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在开头:你爱的是一只狗,但上天给你送来的是一匹马,你非得按照狗的喂养方式来喂马。。。明明是仙人掌,非得养成一朵玫瑰花。。。明明是在冬天开的腊梅花,你非得让它在春天就要开出花来,那么再好的种子也发不了芽,开不了花。不管是什么教都救不了你。
昨天在朋友圈分享了PD课程的现场照片后,朋友的反应各异,有人问正面管教到底是什么?有人说孩子该打就要打,不打以后到社会上就是被人打,还有人说把他当个大人一样对待,他就是个大人。都说做父母有四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是肯为孩子花钱投资,第二个层次是为孩子付出时间,第三个层次是为孩子学习,最高层次是为孩子改变。对于孩子的教育,就是爱的教育,教育的起点是教会我们如何爱孩子,终点是教会孩子如何去爱。
1. 了解自己,接受差异
正面管教把人的性格分为四种,取悦型的变色龙,安逸型的乌龟,控制型的老鹰,力争优秀型的狮子;变色龙和乌龟更以关系为导向,变色龙喜欢取悦他人,不喜欢被拒绝和打扰;乌龟喜欢安稳不喜欢压力和痛苦; 而老鹰和狮子以结果为导向,老鹰执行力强目标明确,控制欲比较强,而狮子对自己对别人要求都非常完美。在人与人相处时,了解别人的性格倾向,用别人舒服的方式来相处,多看优点,扬长避短。比如与老鹰这样的人相处,更多的放手让她感觉被信任是他喜欢的。了解别人,才能更多的理解别人的感受,包括孩子。无意识下我的性格趋向会偏老鹰多一点,虽然自己自认还比较懂得情绪管理,但有时还是避免不了套路,抱着哭泣的孩子,说着共情的话“妈妈知道你现在很生气”无意识中,接着就是一个转折词“但是...”其实,自己从内心并没有放弃控制孩子一定要听自己的想法,所以无意识中就会不自觉做出来,孩子可能情绪已经平静,但听完但是后继续出现情绪反弹。
现场有一对夫妻,一个是老鹰一个是狮子,妈妈在分享时说到儿子跟她交流时表达的愿望是好好的宅在家里当个安静的美男子,妈妈听了五雷轰顶。 随后老师问大家一个问题:自己最喜欢的动物是什么?假如现在身上抽到的动物牌不是你最喜欢的动物,你继续用你喜欢的动物喂养方式喂养会怎样? 大家面色一顿,“个性倔强的动物会拒绝进食,直到死亡吧”,动物尚且如此,何况是孩子呢,如果孩子天生就是仙人掌,我们非得养成玫瑰花,那任何育儿方法都救不了父母的偏执。
2. 任何一个行为不当的孩子是丧失信心的孩子
每个人的行为背后都有自己的一套私人逻辑,比如两孩家庭最常遇到的问题是孩子觉得父母偏心的问题,假如孩子因为见到父母抱弟弟,自己打了弟弟,遭到责骂,父母的第一反应是把哥哥骂了一顿,并且表示作为哥哥要让着弟弟,那么哥哥的私人逻辑是父母是爱弟弟的,不爱自己,而自己想得到关注就必须要通过打弟弟来实现。这就是孩子的私人逻辑,孩子并不懂得表达自己行为背后的目的。而当父母以训斥、责备、惩罚来回应孩子时,孩子会失去安全感,安全感丧失的孩子无法更多的去体验这个世界,会丧失信心,而没有信心的孩子会觉得自己没有归属感,找不到价值感。当孩子们丧失信心时,他们会为自己选择四个不恰当或者错误的目的。
四个错误目的是:
- 寻求过度关注
- 寻求权力
- 报复
- 自暴自弃
现场老师用四个不同的案例让大家一对一演绎孩子与父母的那些事,中国父母与孩子的矛盾点很多聚焦在吃、穿、睡觉上,俗话说有一种冷叫妈妈觉得冷,有种饿叫妈妈觉得饿,当我们无法平和的面对孩子给我们带来的情绪时,就无法发觉这些情绪背后自己内心真正的需求,无法建立与孩子的连接,从而无法纠正那些在我们看来不当的行为,实际上,那些行为只是孩子做出的“与其年龄相称”的行为而不是不良行为。自己体验的是,关于孩子挑剔早饭不是自己爱吃的,妈妈随后开始埋怨孩子不懂得感恩,自己那么辛苦起来做,还挑三拣四,最后闹掰,其实这肯定不是妈妈想要的结果,孩子背后的目的是寻求权力,希望得到尊重,有更多选择的权利。
3. 平和的父母,才能温和而坚定
现场做了一个情景演练,分两组,一组扮演站在凳子上高高在上的父母,另一组扮演正在哭泣发脾气的孩子,第一次我们先用不接纳孩子情绪的语气演练,我直接来了一句“不准哭,把嘴巴比起来”对面扮演孩子的妈妈显然也被我说蒙了,表情呆滞了一下,第二遍演练时,当我用平和而轻柔的语气对她说:“来,妈妈抱抱吧”她,突然哭了,我上前抱抱她以示安慰,她说她平时在家都是这么抱孩子的,她突然感受到自己不接纳孩子情绪时,孩子痛苦的心情,她很难受。我也很难过,在过去的时光里,我也曾多少次面对哭闹的孩子时,如刚才般面目可憎,那时候孩子应该也会觉得被妈妈放弃了吧。多少次,虽然自己已蹲下来与他对视,但自己还是带着权威带着控制希望她按照我说得来。只有一个被关注、被信任、有安全感的孩子才能更积极的去探索这个世界。而只有平和的父母,才能温和而坚定的对孩子的情绪说yes,而对孩子的不当行为说no。
每一个孩子,都是带着爱和喜悦来到我们身边,愿我们因为他们成为更好的自己,用生命去影响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