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平之战是我国历史上最早规模最大的包围歼灭战,参战双方是战国后期最有实力统一中国的秦、赵两国,结果赵国遭受毁灭性的打击,极大地加速了秦国统一中国的进程。长平之战发生的背景在这里就不详细说明,我们直接进入战争的过程。
第一阶段,公元前260年4月,秦国派左庶长王龁领兵进攻上党,赵国则派老将廉颇领兵救援。廉颇分别修筑了三道防御工事,第一道防线为空仓岭一线,第二道防线为丹河一线,第三道防线为丹朱岭一线的白里石长城。王齕指挥秦军连续突破赵军第一、第二道防线,廉颇只能坚守第三道防线,石长城高大坚固,依山势绵延百里,只在中段有一个天然缺口名为故关,为南北交通的必经之路。赵军居高临下、拒不出战,秦军进攻受挫,双方进入战略相持阶段。
第二阶段,秦赵两军对峙数月毫无进展,双方大军补给线压力越来越大。赵军率先认怂,派出使臣向秦国求和。秦国趁机驶出反间计,在邯郸散布谣言:“秦之所恶,独畏马服子赵括将耳,廉颇易与,且降矣。”年轻气盛的赵孝成王本来就对监守不敢出战的廉颇不满,于是力排众议,临阵换将,将少壮派将领赵括,也就是赵国著名的将领马服君赵奢之子,代替廉颇为长平前线最高统帅。秦国得知消息后,秘密派选武安君白起抵达长平,接替王龁为长平前线最高将领。
第三阶段,赵括抵达长平后,立马换上少壮派将领,推翻廉颇制定的军事部署和防守战略,积极准备主动出击,企图一举歼灭秦军。而白起抵达长平后,在丹河以东修筑了长达十几里的主阵地,用来引诱赵军进入秦军包围圈。赵括亲率主力进攻秦军阵地,白起指挥秦军佯装战败,赵括不知是计,继续指挥全军猛攻秦军壁垒,虽然给予秦军重大杀伤,但秦军顽强抵抗,赵军无法攻破。
此时赵军主力已经远离故关十二里,就在此时,秦军左翼的两万五千人经韩王山绕到赵军大后方,切断其退路。右翼的五千骑兵直插故关,阻挡留守石长城赵军的救援,很快赵括大军就被秦军合围成功。赵军被秦军分割成两部分,首尾不能相救,赵括只能下令筑垒防御,等待援兵来救。
第四阶段,赵军主力被围,赵国急忙向各国诸侯求救,但无人敢得罪秦国,于是都不愿意救赵。赵孝成王只得派出本国部队赶往长平前线救援。秦国方面得知赵军主力已被合围,秦昭襄王亲自赶到河内郡,给所有郡民赐爵一级,命境内十五岁以上男丁悉数出征支援长平前线,阻击赵国援军,使被围的赵军无法得到援助。公元前260年9月,在被困四十六天后,赵括在突围时被秦军射杀,赵军群龙无首,只得全体投降,秦军俘虏赵军近四十万人。
第五阶段,秦军无力收留如此庞大的战俘,于是白起下令将战俘全部坑杀,仅留两百多个老弱病残的士兵回赵国。长平之战中,秦国只能说惨胜赵国,双方参战死伤统计:秦国参战约四十万人,伤亡约二十多万人;赵国参战约四十五万人,全军覆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