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要求写作。(45分,含书写五分)
西南联大从建校初就制定了一系列的规章制度,这些规章制度在塑造学校文化、促进师生和谐、助力学生成长……发挥积极作用,并且在办学过程中不断调整、优化、完善,使之适应时代发展。在初中三年的学习生活中,你也在校规、班规的影响下健康成长。
任务一:请你以《我以校规的故事》或《我与班规的故事》为题,写一篇记叙文,编入毕业纪念册“校园故事”栏目中。
任务二:毕业之际,请你给校长(或班主任)写一封信,建议增加(或摒弃,或优化)某一条校规(或班规),并佐以充足的理由,让此建议能发挥积极作用。
要求:1)600字以上;2)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落款署名“小玄”。
我与班规的故事
陈筱妍
故事的开始是三年前的九月,风里有了秋的味道,伴随桂花香,我迎来了新的初中生活。
“入班即静,入座即学”班主任口中的这句话成为了班上第一条,也是最重要的一条班规。
初一时,我并没有将这条班规放在心上,与同学在教室里聊天是常有的事,“入班即静”对我来说,这并没有什么意义。
直到某天,班主任批评了我没有遵守班规。班会课上,他向大家解释了这条班规背后的意义,“入班即静,各位同学们学习需要安静的环境,不能打扰他人。班级是学习的地方,要入座即学,共创良好的班级氛围。记住你们是一个集体!”那天,我恍然知道了班规的意义,对它有所敬意,不再违反班规,我在学习上也有进步。
升入初三,百日倒计时的数字开始逐渐减小。班主任也增加了班规扣分加分的原则,勉励同学遵守班规。
窗边新芽的树逐渐形成绿荫,摇曳着日渐灿烂的阳光,班上同学们的学习氛围也越来越浓厚,我也暗下决心,要在尘埃落定前奋力一搏。
在挂有“奋斗百日,中考必胜”标语的教室里,自清晨走入教室至晚自习放学铃响起,每一刻都有同学们奋斗与拼搏的身影,笔声沙沙节写着追梦的的勇气。某天,我在清晨走进教室,同学们在座位上低头学习,再无初一时的喧闹。这一刻,班规不再仅仅只是班规,它成了班级的氛围,我坐在座位上,看着周围同学都在努力学习,我也感受到了力量,拿出书本,开始了今天的学习。原来,好的班级氛围真的能够影响每一个人。
初夏的暖风吹散秋意。“入班即静,入座即学”这条班陪伴我走过了初中三年,已然从一条规定转为班级氛围,它在塑造好的班集体的同时让我明白了班规的意义,让大家都有了进步。
我与班规的故事
曹莉
自从我踏入初中校园的那一刻起,一系列的规章制度约束着我的一言一行。它们也促进我不断前进,为我的成长道路保驾护航,更让我由一个莽撞的少年变得沉稳静思。 “课间休息不准大声喧哗!”老师强调的校规惊醒了我。在十几分钟之前,我和同学们刚经历了一场考试。试卷很难,我们都很沮丧,学业像一座无形的大山压住了我们。“想不想舒解一下?”我率先提了出来。几个人抬起头眨了眨眼睛,似乎在等待我继续往下说。我提议大家一起对天空大声诉说自己的烦恼,就像深山中对空谷呐喊一样,呐喊对于压力的排解有很大帮助。
