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在看汪曾祺的《人间草木》,这是写作训练营的小羊老师推荐的书籍。原因是,对于初学写作的人来说,该书很有特点,值得模仿和借鉴。
之前对汪曾祺,并不甚了解,但看了该书之后,对其有了一些了解,还专门去百度了一下其人、其事。总之,他是一个极其乐观的人。
书刚刚开始看,便惊讶于老师推荐的真是正确。完全小品文的特点,真正的适合初学者模仿、借鉴,最主要的是写作锻炼。
当然,并不能模仿其精髓,但学学样子,也算不愧对于老师的推荐,不愧对于书,不愧对于自己的阅读,不愧对于自己的研究。
**自行车**
今天下班较早,天气暖和,风和日丽,宝贝也没有晚课,正适合户外活动。于是,到家后,接了宝贝,便去楼下公园溜达了。
宝贝带了滑板车,我也不能11路陪伴吧。正想着,远远看到路边停了一辆橙风单车。
她骑滑板车,我骑自行车,正好搭配。随着时代的发展,骑自行车已经成了一种运动,而非技能。有些技能,总是在时代的前进中,渐渐被人类丢掉,对人类而言,不知是一种进步还是倒退。
出生且成长于农村的我,是必须要在小学毕业之前学会骑自行车的,为了初中上学。不像现在的孩子。现在农村的孩子,也有很早就学会骑自行车的,但已经不再是为了需要去学,而变成一种娱乐方式。
我同龄的孩子,大多小学二三年级,最晚是四年级就已经学会自行车了。而我,是很晚的,五年级毕业后考上初中的那个暑假。
因为暑假结束后,我必须骑自行车去上初中了,每天早晚要骑自行车往返于学校和家里,有时学校不提供午餐,还要回家吃饭。
我的学骑自行车便成了我们全家人的心病。我的学车经历,在全村都是极其丢人的,因为,是在场上学的,且是在妈妈的监督下,而且我还这么大岁数了。在农村,那是收麦子的季节,全村的人都在地里忙着收麦子,我妈妈没有在地里干活,邻居是一眼就能看到并能迅速猜到答案的。而且,我就在离农田很近的宽阔的场上练车,这样我就不会撞到任何障碍物。
生活在城市的孩子,多半不知道场子。那是相对宽阔、地面是被轧硬了、很光的纯土地。农民要在上面进行堆放麦穗、打麦子(麦子脱粒)、晾晒麦子等农业活动。好几家在一起,农忙时中间用自家的粮食隔开,并无明显的界限,但却有固定的界限,线就在他们心里。
我要在麦穗入场之前,迅速学会。压力何其山大!
终于,我在场上摸爬滚打了一周、妈妈凹陷在麦垛里睡了一周之后,我基本掌握了平衡,可以骑行一段距离了。接下来,我要练习“坡下”,使骑行距离更远、速度更快、更平衡。
所谓坡下,类似于现在考驾照的“坡起”,只不过它是逆势,我是顺势。
从场子到我家中间有一个大概30多度的小陡坡,说是小坡,其实那是一条有坡度的乡村小路。我要和自行车一起,从坡上骑下来,且必须掌握平衡,不能在坡上中途转向,因为两侧是大坑,很深很广的农村大坑。
这对当时的我来说,是一个很严峻的挑战。张爱玲说“出名要趁早”,学自行车也是如此。早学车胆子大,不怕摔,摔了也不觉得疼。我已经过了天不怕地不怕、横冲直撞的年纪,那是农村七八岁孩子应有的样子,我那时已经十岁了。大了,多可怕。
但大有大的一个优点,悟性强。终于,经过了三天的滚下来、推上去的反复,我顺利学会了骑自行车,虽然已伤痕累累,却成就感十足。
终于,我可以自己骑着自行车上初中了,并未发生全家人拟订的下下策:爸妈骑自行车,轮流接送我上下学。真是那样的话,我想我会在全乡出名,成为一个笑柄。
但尽管如此,上初中后,我依然见识到了同学们的厉害。虽然我学会了骑自行车,但依然早上很早就出门、晚上很晚才到家,——我骑的慢。尤其是冬天,寒冷不算什么,漆黑的夜晚,羊肠小道,我一个人骑着自行车在夜里穿行,至今,我仍佩服自己当时的胆量,这也说明了那时的社会治安,何其好。
记得有一次放学,碰见一个农民伯伯牵着一个大肚子的母羊过马路,后面跟了一群完全自由行走的小羊仔。眼看着我的同学们,像鱼跃龙门一样,很自如的从羊群中穿行了过去,我也有了跃跃欲试的自信。
结果,可想而知。我撞倒了母羊,并从它身上轧了过去,摔倒在另一侧。之后,母羊踉跄了两下,挣扎着站了起来,老大爷赶紧扶起我说“丫头,没事吧?…看看伤着没有……”,一边替我掸身上的土。
至今我仍惊讶当时的情景,二十多年过去了,仍不能忘怀。意外发生以后,竟无任何意外发生。
我想,同样的事情发生在今日,当会有不一样的结果,即使有,概率也是很低的。
我感激于那个时代,感激那个时代纯朴的民风,感激那个时代农民的朴实无诈,感激那个时代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感激那个时代纯真的美。
现在无论城市还是农村,几乎很少看到自行车,即使有骑行,多半是电动车。电动车,是很不好惹的。不管它与谁发生摩擦,汽车也好,行人也罢,好像它都很有理。尽管它们的速度真的很快,一度超过了机动车。
自行车学习的艰难,并未发生在我学开车阶段。我总认为,它们之间是相通的,我后者的学习较易,多半源于前者的学习艰难之下的认真积累的经验吧。或许真的是风马牛不相及,只是我的一厢情愿而已。
现在,已不怎么骑自行车,如果不是健身房的动感单车,怕是一年也骑不上几遭,但那份情、那份忆还在,即使偶尔一骑,也是为了一种回忆,一份情怀,一种时光的感叹。
下次再骑,又不知是何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