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那天有点生气,跟我说了一件事情。原来她们家的一个邻居,是做保险代理人。数年前,朋友那时候在家休产假,那个邻居就非常热心的介绍她去做代理人。朋友碍于面子,一来,因为邻居也算是年长的长辈;二来,朋友因为上班路途远,想换工作,大婶也算是热心的介绍。后来朋友产假结束之后,顺利找到了心仪的工作。可是朋友万万没有想到,这个代理人不依不饶的纠缠了她十几年时间。
每隔一段时间,大婶就会约朋友到保险公司去听课,开始朋友碍于面子,说话非常婉转的拒绝了。可是那位大婶,不知道是因为皮厚装傻还是真听不懂,每隔段时间就会来纠缠一次。要不介绍保险,要么约她去听课。朋友每次都会很直接的拒绝,后来不接她电话。但是在小区里面碰见,还是会客气的打招呼。
可是大婶说话却不那么客气,每次都贬低她的工作。“文员有什么好啊,赚的都是死工资,能力也得不到提升,还是做保险好……”开始朋友也没往心里去,可是听得多了,朋友打心底里讨厌她,开始刻意的回避,更加坚决的拒绝,大婶识相的消停了几年。
两天前,小区里面又偶遇了大婶,她又故伎重演。依旧开始贬低朋友的工作,要知道朋友现在已经做到了中层管理,收入也很稳定。这下朋友开始毛了,毫不客气的回敬她“你有什么权利来贬低我的工作,我工作的情况你知道吗?你怎么知道我工作,没有你做保险好。请你不要来骚扰我,你没有权利来指手画脚评论我的工作。更没有权利指挥我的人生。请你有点教养,尊重别人,也等于尊重自己。”大婶懵了不说话了。
朋友感慨地说,对于这种人其实开始的时候,就应该态度强势一些,我是客气所以说话一直婉转,但不代表大婶就可以随意的践踏她人,教养真的和年龄无关。我赞同朋友的观点。
不必把自己当成圣人,一定要宽容那些恶意。人性中各种元素在不同的土壤,不同的环境,不同的温度,或善或恶,在一定的环境作用下,都会不同的展现。而且由于交流对象的不同,每个人表现出来的态度也不一样。
比如说大婶,她对待领导,可能表现的谦卑有礼;她对待下属,可能就表现的蛮横无理。所以人性中没有绝对的善与恶。朋友由于内心过于慈悲柔软,而超出了底线,所以屡屡被伤害。既然她跟你沟通,表现的是十足的恶意,那朋友也没有必要跟她展露人性的善良。
《论语》说,“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人焉廋哉?人焉廋哉?”意思是一件事情,分析其动机,观察其行动。了解其态度,人藏到哪去,人藏到哪去?孔子不光告诉我们,“知人”很重要,他还告诉了“知人”的方法,就是不要通过一点去评论一个人的言与行,不要断章取义的说,她是好人还是坏人?不仅要听其言,还要观其行。观其行,不单看她的结果,而在于发展的过程。从她的表面行为,去看到她真正的原因。
就大婶这件事情来说,她业绩肯定非常差,如果她招募的新业务员非常多,那何苦盯着朋友那么长时间。大婶自卑到了极点,所以也是通过贬低别人,来寻找心理上的某种平衡。这种行为,既可怜又可笑。
把委屈气愤郁闷生生地吞下去,逼自己咽下这口气,完全没有必要。既然她展现的是恶意,那朋友就要有力的去抨击反击她。任何人都没有理由,把你的人生观,价值观,强加给别人。对待同一件事情,每个人理解的角度和切入点是有很大差距的,父母都没有资格,去主导孩子的人生和职业规划,更何况你一个外人,有什么权利去干涉人家的生活?
大婶不知道是否意识到了,自己的言行的不妥,全程展现她自己没有教养,心理阴暗,心胸狭隘。人不能过分的善良,应该适当的有点脾气,因为很多人会挑软柿子捏,如果事事都太大度和宽容,别人既不会感激你,也不会尊重你。无底线的善良对自己只会是一种伤害,我们的善良,需要有些锋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