指引下,柳比歇夫在经历人生很多不如意的时候,他没有沉溺其中依旧朝着自己的目标不断前进。相比之下,很多人感受到没有成果,以及焦虑,本质的原因是没有一个明确的目标。一边不满于自己的现状,一边却不积极去寻找人生的方向,终日在不满的情绪里纠结。人生失去目标如同航船失去舵手,再好的时间管理方法也无法拯救一个没有目标的人。柳比歇夫在自己人生目标的指引下,一步一步去达成人生的成就。
如果没有成为科学家的志向,我们如何能让时间统计法为自己服务呢?作者在书中提到,通过研究主人公的日记和文档,他发现了人一生的秘密,那就是怎么样才能生活得更好。利用好时间统计法可以让我们生活地更好,提升人生的幸福感。也许我们没有一个长期的人生目标,可却经常会有很多的短期目标,大到考上理想的学校,获得想要的工作,小到减脂锻炼,读完一本书,这些都是人生中的目标。在完成这些目标的过程中,时间统计法都可以助你一臂之力,让你明确地感受到自己为这些目标花费了多少。当这些目标慢慢完成的时候,也迎来了自己人生的改变。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生活是靠时间组成的,人生是通过每个小的成就改变的。柳比歇夫用他的时间日记向我们说明如何同时间相处,那就是不要管理,而是记录,把自己过得日子记录下来,你就可以知道离自己的目标有多远,未来你要去向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