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基于皮亚杰心理发展理论,幼儿教育的主要任务是什么?
皮亚杰理论的核心是“发生认识论”,他认为发展的实质是个体与环境的不断相互作用,不断获得平衡的过程。因此根据此理论幼儿教育的主要任务应当是:丰富幼儿的经验,多让幼儿与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接触从而不断扩大幼儿的经验。 根据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论,幼儿阶段的幼儿正处于“前运算阶段”幼儿教育的主要任务应当是:
1.促进幼儿的认知发展。处于此阶段的儿童开始出现早期的符号功能,这一阶段的儿童语言得到飞速的发展,随着儿童年龄的增长,儿童越来越多的用符号来表示外部世界。并且学习事物非常的迅速,因此在此阶段的教学要着重促进幼儿的感觉、知觉、注意、记忆、思维、想象、言语的发展。
2.促进幼儿社会性的发展。这个年龄段的幼儿还处于自我中心阶段,幼儿还不能够从他人的角度出发去思考问题,因此在幼儿教育的任务上应当注重培养幼儿的社会交往能力让幼儿也能够逐渐明白自我与他人的关系,自我与环境的关系。促进幼儿去自我中心化的形成。
3.促进幼儿思维的发展,幼儿在这一阶段的思维是具体形象思维,且思维活动表现的关系比较单一,不能进行可逆运算,思维具有片面性。因此幼儿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尽量用具体形象的事物进行教学促进幼儿从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的发展。
二、皮亚杰心理发展理论的主要观点。
(一)皮亚杰认知发展阶段论 1.发展的实质 发展的实质是个体与环境不断相互作用、获得平衡的过程。人类所有的心理反应归根到底都是“适应”。适应分为两种一种是“同化”一种是“适应” 皮亚杰在解释认识发生论的时候提出了四个概念:
图示:人在认识周围世界的过程中,个体对世界的知觉、理解和思考的方式,即心理活动的结构和组织叫做图示。
同化:有机体面对一个新的刺激情景时,把刺激整合到已有的图示或者认知结构中。
顺应:有机体不能运用已有图示去接受和解释新的刺激时,其认知结构发生改变来适应新的刺激。
平衡:个体的认知图示通过同化和顺应不断发展适应新的环境。
2.儿童认知发展四阶段
(1)感知运动阶段(0-2岁)幼儿开始出现感觉和动作的分化,儿童的思维开始萌芽,儿童大约在9-12个月获得“客体永久性”的概念。
(2)前运算阶段(2-7岁)这一阶段的儿童开始出现早期的符号功能,语言得到飞速发展;幼儿还不能设想他人的处境常常以自我为中心,即具有“自我中心性”;此阶段的幼儿认为万物有灵,喜欢自说自话,思维具有一维性,经常表现出来的是思维关注某一方面而忽视其它的方面。
(3)具体运算阶段(7-11岁)这一阶段的幼儿出现了“守恒”的概念,儿童逐渐学会从他人的角度思考问题,出现“去自我中心化”;儿童的思维也开始逐渐去集中化,渐渐具有了抽象概念思维可以逆转。
(4)形式运算阶段(11-15岁/成人)这一阶段的儿童的思维最大的特点是已经摆脱了具体可感知事物对思维的束缚,使形式从内容中解脱出来,开始进入形式运算阶段。能够根据逻辑推理、归纳或者演绎的方式解决问题,出现了抽象逻辑思维,思维具有可逆性和补偿性,且具备了反思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