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首曲子,你练了无数遍,结果在朋友面前一紧张,卡壳了,大脑一片空白,完全不知道演奏到哪了。
一首曲子,明明练的不错了。可是过了一段时间,变的很陌生,要熟悉好久才找到感觉。
一首曲子……
好吧,别你你你了。我承认,这就是我……之前的状态。
为什么会这样呢?原来是因为不背谱!可是你会说,不背谱我也能演奏下来呀,没错,是可以,但这是的演奏是不走脑的,靠的是肌肉记忆!想一想你每次演奏曲子是不是凭感觉?有时候都不知道演奏的啥,但还能很好的顺下来。没错,这就是肌肉记忆!肌肉记忆有两个特点第一是短时记忆,所以,时间一长肌肉记忆就消退了,经常上演狗熊掰棒子的剧情,学一个忘一个,遗忘率还是很认真的哈。第二是惯性,起一个头,可以顺着演奏下去,但一旦受感干扰,卡壳,那么就接不下去了。而没谱的时候是很容易受干扰的,因为大脑此时基本处于蒙圈状态,而不是集中于演奏上。不背谱脑子里就没有一个清晰的印象,大脑跟手指不同步,手是靠肌肉记忆在运动,而大脑是蒙圈状态,又要担心不要忘谱(其实是不要失去手指惯性)又要考虑技巧问题,又要考虑乐曲意境。演奏时就老担心出错,结果心想事成,出错啦。
大脑不能同时处理太多事情!
所以,你!需!要!先!背!谱!
相对于技术和意境问题,背谱还是最好解决的。背谱就是要形成长时记忆。长时记忆的特点是形成稳定的神经连接,把乐谱内化到大脑里。在大脑的参与下,慢慢把长时记忆的乐谱变成自动化反应,即有大脑指导的肌肉记忆。有这个谱打底,就有信心把注意力集中在乐曲的意境上了。这就解释了为什么有的人演奏的乐曲很动听,有的人演奏的却很干瘪。不是没有感情,而是你一次顾及的事情太多了,忙不过来!(乐谱只是一方面,还有技巧等,各个击破,把这些内化后,才有能力谈表现)
然,知道了背谱的重要性,可是就是背不过。肿么办???
对于记忆这件事,最常规的方式就是死记硬背,但太低效。大脑喜欢有规律的东西,也就是我之前文章里提到的“高效心理表征”。记乐谱也同样适用,来,干了这碗鸡汤!
举个简单小栗子
分析一下《草原夜色美》这个谱子,一起来建立记忆的高效心理表征。民乐通常用的是简谱,对于记忆来说,最好用五线谱来助阵。五线谱的特点是图形化!高低音很直观,对记忆来说特别有帮助。下面是我处理过的《草原夜色美》五线谱。标上颜色和序号了,方便分析。(为了方便首调思维,做了简化,直接用的C大调演示,原曲D调)
前提,必须掌握的理论基础是五声调式12356、固定组合16,以及正三和弦135
首先,对谱子做了个大的划分。分为四部分。这首曲子的基本节奏型是前八后十六。前三部分的“前八”是正三和弦135的每个音,“后十六”是“前八”作为开头的五声音阶后两个音。文字表达起来有点笨,但写出来就一目了然了。分别是123 356 561(五线谱最后一行绿色、深蓝、粉红部分)第四部分是356 561 356交替出现。
这一个划分起到引领的作用。在脑子里形成一个图景。123引领的第一部分演奏完,然后到356引领的第二部分,此部分又分为三个小部分。然后到561引领的第三部分,分为两个小部分。然后到356、561交替引领的第四部分。
现在来分别说说每一部分的细节。
第一部分是绿色123引领。看图中间的红色音符6是最高音。以它为中心两边是对称的关系。一目了然。马上就能记住!
第二部分复杂一点。引领是蓝色356。引领三次,同时出现了三次土色音符。这个固定组合是235,第一个是变形523后面两个是常规235,只是节奏有变化。蓝色和土色音符属于大的节点。还需要考虑一个小的节点:固定组合红色16。第一次356后跟了一个高音的1,第二次356后跟了中音的6,土色235后面又直接跟了个16。1和6就是帮助记忆的小节点!
第三部分是粉红色561引领。出现两次。第一次561后面跟了高音区的123的变形132。第二次跟了中音区的132。很好记。
第四部分是蓝色356和粉红561交替引领。蓝色356后面跟的固定组合高音区的16,粉红561后面跟了第一个八度的16。然后蓝色356引领的这句是重复第二部分最后一句。
好啦,到此整首曲子分析完毕。那些标颜色的音符都是一层层的节点,每一层向下一层又有一个个节点,控制好每个节点整首曲子就记住了。语言解释起来有些晦涩,但结合上面彩色五线谱应该是很好理解的。整个分析的过程就是构建高效心理表征的过程。有了它记起谱子来就高效了。再加上反复的练习,相信谱子很快就会变成长期记忆了。把无意识的反应内化成有意识的自动化反应,给大脑减减压吧。
总结
演奏不好根本原因:大脑不能同时处理太多事情。而演奏好需要谱子熟、技巧好、节奏稳、有感情等,而后几项需要长时间的练习和熏陶。那么先把谱子整明白吧!
记谱目标:把无意识的肌肉记忆变为大脑指导下的肌肉记忆!路径:建立高效心理表征+反复提取高效心理表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