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分析有一个说法:几乎每一段亲密/婚姻关系中,我们都会不自觉地重复童年与养育者的关系模式。而几乎每一段亲密关系/婚姻的破裂,往往也伴随着童年创伤的爆发。顺着这个思路,我反省自己的两段婚姻。
第一段,我寻求的可能是弥补,弥补我的童年时期父母对我的引导太少,过于自由生长,所以我找到他,我们的年龄差异很大,他丰富的人生阅历注定有了成为我人生导师的资格,我喜欢这种有人教导指引的感觉,在跟他相处的时间里我像海绵一样从他身上汲取各种力量,快速地成长,尽管可能我的内心并不十分爱他,我们后期的相处也并不愉快,但他对我的影响之大是毋庸置疑的。我们婚姻破裂的导火索是他因欠债跑路,但其实就算他没走,破裂也是必然的,因为我和他并不相互信任依恋,当我成长到有足够力量的时候,他就是过去式。所以,我跟他离婚时毫无眷恋,也毫无恨意,转身得非常彻底干净,无论在感情上还是在实际生活上,他都不欠我,相反,到现在,当我不自觉地用他的思维方式考虑处理问题时会感谢他,感谢他教会我这些,没有他,我无法成长得这样快速。
第二段,我找到了一个比我小近三岁的男人,当初,是他不成熟的热烈与浓情打动了我,是的,在经历过一段太过理智没有太多温度,而更多的是向阅历丰富的人学习的婚姻之后,我渴求一种年轻人的热烈,宠爱,可以任性的情感,就像父亲对我无限的包容和溺爱,我觉得这才是爱情的样子。确实,婚后,我们有过一段长达十年的甜蜜时光,这个期间,因为我之前的学习成果,也因为我们相处融洽,他对我言听计从,我很满意终于不用像孩子一样踮着脚尖仰望对方并期待得到对方难得的赞扬。我像之前的老公影响我一样影响着现任老公,工作中,帮他规划公司,处理人际关系,分析他工作中出现的问题,他也很乐意听从我的意见;生活上,按我的意愿安排各种琐事,小到去哪里吃饭,大到孩子的成长规划。刚开始我是满意,因为那时候的我身处的环境简单,不管是精神上还是生活中,我没有什么需要他的地方,朋友多交游广,工作得心应手,一切自己足以应付,偶尔遇到烦心事虽然也很想得到他的慰藉,但在尝试无果后,自己扛一扛也能过去。直到我离职到外地当了陪读妈妈,问题开始显现出来。我在外地陪读了近六年,然后又跟随孩子到了国外,继续陪读了五年,在这十年时间里,我们的关系发生了质的改变,出轨不出轨另说,这个我心里虽然极其确定但因时空的隔离而无法证实和追究,它像一根刺,虽细却深,但我理智地选择忽略。让我无法忽略的是对方能给予我的实在太微薄,以前,在熟悉的环境中我有朋友,工作,足以满足我情感上的宣泄和需求,老公情感上思想上的不成熟对我无碍,我可以影响他教导他,他只要给我像父亲那样的宠爱即可,爱情于我而言只是锦上添花。但当到了陌生的环境中,当在这些陌生的环境里我要做的最重要也是唯一的事情就是像个战士一样带着孩子迎接一切挑战和困难,既当爹又当妈时,风花雪月远离了我,友情远离了我。在陌生的城市我没有考虑建立新的朋友圈——首先没有时间,其次成年人的友情并不容易,更多的是表面的客套,我现实地认为太浪费时间。在这样的情况下,爱情变得很重要也很急需,我需要有更多的表达、更深的感情、更细致的关怀,来给予我力量,弥补我内心情感的空洞,爱情不再是锦上添花,而是雪中送炭的现实需求,宠爱已经远远不够,更何况这份本来还算浓厚的宠爱随着时间的流逝空间的增大日益淡薄。我们关系破裂的导火索是疫情期间好不容易的一次回国,那次见面我在国内呆了三个月,在这三个月中,我确认了平时视频里感觉到的日益冷淡不是我的臆想,我们三观和思想的背向比我想象的还严重,我不知道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什么,也许是长期独自在外的我成长得太快,又也许是没有我在他身边,他长成了他自己该有的模样,我们甚至在酒后还动了手,事后我独自在酒店里整整发呆了三天,试图整理清楚我跟他之间到底发生了什么。珍贵的三个月探亲就这样黯然收场,临别那一刻,他送我们进海关,我转身而去,他无话,我们没有临别拥抱,没有临别赠言,更没有依依不舍,就这样,离开了。说不痛,是假的,但对此无能为力,是真的。我知道,这场婚姻到头了,无论今后我们是否离婚,都到了说再见的时候。继续在外漂泊的我并非没有挣扎过,也想过忘记这段不愉快闭上眼睛继续过日子,但,做不到。回到国外,我们继续在微信沟通,我试图把自己的情绪和想法坦诚与他,并求得理解,但结果是令人绝望的,越沟通越发现彼此的沟壑之大,大到无法忽视无法继续,最后我闭嘴了,跟他只剩下孩子的话题。
