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绘发展同心圆 谱写团结新篇章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团结奋斗是党领导人民创造历史伟业的必由之路。”这一重要论断,深刻揭示了过去我们取得成功、未来我们接续前进的力量所在。寻求最大公约数,画好最大同心圆,在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关键节点,“同心圆”理念不仅承载着中华儿女团结奋斗的文化基因,更彰显了新时代民族工作的战略智慧。同心圆越大,团结奋斗的力量就越强,这一朴素真理正成为推动中华民族向心力与凝聚力蓬勃生长的精神密码。

一、思想引领固圆心

“同心圆”能否画得圆满,取决于“圆心”是否稳固。党的领导是中华民族大团结的根本保证,是“同心圆”最坚实的圆心所在。新时代民族工作必须坚持把思想政治引领融入日常、抓在经常,把坚持党的全面领导作为团结奋斗的根本保证,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内化为各族群众的自觉追求。通过党的创新理论凝心铸魂,不断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使“固守圆心、与党同心”的政治共识深入骨髓。思想引领的伟力,正在于把多元的诉求凝聚为共同的目标,将个体的奋斗融入民族的征程,让团结奋斗的精神火炬在思想根基上熊熊燃烧。

二、发展共赢延半径

“同心圆”的半径决定着团结奋进的广度。发展是解决民族地区种种问题的“万能钥匙”,也是扩大团结半径的物质基础。推动民族地区高质量发展,必须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完善东西部协作机制,让产业协作、区域协调、公共服务化为联结各族命运的纽带。还要不断提高民族地区公共服务保障能力和水平,加强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民生建设,促进发展成果公平惠及各族群众。当各族群众在共建共享中收获实实在在的获得感,当偏远村寨的孩童与都市少年共享优质教育,当边疆牧区与沿海城市共沐发展春风,团结奋斗的“同心圆”便自然在共享繁荣中不断延展。

三、法制建设连弧线

“同心圆”的完美弧线,离不开制度创新的勾连。新时代的民族工作需要以法治为纲、机制为网、数字为翼,构建起全方位嵌入的团结路径。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提出“制定民族团结进步促进法,健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制度机制,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正是将共同体意识纳入法治轨道的战略之举。完善民族事务治理政策法规体系,做好促进民族团结进步相关法律制定工作,推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要求融入有关法律法规。根据不同地区、不同民族实际,以公平公正为原则,突出区域化和精准性,更多针对特定地区、特殊问题、特别事项制定实施差别化区域支持政策。加强法治宣传教育,引导各族群众自觉守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靠法,让法治成为民族关系的“定盘星”。

从雪域高原到东海之滨,中华民族团结奋斗的“同心圆”正迸发出前所未有的力量。画好这个“同心圆”,根本在坚持党的领导,关键在夯实物质基础,路径在坚持依法治理。团结奋斗向复兴,这是我们党全部历史的深刻启示,也是时代赋予我们每一个中华儿女的历史责任。十四亿双手紧握在一起,就是民族复兴最磅礴的力量——这力量足以跨越山海,这团结必将照亮未来!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