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教培训day4—晨圈
六种:自然、日常、季节:节庆、传统、童话故事。
晨圈和讲故事,是比较特别的,属于华德福幼儿园的特点。是完全由老师来带领。教育应该是一个疗愈性的活动。老师不只是照顾孩子。好的教育应该会帮助孩子进入到一种平衡。没有所谓的华德福课程,孩子本身就是课程。看看这些孩子,这些孩子需要什么?
晨圈是带孩子进入平衡的工具之一。所有的学习都是从运动开始的,运动会帮助孩子的学习。让孩子习惯自己的身体,习惯所处的环境:上下左右前后。以玩耍的方式而不是训练的方式。晨圈不是锻炼身体也不是娱乐孩子,晨圈具备自己的节奏,假如具备了就会帮助孩子很好的呼吸。不要扮可爱,恰当的体态会给孩子带来疗愈的作用,这也会帮助孩子语言的发展。晨圈中会用到诗歌故事,想象的图景。我们所使用的语言和音乐都会有疗愈作用。五度音程的音乐和民间音乐。
首先考虑过渡,如何从之前的活动过渡到晨圈。比如:孩子先玩耍俩小时,然后清理收拾。等全部收拾好孩子就知道该坐到毯子上了,先做手指谣等待没到的孩子。全部到齐,就开始,站着做的,所有孩子都要参与到晨圈中,特需孩子参与不了,但是可以坐到旁边看。老师要清楚他是真的做不到还是不想做。如果他是不想做,老师就要想办法让他参与进来。孩子的位置可以调整,一个好动的一个安静的,根据孩子年龄决定晨圈时间,晨圈里要有个故事在里面。
选取的故事的类型:自然故事,传统的一些活动:烘焙或者远足啊,季节故事,节日庆典的故事,比如端午节啊,你可以找自己知道的故事,把它变成晨圈,一首歌,一首诗,传统的唱歌的游戏。传统的唱歌的游戏可以帮助孩子进入到晨圈当中。
然后再做其他活动。晨圈一般做三周到一个月。这跟月亮周期有关。每天同样的时间做同样的事情。不同的两极,一些部分很安静,一些部分动,一些大的运动,一些小指尖,情绪的两极性。整个过程当中都有唱歌,整个过程都是讲话的也可以,说话的过程中用歌曲连接,晨圈不要太快,我们是为了帮助孩子呼吸,有着某种节奏在当中,对很小的孩子,站成完美的圆圈是很难的,带着孩子做就好了,七岁之前不会给个别的孩子分配单独的角色,所有孩子整体来做。有皇冠和披风吗?越小的孩子越要简单。幼儿园阶段不要跟孩子解释晨圈内容,你就做,孩子跟着模仿。七岁以上的孩子不会再通过模仿来学习了。七岁以上的孩子需要解释。看电视会使孩子丧失模仿能力。小孩子是活在运动当中的,做,孩子就会模仿。
晨圈如何开始和如何结束很重要,如果一开始是坐在地毯上,结束了也坐在地毯上。不要孩子乱跑。通过过渡阶段来过渡。
一岁左右的孩子,很简单,找到鼻子耳朵啊,就可以,这是他们能理解的。一岁后,他们会走了,小小的蜗牛向前爬,踮起他的脚尖……很缓慢的探索的歌曲。2.5-3岁,有幻想能力,图景带入晨圈……五六岁,单脚跳,跑啊……老师最喜欢的两个晨圈:3-7岁,小老鼠,马匹市场的晨圈。2-3岁,晨圈5分钟。4岁左右,10分钟。6-7岁左右,15分钟。歌曲在开头中间结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