中年人啊,真的不易,活得瞻前顾后,畏畏缩缩,虚情假意,装聋作哑,没有办法像年轻时候爱恨分明干净利落,我活成了我最痛恨的样子,却无可奈何。我想离婚是解决困境的最佳选择,但也知道不会那么简单。我从不怕离开一段不愉快的关系,就算是已经人到中年。但,跟上次离开最不同也是唯一不同的也正是人到中年,上次离开我二十多岁,有工作有事业经济稳定独立,所以无所畏惧,这次我人到中年,离开职场离开社会十年,经济已经不再独立,我知道会有旁观者说,你还可以出去工作啊,你可以养活自己的。我只觉得这句励志的话是个笑话。是的,我可以出去工作,但我也知道社会留给一个五十多岁的女人的工作是什么样的,我做不来。所以,这次,我面临着大麻烦。孩子问我:你后悔吗?我说:不,我不后悔,虽然这个是坏的结局,但是如果因为结局不好我就后悔当初选择离职陪读,那我就是否定了我全部的认真和努力。是的,当初我选择离职,认真而努力地陪伴孩子成长,这是真实的存在,我不后悔,因为我既然选择了,就要负责,也要担得起选择的代价,更何况,后悔意味着否定,否定我十年认真而努力的生活,否定我十年的人生,这是可笑可悲的,是懦弱的,我很肯定自己这十年的成绩,孩子很优秀很懂事很让我骄傲,我完全不否认这是我的功劳,所以我为什么要后悔呢?至于婚姻出现问题,就像第一段一样,导火索虽然不同,但既然本身就是有问题的婚姻,出问题是早晚的事,不是因为这个选择。
任何一段亲密关系的开始,其实都是在或弥补或渴求,在亲密关系中,会不断呈现自身缺失、渴求的部分,同时也会从中看见自己需要被联结、被疗愈的部分。当关系终结时,伴随着童年创伤的爆发,一定会产生恨意。这种恨意在我的第一段婚姻中并不明显,我没有质问对方为什么会伤害我抛弃我不满足我,也没有质问我的父母为什么让我如此匮乏,我想这都是因为我跟他之间感情并不深厚,没有太深的爱哪儿来太深的恨呢?而第二段婚姻,我是有恨的,因为确实付出了更多的感情更多的心力。我想,我有多恨他,就有多需要疗愈自己。
现在我要记录的就是我的自我救赎过程:首先,我宣泄这份愤怒。以前我从不对朋友讲述自己的感情,因为我觉得无聊又琐碎而且这是软弱无能的表现,但这次,我张嘴了,虽然只是只言片语,但确实让我心里轻松了很多;我也向孩子张嘴了,我诚实地向她叙述了我的婚姻问题,我不确定这对她会不会是一种幻灭或伤害,但她已经成年了,而且是个女孩,我认为自己不能像我的父母那样把婚姻里的问题都隐藏起来,让我成人后始终在婚姻的路上处于摸索状态(我发现我还是有指向父母的遗憾),我希望她能从中得到启发,虽然这并不是一个好的榜样,她如何判断如何思考如何评价,都交给她,我只是给她呈现我的经历,我认为向她呈现真实是我的责任,我不能让她以后像我一样完全处于真空之中。
其次,我试图透过这段关系的破裂从中看到自己需要成长的地方,我思考伴侣存在的真正意义——不是永无止境地满足自己的缺失与匮乏;而是帮助自己感受需要被完整的部分,了解自己未被满足的需求。我也思考婚姻的破裂,我想它意味着——伴侣也有他的路要走,有他的生命旅程,他已经给予我他能够给予的一切,他没有的,既不能给自己也没法给我。透过对方,我大致看清了自己的需要和渴望。我看清自己的内心住着一个需要人指导,照顾的小女孩,我敏感而脆弱,痛恨被背叛被忽略,我没有自己表现出来的那么坚强那么无谓。
可是,看清了这些,我又能为自己的需求做点什么呢?我能救赎自己抚慰自己吗?目前我还没想清楚,也没有任何实质行动,也许时间会告诉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