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古城就像一把从水里捞起来的木梳,晴天也未必烘干得了的潮湿,寄居客们是在梳上落满了的虱子。三千店铺、廿八条街、十个垃圾桶和四个公厕,一条供人们洗衣洗菜、喝水排水、游泳泛舟的沱江和几只桥。
第二次来凤凰,清明时的游客已经比2013年十一少了大半,有大把机会穿街过巷不嫌太挤。编花辫、卖银饰的苗族老婆婆头顶一颗巨大的螺蛳、手指紫青,做血粑鸭和虾饼的男人容色猩红,而扯姜糖、锤木锤酥的男人对外头事置若罔闻,撑船的人和游泳的人总是面无表情,到处都是花不完的力气、做不完的牛角梳和牛皮手鼓、卖不完的银质品。即便是本地熟苗,看上去也是被城物化了的人,和疤脸男人打过照面,又在说了“这鱼快死了吧”之后被迎头走来的一个陌生女人恶狠狠地盯了盯,卖花环的小孩子死死抱住游客,两旁兜售的土匪烟纸卷简陋、烟草呛人,来回几趟石板路,眼前勉强商业化着的姿态里,苗人赶尸放蛊的气息依然活得茂盛,“无梳不定亲、无银不成亲”依然是不费事的好规矩,一个《边城》被人从小唠叨到老、生养了后代接着唠叨。
我总觉得苗人会去土匪洞里找艳遇,所以酒吧的盛行更像是外地人对表面情味粗浅的对接,认为像凤凰、丽江这样悍而不矜的古味,和酒吧交际的当代气质丝丝相扣。所以古城也不做什么日落而息,清酒吧浊酒吧热闹地滚过整个子时,全是落后城外半个时代的音乐。江边也尽是些假的吊脚楼,盖好之后又插了木桩,江景房的阳台上家家户户放着水滴状吊椅。偶尔会出现一些小店子装着精致青年,只是装出来的调调很容易被一眼看穿。这种“勉强”,反而证实了一种仿佛努力被掩盖的朴质。
时候久了,游客长的都是同一张脸,小店老板们渐渐不需要模仿生活给游客看、从而卖个好价钱,因为作为一个接待员,模仿早就成为了生活。而卖物件的老太太和小孩子却都无法真正现代化地理解这样在凤凰的一天意味着怎样的一天,游客来了又走,而他们历经的只是同一天的无限次重启。倚着老城墙,仿佛天然和青砖有亲密联系,看游客的眼睛柔情里而有生僻。
凤凰和丽江的夜景都很怡神。面对脏腑般的橘红是无言也可以对话的,流动的焦糖色从虹膜渗进喉头,有烧人的酒味。野生的气质,形单影只时适合拿来欣赏,当它连成了片,就足够怕人了。因为你感到平日凉凉的人,眼里也有了火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