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会不会拥有意识


人工智能持续的发展,肯定有人担心,有一天机器人会不会拥有意识,取代人类?

一个好消息是,至少在未来几十年里,我们不用担心科幻小说里那种人工智能产生意识、杀光或奴役人类

今天我们会越来越依赖算法为我们做决定,但算法并不太可能开始有意识地操纵人类。

科幻小说常把智能与意识混为一谈,并认为如果要有与人类相当甚至更高的智能,计算机就必须发展出意识。

但实际上,并没有理由相信人工智能会获得意识,因为智能和意识是天差地别的两种概念。智能是解决问题的能力,意识则是能够感受痛苦、喜悦、爱和愤怒等事物的能力。我们之所以会两者不分,是因为对人类和其他哺乳动物来说,智能与意识会携手同行。哺乳动物处理大多数问题时靠的是“感觉”,但计算机会用完全不同的方式来解决问题。

提高智能的路其实有好几条,其中只有一条需要靠意识。就像飞机不用发展出羽毛,但飞行速度却比鸟更快,计算机也不用发展出哺乳动物所需要的感受,就能比哺乳动物更会解决问题。确实,人工智能必须准确分析人类的感受,才能好好替人类治病、找出人类的恐怖分子、为人类推荐另一半、在满是行人的街道上行车,但是这一切并不需要它自己有任何感觉。算法只需要学会辨别人类在快乐、愤怒或恐惧下的生化模式,而不需要它自己感受到快乐、愤怒或恐惧。

当然,人工智能并不是绝对不可能发展出感受。我们目前对意识的了解还不足以完全下定论,大致而言,需要考虑三种可能:”

“1. 意识在某种程度上与有机生化相关,因此只要是非有机体的系统,就不可能创造出意识。

2. 意识与有机生化无关,而与智能有关。这样一来,计算机就能够发展出意识,而且如果计算机要跨过某种智能门槛,就必须发展出意识。

3. 意识与有机生化或高智能并无重要关联。这样一来,计算机确实可能发展出意识,但并非绝对。计算机有可能具备极高的智能,但同时仍然完全不具有意识。

就目前人类具有的知识来看,这些可能都无法排除。然而,正因为我们对意识所知太少,短时间内似乎并不可能设计出有意识的计算机。因此,虽然人工智能具有巨大的力量,但在可预见的未来,人工智能的运用在一定程度上还是以人类的意识为准

当然危险也是存在的。

如果我们太注重发展人工智能而又太不注意发展人类的意识,那么计算机有了极先进的人工智能之后,可能只会增强人类的“自然愚蠢”。在未来几十年内,我们不太可能碰到机器人叛乱的问题,但机器人可能会比你的父母更知道怎样可以触动你的情绪,并且会运用这种神奇的能力来对你进行推销,让你想买某辆车、想把选票投给某个人,或是想接受某种意识形态。这些机器人能够找出我们最深层的恐惧、仇恨和渴望,再用它们来对付我们。从最近全球的选举和公投就可以预见未来:黑客通过分析选民数据,运用选民现有的偏见,就能知道怎样操纵单个选民。科幻惊悚片常常上演的是烈火浓烟、轰轰烈烈的末日景象,但实际上,末日景象可能是在一次又一次的点击当中悄悄而且平凡地来临。”

想避免这种结果,每投入一美元、一分钟来提升人工智能,就应该同样投入一美元、一分钟来提升人类意识。但很遗憾,目前对于人类意识的研究和开发并不多。我们对于人类能力的研发,主要都是为了满足目前经济和政治体制的迫切需求,而不是为了让人类在很久之后仍然是一种保有意识的生物。

如果再不注意,最后的局面就会是退化的人类滥用进化的计算机,伤害自己,也伤害世界。

摘录来自

今日简史:人类命运大议题

[以色列] 尤瓦尔·赫拉利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