“可是校规说了,课间休息不准大声喧哗,被发现了怎么办?”有人提出了质疑。我却对校规不屑一顾,在我的怂恿下,几个同学与我一起来到了栏杆处。我们将手挽作喇叭状,向天空大声诉说着我们的烦恼,就当我们刚收回手时,德育处主任的声音传入了我们耳中:“课间休息不准大声喧哗!这是校规。”我们被毫无质疑地请去了德育处作客。作为带头人,我主动站了出来。她将我留下,问我为什么不遵守校规。我一时有些不知所措,手心也开始冒汗,最后我深呼吸将事情一五一十道了出来。德育处主任沉默了片刻,随后拍了拍我的肩膀,说道“我能体谅你们作为学生的压力之大,但学校有学校的规定,课间休息不大声喧哗既是为了营造安静有序的学习环境,更有助于你们培养深度思维,易于思考”。听了德育处主任的话,我羞愧地低下了头,也深刻明白了校规设定的意义。之后,我上交了反思。正当我以为这件事将告以段落时,心理咨询室的开放让我猛的一惊。这里有许多解压小道具,还有心理老师进行舒压指导。当我再看校规时,写有“课间休息不准大声喧哗”的文字后面多了一段补充:“如有压无处释,可自行前往心理咨询室或信箱投稿你的烦恼”。
我一直以为校规是老师们制定的,固而离我很遥远,没想到我的举动也能使校规得到优化。这一刻,我终于领悟了校规的真谛。它不止是为了约束我们而设立,更是切实为我们着想,为我们成长提供帮助的好规定。也许它不尽完美,我们也应该在维护它的同时积极优化它,而不是擅自违背。
后来,我成了校规的践行者,在校规之下,我也成就了更好的自我。
我与班规的故事
杜卿越
“入室即静,入座即学”走进闹哄哄的教室里,内心烦躁,脑子里却突然跳出这八个字。记忆顿时如埋藏在地底的清泉涌了上来,记忆也被拉回了那个早晨。
那是初一开学的第一天,迈进校园的第一步,一切都是那么的新鲜,校园里的一花一树,阳光从枝枝干干间倾洒而下,我迈着轻快的步伐来到操场,四处张望着寻找班牌。很快,人齐了,大家一同去往教室。刚迈入教室,映入眼帘的是黑板上方八个大字,“入室即静,入座即学”,八个字如同老者一般庄严,静静的注视着,我心头一震,那一刻初中生活好像在此有了实感。
坐定后,我放下书包,转过身,开始滔滔不绝地交起了朋友。再次转过头来对上了新老师,那亲切随和的眼睛,他只是笑了笑,然后走下讲台开始分发东西,我不自觉的把嘴闭上了,那颗躁动的心也平静了下来。再次低头看去,桌上多了一张小纸条,这可不就是那熟悉的八个字吗?暗黄的纸上是八个楷体字,板板正正,漂漂亮亮的,我拿起那小纸片细细打量着,头顶有声音传来:“同学们都拿到了吧?现在把它贴在桌子左上角,‘入室即静,入座即学’,这就是我们班的班规。别看它只有短短的两行字,但做起来可不容易,老师希望你们在接下来的学习中,始终将这八个字牢记在心。”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凡事要想做好都得讲究一个“静”字,学习亦是如此。沉下心,耐住性,“入室即静,入座即学”简简单单的八个字却具有无穷的力量,在心中埋下了一颗信念的种子,它让我时刻约束自己,也在躁动之中寻找到了内心的一片净土,不断的完成一次又一次的历练与成长。
我与班规的故事
吕佳怡
说来十分奇怪,我们班的黑板好像从来都擦不干净。无论下课前老师写完整板笔记,还是上课前还没板书时,黑板都十分脏,尘灰四溢。而我们的班规就是:负责当日值日的同学需要把黑板清洁完再放学。
今天轮到我值日。面对高高大大的黑板和瘦小的我,实在难以想象我如何跳起两米去擦黑板顶部的灰尘。我就这样望板兴叹直至放学。
