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自清的散文,能够贮满一种诗意。”这是近代诗人郁达夫对朱自清的评价,朱自清本人犹爱中国古典诗词,在散文创作时能将诗词的优美意境与散文意境巧妙融合,浑然一体。在读他的散文名篇《春》时,不由自主的感叹文中有画,言中有诗,古典诗词时时在脑中闪现。当《春》遇到古诗词,会生发出那么动人的美。
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宋 王安石《元日》
“夜月一帘幽梦,春风十里柔情。”宋 秦观的《八六子倚危亭》
一切都像刚睡醒的样子,欣欣然张开了眼。山朗润起来了,水涨起来了,太阳的脸红起来了。
“胜日寻芳泗水滨,天边光景一时新。”——宋 朱熹《春日》
“春山暖日和风”——元 白朴《天净沙 春》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宋 苏轼《惠崇春江晚景》
小草偷偷地从土地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园子里,田野里,瞧去,一大片一大片满是的。
“新年都未见草芽,二月初惊见草芽。” ——唐 韩愈《春雪》
“浅草才能没马蹄。” 唐·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春阴垂野草青青,时有幽花一树明。”——宋代·苏舜钦《 淮中晚泊犊头》
“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宋 苏轼《惠崇春江晚景》
“草色遥看近却无。”唐·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野花遍地是:杂样儿,有名字的,没名字的,散在草丛里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宋·朱熹《春日》
“草树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唐·韩愈《晚春》
“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唐 杜甫 《绝句》
“春心莫共花争发。”——唐 李商隐《无题 飒飒东风细雨来》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唐 白居易《忆江南 江南好》
“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唐 杜甫《江畔独步寻花》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 《周南 桃夭》
花里带着甜味;闭了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
“桃之夭夭,有蕡其实。”——《周南 桃夭》:
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的闹着,大小的蝴蝶飞来飞去。
“留连戏蝶时时舞”——唐 杜甫 《江畔独步寻花》
“蜂蝶乱,飞相逐。”——宋 苏轼《千秋岁》
“蜂蝶纷纷过墙去”——唐 王驾《春晴》
“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风里带着些新翻的泥土的气息,混着青草味儿,还有各种花的香,都在微微润湿的空气里酝酿。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唐 贺知章 《咏柳》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唐 杜甫《绝句》
鸟儿将巢安在繁花嫩叶当中,高兴起来了,呼朋引伴的卖弄清脆的歌喉,唱出婉转的曲子,跟清风流水应和着。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唐 杜牧《江南春》
“池上碧苔三四点,叶底黄鹂一两声。”—— 宋 晏殊《破阵子 春景》
“芳树无人花自落,春山一路鸟空啼。”—— 唐 李华《春行即兴》
牛背上牧童的短笛,这时候也成天嘹亮的响着。
“牧童归去横牛背,短笛无腔信口吹”——宋 雷震 《春晚》
“骑牛远远过前村,吹笛风斜隔陇闻”——宋 黄庭坚 《牧童》
“草铺横野六七里,笛弄晚风三四声”—— 吕岩《牧童》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唐 李白《春夜洛城闻笛》
雨是最寻常的,一下就是三两天。可别恼。看,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地斜织着,人家屋顶上全笼着一层薄烟。树叶却绿得发亮,小草也青得逼你的眼。傍晚时候,上灯了,一点点黄晕的光,烘托出一片安静而和平的夜。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唐 杜甫 《春夜喜雨》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唐·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唐 王维 《送元二使安西》
“春雨细如尘,楼外柳丝黄湿。” —— 宋 朱敦儒《好事近·春雨细如尘》
在乡下,小路上,石桥边,有撑着伞慢慢走着的人,地里还有工作的农民,披着蓑戴着笠。
“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唐 张志和《渔歌子·西塞山前白鹭飞》
“柳丝长,春雨细,花外漏声迢递。” ——唐 温庭筠《更漏子·柳丝长》
“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 ——宋 陆游《临安春雨初霁》
他们的房屋稀稀疏疏的,在雨里静默着。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唐 杜牧《江南春》
天上的风筝渐渐多了,地上的孩子也多了。
“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清 高鼎 《村居》
城里乡下,家家户户,老老小小,也赶趟似的,一个个都出来了。舒活舒活筋骨,抖擞抖擞精神,各做各的一份事儿去。“一年之计在于春”,刚起头儿,有的是功夫,有的是希望。
“造物无言却有情,每于寒尽觉春生。千红万紫安排著,只待新雷第一声。”
—— 清·张维屏《新雷》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唐 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我国是诗的国度,自《诗经》发源,关于春的描写已初见端倪,经由历朝历代文人骚客的创造,春天以其独特的文化意蕴根植于国人的心中。当现代散文《春》遇上古代诗词,竟也可以找到相通的文化密码,触发同样的情感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