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9【季康子问:使民敬忠以劝,如之何?子曰:临之以庄,则敬。孝慈,则忠。举善而教不能,则劝。】
原意是:季康子问孔子:用劝的方式使用民众敬忠,怎么样啊?孔子回答:接近百姓时内心真正庄严,百姓对你自然就恭敬了;真正爱人,人会自然对你尽忠;对善的要肯定、奖励,对不懂的,去教化扶持,就已经是劝了。
我从中读到的是:
想要用“语言”使孩子懂得某个道理,基本是白搭。就是季康子的问题,用劝告的方式让人民敬忠,也是白搭。你说让人有礼貌,人就必须有礼貌了?你说让人孝敬,人就孝敬了?凭什么啊?
孔子虽然认为“使民“,怎么样使用群众,动机不对,但并不批评季康子的问题,不说他提的问题不对,也不做评价,认为这是个对的问题,孔子只说了后面那段话。这一点是要效仿和学习的,他太了不起了——不否定对方的任何奇怪的想法。假使有一天,孩子或者别人对我提出了异常古怪的问题我也不应该否定对方。
然后是,若要取得孩子对自己敬重,就是要先内心庄严的对待孩子,不能认为她是个小屁孩儿啥都不懂;若要孩子忠于父母,我自己要先上孝长辈、中忠爱人、下慈孩子,做到这些,还用什么说教之语呢;若要孩子知道哪些不该做,就奖励和肯定她做对的事情,对于错误的事情,不批评不否定,而是帮她去完成,扶持她即可,不需要用语言去劝告了。
如果当妈妈的能在家中,将这些事情做得很好,是从心发散的自然而然的行为,没有丝毫的内心冲突,有了齐家的本事,何惧外界风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