终于放学了,教室空荡荡的,黑板擦不擦好像都不咋干净,干脆偷个懒--“不擦了”,我很奇怪冒出了这个躲懒的念头。
书包一背,椅子一架,走出校园的我顿感无比轻松,犹如腾云驾雾一般身轻如燕。原来偷个懒,违反一次班规这样简单,我心里偷笑着。
惩罚很快就来了。第二天一早,检查卫生的老师从班级走出来,皱着眉记录:黑板真脏,没有打扫。哎,小伎俩终究逃不过值班老师的法眼,我的小聪明还是曝光了。
任课老师来上课,看到黑板很诧异,同学们看到这样的黑板也是窃窃私语,“红旗班级”与我们班失之交臂。那一天,我都几乎不敢抬头看板书,仿佛一抬头,黑板就在嘲笑我的小聪明。心里突然很后悔,一个躲懒的行为,影响了老师们的工作和同学们的学习,影响了班集体的荣誉。
几周后,又轮到我值日,一雪前耻的时刻终于到来了。我暗暗憋着一股劲,不拿下它,我誓不为人。
手里紧紧攥着沾满水的抹布,仔细打量着黑板的上上下下:灰尘不能掩盖岁月留下的刻痕,其貌不扬的黑板,传播给我们知识,陪伴了我们的青春。今天,我要给你好好洗个大澡。
搬桌子,架椅子,我上蹿下跳,闪走腾挪,横一遍,竖一遍,再一遍,我奋力擦拭这黑板大哥,渐渐地,黑板灰尘抹去,漆黑如墨,光亮如新。当卫生红旗再次回归时,我终于明白一个简单的道理:用心做好分内的事,是你不可回避的职责。我用实际行动维护了值日班规。
想象一下,多年后,大家回忆起初中时光,除了老师们亲切的笑容、同学的朗朗书声,还有窗外的绿叶,以及那段平凡而又美好的少年求学时光。对于我,更是懂得了坚守岗位、踏实奋斗,才是一个人最心安的时刻。
班规,是行为的准则,也是做事的本分。
我与校规的故事
袁雨菲
班级属于校园的一个个小方阵,校规则是方阵的纲,有了纲,学校才会积极向上。我与校规也有一段经历。
“叮铃铃,要上课了…”熟悉的预备铃又打响在耳畔,而此刻的我迎着风跑,似是把它抛在了脑后。到了五楼办公室,把要订正的作业放在老师办公桌上后,我也算长舒了一口气,这才慢悠悠地回班。
教室在走廊的最南面,我看着初夏的风景,没有噪音,唯有盛满了花香的微风徐徐而来,不免沉溺于此。“同学们,上课了。”正式的上课给打响,而我也前脚刚踏入教室,心想:不过两分钟,为什么非要伏桌静呢?
老师看到后也没说什么,我就心安理得的坐在座位上了。那节课却没学到知识,我的脑海里会时不时想起窗外的风景,又联想到放学后能否买根雪糕......下课后,望着书上干干净净的纸张,心里也不免有些慌乱。
老师看透了我的心思,使在午休时把我叫去办公室。“没有伏桌静,你觉得你能沉下心来听课吗?”老师有些严厉的问。一语中的,我心虚的摇摇头。“课前伏桌静是学校近年来新编入的校观,就是为了让同学们在课前将不必要的事情放一放,专心而有目的地听下一书课。”
那段话在我记忆里留存,是啊,伏桌静带来的是身体和心灵上的片刻宁静,不掺杂质地听课方能收益良多。一纸校规的一条要求,是学校集思广益的成果,不可随意不做。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校规是我们日常中最重要的规矩,人人都应遵守,提升的是自我修养与学习能力。
回望三年时光,我的课堂专注度有了显著的提升,这多亏了“伏桌静”这一校规的帮忙。未来的漫漫时光里,希望我也能延续这一好习惯,好校规,见证想象中的漫漫可期!
