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个人对历史是具有很浓厚兴趣的。这说起来还有段故事在当中。
我小时候最喜欢看动物世界人与自然这类节目,赵忠祥老师的声音最熟悉了。而除了自然科学外,就是考古发现,看起来津津有味,我父母常常不能理解,这天天挖死人墓的节目有什么吸引人的地方,半天就挖出个破罐子。
这考古其实和我们的历史学科倒是差的挺远,我小学包括初三之前,都不太喜欢历史课。但是,中考,历史是要算分的,这可难为我了,我最不喜欢背诵,尤其是没有美感的东西。举例说明,我唐诗宋词包括古文都是全班最早背完的那几个,但是政治历史往往背上一个月还是什么都记不得。甚至在最后的高考,我政治也是全班的倒数几名。对历史的转机,发生在初三某次阶段考,按照当时复习进度,应该是到民国之前,晚清结束。考试前一天,自由复习,我实在是背不下去,差不多要吐了。就把剩下两本介绍近代史的书拿出来翻看,其实我最讨压的就是近代史。原因么,很多人都清楚。
结果,那次全县的阶段考,历史考的是初中所有课本,甚至在后面的大题有一半都是近代史。我阴差阳错,历史拿了全校第一,即使在一道2分的填空题被误判的情况下,依旧领先全校第二名6分,总分60分,全年级300人。
更大的奇迹是,自从那次考试之后,我的历史依旧没背下什么,但是却蝉联全校历史第一,直到中考,仍然第一。
虽然我高中从理,但是在高三之前的历次历史考试也都是班级前列。冥冥之中,我总能找到正确的答案。书上不起眼的一句话,有可能就出现在试卷上,我虽然从未刻意记下,却总能在脑海中浮现。一度被我们历史老师寄予厚望。
下面进入正题。按照我所说的,我个人对历史其实是有一定研究的。这当然不是指历史教科书。但是,在我读全球通史,读史记,还有读当时很火的明朝那些事的时候,我就不断问自己,通俗历史读本确实有趣,也让人容易读下去,但是总觉得这对历史是不尊重的,不是我想看到的。我甚至不愿告诉别人我读过明朝那些事这本书,更别说推荐了。
我承认,当时明月写的这本书确实有趣,而且很有文化。中间穿插很多野史。到后来,我意识到,正是这部分野史,让这本通俗的历史读本变得不专业。在专业的史书中,即便是有确凿证据的历史趣闻,往往也和历史主线关系不大,史学家往往一笔带过。但是在通俗历史读物中,却往往以此为噱头,吸引读者关注。
很难说好与不好,对与不对。其实,在某种程度上,若是没有明朝那些事这本书,很多人可能这辈子都不会去读不会去了解明朝的历史。虽然读完之后,能记下的不多,但是最起码他花费了一些时间去了解这段历史。对于作者,当然是赢家。可是,对于历史爱好者来说,却带来一些困惑。
野史和正史有时候是冲突的。这冲突有可能是物理性的时间地点年龄的冲突,但是更多时候是人物性格的冲突。野史之所以不被采纳进正史,第一是没有确凿根据,第二就是不符合实际情景,真实性低。野史被写进通俗历史读物中,必然会影响读者对这个人物性格和事件的看法。于是乎,我们看到历史上许多名人被涂上黑料,许多反派人物“含冤昭雪”。
野史的第二个缺点,就是带有极大的主观色彩。这也是通俗历史读物的弊病。人物的好坏往往由作者掌控,更像是小说。而这恰恰是历史纂写要不得的。不带主观色彩的历史,其实就像官方新闻,野史则是微博上传播的小道消息。不一定全是假的,但是因为新奇和个人观点而得到大量人群的附和和传播。
说到这儿,我还是没有讲明白,历史到底通俗好还是严肃的好。因为我也不知道答案。我所看到的是,网络上,历史专题往往是铺天盖地的猎奇。关注最多的是皇帝的私房事,也就是所谓的野史,或者带有个人臆测的夸张描述。夸张猎奇的标题加上惊人的或具有引诱性的图片,获得大量的阅读。我可以肯定的说,这不是历史。
我觉得通俗也好,严肃也罢,只要写好文章就行。哪怕严肃如史记,明史,照样有很多爱好者研究。通俗历史算是科普,算不上研究,但是严谨性是要的。
我在最近几篇文章中也尝试从不同的严肃或通俗的程度,来写历史人物。总的来说,越通俗阅读的人越多。当然,标题也很重要,标题和配图成了成功的一半,莫名觉得悲哀,我知道自己功力不够,但是我觉得败在标题和配图上,真是有点讽刺。
历史文章中,通俗一点也好,毕竟大部分读者本来就不是研究这个的。所以,最后一道防线,就是准确,野史最好不用,用的话也要有明确表示。我在写历史人物时,往往就他人生中出现的每一个人物都去了解,还原出所要写的人物性格。对每一个历史事件,参与者时间地点都做考证,细看上面的内容是否有史书记载。为此,往往一片三四千的文字要花费一两天的时间。对于历史研究来说,时间不长,但是写一篇通俗读物,我觉得我尽力了。我基本上每一篇写下来,都会参与到百度词条的编辑中。你想象不到,百度词条里存在很多很多的错误。虽然是细节,对一般人来说没有影响昂,但是就是怕有的人,他引用错误的内容,造成一系列的错误影响。我就在一个人物的生平经历中发现,错了有个地点,结果全网搜索下来,绝大部分关于这个人物的文章,都引用了这个错误。这是很可怕的事情。
在这里我也承认,即使我自己,也没办法保证自己写的一定都是准确客观的。但是我会努力去写,我喜欢历史,这对于我来说,就像把自己心爱的宝贝展示给别人看。
历史可以为镜,也可以为知己,为恩师。希望大家都能从历史中获得感悟和受益。这儿,不妨给大家推荐一门公开课,是台湾国立大学的吕世浩老师讲的秦始皇,很生动有趣,见解也很深。而且这门课在course上一直是排名第一的国语课程,许多人应该都看过。对于个人思维还是大有裨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