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于读完日本作家夏目漱石先生的名作《我是猫》,之所以说终于,是因为这本书看起来是小说,但它在我看来是一本讲政治讲人生的杂文,而且是19世纪末期,日本明治维新之后的政治,所以,这对于不懂历史的我来说,读懂它是有难度的。
然而,这本书又有吸引我之处,作者以教师家的一只猫为主角,透过猫眼来看这个社会中的一些现象,这跟我以往读的小说有很大的不同之处。在读的过程中,我似乎也变成了那只猫,不再具有人的同理心和人的思维,站在圈子外,来看人类的一些行为和思想,确实有很多启发。
我们人很多时候是很难看清自己的,很多人活了一辈子,都没有搞明白人生到底是为什么。正如书中所说,“人类似乎很难认清自己是个什么货色,就像自己看不清自己的鼻子有多高一样”,“尽管人类看起来神气得很,却多有愚昧之处”。的确,我们每天忙忙碌碌,被各种各样的事纠缠,有时开心,有时烦恼,有时哭泣;有时笑容满面,有时愁容紧锁,可是,站在局外人的角度,有些事根本不值一提。
作者夏目漱石先生就利用主人家的一只猫,通过记述作为教师的主人苦沙弥与他的朋友寒月、迷亭、东风君等等人物的对话,通过描述主人及其妻子、孩子、女仆的生活细节,以及作为知识分子代表的教师一家,与作为企业家代表的金田一家,代表市侩的铃木先生的格格不入的相处,阐述了当时的社会现状。
书中有很多关于生活琐碎的描写,比如关于秃子的话题、澡堂、主人家的小偷、主人的麻脸、寒月的爱情等等,无不让人觉得滑稽可笑,但嬉笑过后,又会引人深思,这些常见的生活场景,不正是我们曾经或正在经历的吗?这个时候,我竟然生出一个念头:假如我家也有这样一只猫,它会怎样看待我和我周围人的言行呢?会不会也要被它嘲讽一番?我以往对自己的反省都绕不开“我”这一人称,然而,“身在此山中”,是否真能识得“庐山真面目”?
小说中也有很多地方直抒胸臆,表明自己的观点,比如文中有一段,“我老老实实的听了三个人讲的故事,既不觉得有趣,也不觉得有什么可悲。我觉得,人类这种东西,为了消磨时间而强迫自己做口舌运动,除了会胡诌些并不可笑的事,然后莫名其妙地傻笑一通或是以此为乐,一无所获”。
《我是猫》,于我而言就像餐桌上的一盘骨头煲,翻来搅去尽是骨头,偶尔才能啃到一些肉,然而真正的精髓就藏在这难啃的骨头中,需花些心思去敲、去抠、去挖掘,方能得之,最后,不知不觉连汤都喝完了,竟是回味无穷。
引用作者自己的话:
“我所描述的一切,说不定有的读者认为是胡编乱造的呢,我绝不是那样不负责任的猫。姑且不说一字一句里都包含着宇宙间的巨大哲理,字字句句都条理清楚、首尾呼应,认为是闲言碎语而漫然翻阅的读者,会感到精神为之一振,此书是不易读懂的佛门法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