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的大人都曾经是小孩,
虽然,只有少数的人记得。
——《小王子》
假期的第一天,你是否也放下了繁重的工作,正和家人、孩子相处呢?
受疫情影响,这个小长假很多家庭似乎都不能如愿出游,只好驻守家里探索着新的生活方式。
时间一晃,我们在春夏之交悄然迎来五月。而每年四月的最后一天还是个特别的日子——“国际不打小孩日”。
据联合国调研,全球每年有近10亿的儿童遭受各种形式的暴力。
在很多心理治疗中,来自原生家庭的问题是不可忽视的。你会发现,成年后自己的性格缺陷,很多社交困局,亲密关系里的情绪失控,可能源于过去在原生家庭所经历的伤害,归咎于严苛或是粗暴的父母。
这一切似乎构成了我们根深蒂固的性格特征和行为模式。创伤如芒刺背,不时隐隐作痛。一如精神分析学家弗洛伊德所提出的观点:“如果没有消化好创伤,那些被压抑了下去的东西注定会变成当下的经历被重复出来。”
当孩子的童年被爱围绕,小花才能在变成小人儿的过程里,不断进行光合作用,积累糖分,按时长大。良善的羽翼自由舒张,更会让这个世界变得真诚而柔软。
三岁的翅膀在天上飞啊飞
还没有完全变为双臂
三岁的肉肉有股神秘的芳香
还没有完全由花朵变为人
在成人的世界里,每一个天使般的孩子都如此娇小,小得纯粹而透明,像一串易碎的小气泡,等待一双手掌的庇护,而非肆意的摧折。
不是只有身体上的暴力才会导致花朵枯萎,更为普遍的心灵创伤也不容小觑。———“行之而不著焉,习矣而不察焉”———言语呵斥,窥视隐私,疏离无视等都会折损孩子的心灵。
事无巨细的家长总会无意识地入侵孩子的隐私世界,难料这种“监视”会产生不可消弭的隔阂;日常不经意的谩骂如一只锋利的匕首,直戳孩子内心。即便伤口会愈合,但那道心灵创伤却难以修复。
还有很多乡村留守儿童,因父母长期疏离而缺失亲情呵护,面临着多重困境……“我们希望在每一个儿童的成长过程中,都有一个持续关爱他的成年人。”(春晖博爱秘书长刘珊)
有人说:“幸运的人一辈子都在被自己的童年治愈,而不幸的人一辈子都在治愈自己的童年。”
很多时候,这个世界并不会如愿变得更好,但这不是我们选择混沌生活的理由。
不如向孩子去学习,返璞归真,“用三岁的眼泪去提炼纯度最高的水晶”。换一种方式面对尘世,努力让自己不去变坏,让我们和孩子都能离幸福近一点儿。
五月新的一天,所有锈迹斑斑的大人,一起回到天真而温柔的三岁吧。一如麦克斯·埃尔曼所说:“对待自己温柔一点。你只不过是宇宙的孩子,与植物、星辰没什么两样。”
摘自为你读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