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五迎财神,很庆幸规定了不允许燃放烟花爆竹,以往的经验是从前一天晚上到夜里零点,然后断断续续到正日子的5/6点,就不要想睡好觉了,不停地噼里啪啦的响。
让人焦躁发狂的炮仗声,可能是代表了群众们求财的普遍心声吧,只是注定难以睡好觉了。
现在不放鞭炮了,朋友圈一片迎财神的呼声,也不会让你忘记这个重要的日子。
想想,这可能是全球华人最喜欢的一位神仙老爷爷吧。
西方人最喜欢的神仙老爷爷应该是圣诞老人吧,共同点是都有胡子,都爱赠与,不同之处呢?
一个送礼物,一个送钱,或者说是给财运。
两者的不同也可以看出一些文化差异:
一、前者关注儿童
圣诞节给了孩子一个童话世界,满足他们的心意,让他们体会到爱和温暖。孩子之前透露过愿望,然后等待夜里,圣诞老人会到来塞好礼物。第二天清晨便可以满心欢喜地去床头袜子里,或者圣诞树下寻找属于自己的礼物。
我们的孩子对财神爷的概念应该不多,小孩子对于发财的概念比较模糊,如果有,也是从大人对钱的渴望里受到影响。正常情况下,具体的物件比钞票会更让孩子眼前一亮。
所以,西方的老爷爷应该更受小孩子喜爱。
二、前者注重人情
孩子大一些,其实知道了并没有圣诞老人,天上不会掉馅饼,亲爱的爸爸妈妈冒充了圣诞老人,给了他们美好的想象,温暖的回忆。但是他们依旧会享受到这个节日带来的温情。
不仅仅是孩子可以得到礼物,家庭成员之间会互赠礼物,表达爱和祝福之情,增强了家庭凝聚力。
每件礼物由自己精心挑选,还进行了精美包装,相信在准备礼物的时候,心里也一定是幸福的。
财神爷则无法预计,所谓的天降财运也不需要你去做什么,如果显灵就会如愿,感觉更加神奇。
三、前者强调给予
圣诞老人类似超龄急速快递员,在派发物品,幼儿园,福利院也会有圣诞老人出现,派发小礼物给大家。更不要说家人的互赠,那是一种爱的传递,在有所收获的同时,也在教育给予是很重要的。
财神爷就不同了,好像也有人供奉,需要烧香磕头的。不过更多人家就比较简化了,当天放鞭炮就行。暗自揣度,这财神爷真不怕吵,这么喜欢热闹啊,安安静静的不要,声音震天才高兴?
现在更好,就发发朋友圈了,财神爷也看手机吗?
好吧,如果真的有,我也不贪心,反正这个职业,这个年龄,有个稳妥的薪水就不错,没长发财脸,把许愿的机会留给身体健康,全家平安吧。发财的机会就不争了,也不让这位爷多受累,要记挂那么多人,让别人发财去吧。身边的人都有钱,我沾沾光就好了。
祝初五大家财运亨通,财源广进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