我与班规的故事
葛亦凡
“真烦,又要把日思录补写起来了”,我不满的撇撇嘴。
初二换了班主任,俗话说的好,新官上任三把火。这不于老师新设班规一条“每天写日思录”,日思录——顾名思义就是把每日所思所想写下来后,交给于老师。
一开始图个新鲜劲,随着作业越来越多,我越来越疏懒于日思录,胡乱的写了个什么加油就交上去了,全然没有认真的记录思考。
然而,事情出现了转机,自那天起,我开始认真的对待日思录。
那天傍晚,太阳闪着余晖,点染着白云。因为去交英语作业,回教室时原以为太晚会空无一人,谁知还未走近,便看到一缕光从教室洒出。“哎,这些孩子真是的,怎么不好好的写日思录呢?”教室里传出于老师的轻息,我轻轻的扒开门缝,瞄到于老师拿着笔和纸在记录着什么,“小张要换座位,我得明天与他谈谈,是不是与同学间有摩擦?小李怎么写的有点伤感,是不是学习上有困难?我得留个心眼,鼓励他。”
于老师边说边记。指尖落在笔上,发出沙沙声响,像石子落入我的心湖中,震起了点点波澜。原来于老师的班规是为了帮助我们健康成长,共同面对成长中的难关,在纸页上聆听我们的心声。我不准备走进去打扰老师,把这片情意念在心中便已足够。走在长长的小径中抬头看,天空宛如织锦,金黄色与蔷薇红交织在一起,波澜壮阔,像是画家拿着画笔点缀白云朵朵。想到于老师眉间无奈之色,我赶忙回家认真的写起了日思录。
第二天,于老师走到我身边,轻拍下肩头说,说“日思录完成的真好,这回是真思考了”。我羞愧的红了脸,为自己先前没觉察这片良苦用心而懊恼。两年多的时光太快,快的许多琐碎都已遗忘。然而于老师的这条班规,带给我克服难关的勇气与思考带来的宁静。
这条班规,这片情,我不会忘,毕业后仍然会一直一直写日思录,会将这片深情一直念在心中。
给校长的一封信
宋子元
尊敬的校长:
您好!我是本校一名初三学生,针对“违纪学生直接给予处分”这一条校规,我有以下建议。
首先,将违纪学生分类。违纪行为可以发生在各种学生身上,在一视同仁的原则下,学校理应考虑学生是初次违纪还是多次违纪,初次违纪的学生可能是出于无知或是被人怂恿,本身并无恶意,而多次违纪的学生先前就已经被提醒教育,再次违纪就是对校纪的亵渎与无视,更应严肃处理。如果学生本无恶意,而对他以处分这样的方式处理,对他的信心以及未来的规划,无疑是一次沉重的打击。
那么,对于这类无恶意的学生,学校是否就不闻不问了呢?当然不是针对这类学生,我建议学校从轻处理。
从轻处理一般来说是口头上的批评教育,可以让学生写反思及找家长座谈,书面处分尽量避免。因为书面处分的严重性是很多高中校要关注的,如果学生无意的犯错招惹来了一张处分,他的人生轨迹也许会因此改变。学校的根本目的是育人,培养学生的能力,以保障未来发展,一张处分是否违背了教育理念?这是学校所要真正思考的。
怎样才能避免无恶意的学生不被严肃处理呢?归根结底还是要做好第一关——严查。在学生被处理之前,学校不能怕烦,一定要询问老师及其他同学事件的真实性,万不得已也可使用监控回放。真相永远是最具有说服力的,学校要鼓励学生说真话。
相信学校在严查,分类,从轻处理这一违纪处理系统的进行下,必将发挥积极作用,协助师生和谐成长!
小玄
2024年5月7日
致校长的一封信
王博妍
敬爱的校长:
您好!
我是将要毕业的学生,但我仍心系着学校。所以,我想请您将校规中规定到校时间延迟一点。
对于校规中“学生必须在七点十五到校”这一条,想必很多学生与其家长都很苦恼,我也一样,家离学校有点儿远,每天早上坐公交车要半小时才能到校,算上早上刷牙与吃饭所浪费的时间 这不得不使我很早就得起床了。
我相信您也明白我们学生的苦,每天的作业要写到很晚,导致睡眠时间不充足,早上到了学校都无精打采的,更别提上课了。所以,我在这里诚恳的向您提出一条校规优化建议:将每日的到校时间稍稍拖后一些。
优化此校规有几点好处:第一,同学们可以有充足的睡眠时间,这会使同学们的精气神更好,在早上的课上注意力更集中,老师也方便授课。这样一来不仅保证了学生的健康,也保证了学生的学习。第二,我们学生也深知老师的辛苦,所以晚到校可以让老师更充分的准备今天的课程,在授课时更流畅地讲述重点,有效且迅速帮助学生掌握知识点,不用再拖堂,既影响学生们放松的时间也让自己更疲劳。第三,有些同学起晚后怕到校来不及,家长在开车骑车时便会加速,这样是不利于家长与学生的生命安全的。所以,推迟到校时间也可以保证学生与家长的安全,让学生更安全,更健康地学习,应该是校长您最想看到的画面吧!
希望校长您看完我的信后可以考虑采纳我的建议,在临别之际,我也真心想让学校越来越好。
小玄
2024年5月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