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回周立波倒霉了……
以往“嫖娼队”“出轨队”“吸毒队”每次有新人登场,大家表情各异,“他怎么能这样”“他竟然也这样”“我早说他是这样的”等等。与这些姿势不同,这次周立波一上场,网民的态度是:“他终于这样了!”
…………腾讯新闻转载网文
我看了奇怪一个问题:我们为什么需要偶像?
1.需要打发无聊的时间,没有追求,或者目的性不强的人,才有时间;或者是自己敬佩的人,希望以他为表率;再者审美取向,表达自己以貌取人的喜欢。2.从众心理,这个问题也是为什么随大流的答案,出于安全感和吝啬思考成本,大家都做的事,风险较小,即使错了,别人也错了,就是对自己无能最深的安慰,如果不随大流,恐落后于大流,至于为什么随,哪有时间深究。
为什么对明星倒霉这么起劲?
吸毒嫖娼出轨不是存在于常人的行为,要不新闻报道做啥?知道吃瓜群主喜欢呗!这些明星走背运的事儿,具有话题性,司空见惯的东西又有谁会关心?好奇才能害死猫。
为什么是这个态度?
对明星事件的态度,纯粹保持闲言碎语水准,看热闹嫌弃事小,议是非无关紧要,满足事儿妈口欲,别人的事情可以从容不迫表明态度(尽管自己遇到事情惊慌失措),这还会获得有思想主见的加分,说不定还能享受意见领袖的错觉,不被人看轻或者被人高看,总是一件开心的事情。毕竟谁都想表现出有思想有道德,进退自如,游刃有余、自信、聪敏、有见识的牛逼形象。一句话,吃瓜群主的最高理想:哥是伪装成吃瓜群群众的精英。连外人带自己一块儿骗子了,感觉倍儿爽。
他们对明星倒霉的态度,良好地显示了吃瓜群众从不明所以到恍然大悟,再到先知先觉的智力水准,依靠平庸的直觉和智商,进行及时的信息分析处理,有从偶像利益角度出发,有从道德高地俯视,有从动机分析,众说纷纭。把它别处看到的意见,不加提示的转载,希望引起其他吃瓜群众的注意和敬佩,虚荣本质上也是注意力经济,不过是非盈利性,只求心理是上浅层舒爽。
有什么经济学价值?
新闻媒体可以吸引注意力;自媒体也插科打诨,激活粉丝,刷存在感;朋友圈竞相转载,路人皆知,各种鸡汤文、广告软文找到契机……凡事种种,皆为眼球经济。从不同角度满足吃瓜群众不同的虚拟情感需求。
而我也是吃瓜群众,不同的是想借此事锻炼一下我的元认知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