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路局老干部发给我们一本《我写我》的专册,按要求让老同志写点东西留给后人,我认为这种做法很好,但自己是工人出身的干部,只有高小文化,一生没有什么惊天动地的事情。想把自己知道的家史,我和老伴成长的历史,让子孙后代了解,也很有意义。但自己年岁以高,眼底动脉硬化视力减退,写出的文字自己都看不清楚,由于有三女儿张丽的帮助,我打的草稿,她帮助整理,写一段整理一段,给我念一段,再抄写在专册上,经过爷俩三个多月的努力,终于写完这本家史和个人的回忆录。给弟弟、妹妹和子女们传阅。他们都很重视,纷纷写出观后感言。妹妹秀荣、弟弟化文拿出个人成长的材料。这不仅扩大了范围,也丰富了内容,体现了老、中、青三代集体的智慧。我们不是为了出书,是留给后人、纪念前人、教育后人。
老人传说我们祖辈几代人都是以种地为生,靠天吃饭的贫苦农民。在大爷、爷爷年轻时,不甘心在农村过苦日子,扔下老婆、孩子,只身走上闯关东之路。一走几年无音信,奶奶领着姑姑和父亲生活更艰难。爷爷到吉林省四平街,正赶上修四洮铁路(四平—洮南),他们就到铁路去当监工。没有技术的他们干些从铁路两侧挑土方,给路基上土的活。挑多少方土,给多少钱,勉强充饥,根本无力养家。后来到四平机务段煤台,给机车上煤。从这时起步入了铁路的门坎,有了固定收入,站稳脚根,给奶奶捎信让他们来。那年父亲已十七岁,因为没有文化送到木铺学徒,十九岁入机务段擦车、烧火,二十五岁考上了火车司机。大奶奶过世,叔佰老叔无人照顾也送到四平,叔佰老叔到车辆段检车员,有爷仨个都在铁路工作,有固定工资,生活这时有了好转。实现了由农村向城市的转变,由农民向工人的转变,彻底改变了生活的命运。
经过中华民国、日伪日期、新中国,几个历史时期,我们张氏家庭,有五代人在铁路工作。特别是新中国成立后,两家子女,子承父业在铁路上工作,干什么工作的都有:机车钳工、检车员、铁路分局副局长、通信工、小学教员、中学教导主任、车辆段车工、医院护士、针灸大夫、医院党办助理员、副主任检验师、防疫站副主任医师、油工、列车员、车电工、公安干警。有的入党、入团,有的评为高级职称,有的是先进工作者、劳模、获得行业奖章。他们都为铁路发展和建设作出突出贡献。姑娘、儿子找对象都选择铁路的,都是铁路人,是典型的铁路世家。有的已经光荣离休、退休,享受相应待遇,过着幸福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