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集共7500字,分3天,内含摘录6000字)
Day1 今日阅读《活法》p1-p62
(1800字,建议阅读5-10分钟)
Part1摘录
序言
我们人生的意义是什么?人生的目的在哪里?对于这个人生最基本的问题,我认为必须从正面回答。我的答案是:提升心性,磨练灵魂。
人生在世,为欲所迷,为欲所困,可以说是我们人这种动物的本性。如果放任这种本性,我们就会无止境地追求财富、地位和名誉,就会沉湎于享乐。
聚精会神、孜孜不倦、全身心投入每一天的工作,这就是最尊贵的“修行”,就能磨炼灵魂、提升思想境界。
埋头于本职工作,不断钻研,反复努力,这意味着珍惜上苍赐予的生命中的每个今天、此刻中的每个瞬间。
正面的思维方式: 总是积极向上;有建设性;有感恩心;有协调性、善于与人共事;性格开朗、对事物持肯定态度;充满善意、有同情心、关爱心;勤奋;知足;不自私、不贪欲;等等。 我们不仅要用头脑去理解,而且要让它们占据我们的心灵,变成我们的血肉。
第一章 实现理想
“心不唤物,物不至” 。要将不可能变为可能,首先需要达到“痴狂”程度的强烈愿望,坚信目标一定能实现并付出不懈的努力,朝着目标奋勇前进。不管是人生还是经营,这才是达到目的的唯一方法。
对要做的事缺乏强烈的愿望,缺乏深入的思考和认真的模拟演练,没有在事先清晰地看到事情完成后的状态,那么在人生中、在创造性的工作中就很难取得成功。事先考虑到事情的每个细节,让他们在头脑里形成清晰的印象,那么,毫无疑问,事情就一定能成功。就是说,你事先能“看见”的东西就一定能做成,“看不见”的东西就做不成。因此,如果你祈愿要做成某件事,你就要把它变成强烈的愿望,一直思索到你能清晰地“看见”这件事成功时的印象为止。
在改变自己心态的瞬间,人生就出现了转机。此前的恶性循环被切断,良性循环开始了。在这个经验中,我明白了一个真理,就是人的命运绝不是天定的,它不实在事先铺设好的轨道上运行的,根据我们自己的意志,命运既可以变好,也可以变坏。 就是说,自己身上发生的一切事情,都是由自己的心制造出来的,这是一条根本性的原则。
目标看似高不可攀,但绝不退缩,倾注热情,拼命钻研。这样做,就会把我们的能力提高到连我们自己也吃惊的地步。换种说法,沉睡在我们身上的巨大的潜在能力迸发出来了。 所谓“不可能”,只是现在的自己不可能,对将来的自己而言那是可能的。应该用这种“将来进行时”来思考。要相信我们具备还没有发挥出来的巨大力量。
“人生如果不有意注意就没有价值。”我们的集中力有限度,始终将意识集中于某一事物相当困难。但是我们要朝这个方向努力,慢慢养成有意注意的习惯,这样我们就会具备抓住事物的本质和核心,做出正确判断的能力。
梦想越大,离实现的距离就越远。尽管如此,我们还是要把梦想实现时的情景,到达梦想的过程,在头脑里反复模拟演练,将它们具体化、形象化,以至能“看见”实现的过程和情景。这样实现梦想的真实道路就逐渐清晰。同时,在日常生活中就能获得种种启示,帮助自己一步一步接近梦想中的目标。
在街头漫步,在喝茶放松时,在与朋友谈笑间,别人毫不留意的细枝末节,有时也会意外地给你实现梦想的提示。
不管年纪多大,我们仍要述说梦想,描绘未来光明的前景。无梦之人不会有创造和成功,他的人格也无从成长。因为人格只有在描绘梦想、钻研创新、不懈努力之中才能得到磨炼。 从这个意义上,我想强调,梦想和愿望就是人生起飞的跳板。
Part2复盘
001人生的意义不在做梦也到达不了的远方,恰恰就在此时此地手头的工作和学习上。专注于当下,沉浸于此刻的事物上,把心思收回聚拢,认真热忱做好正在做的事情,就是最尊贵的修行。也是对时间的珍惜,对生命的尊重。
002对目标怀有强烈的愿望,以至于达到身心合一的境界,甚至在头脑中已经“看见”了这件事成功后的景象,不仅可以使我们进入心流般的神奇体验,更重要的是,因为强烈愿景的推动,又反过来促进了我们成功。能“看见”就能做到,先“看见”然后做到。
003心态就像是人生的画笔,抱持怎样的心态决定了你接下来的行为和态度,意志可以改变命运,接下来的人生是良性循环还是恶性循环,取决于你的态度。你认为可能,不可能也能变成可能,你认为不可能,可能也会变成不可能。别忘了人是有潜力的,唤醒它还是埋藏它,全由你自己决定。
004集中注意力做到“有意注意”,而不是总被被动吸引注意力。抱着对目标的热忱做一个生活中的有心人,就会发现处处都有暗示,稍加提炼就能助益于自己的梦想。
005无论多少岁,无论处在什么样的地位上,都要心怀梦想,并在此过程中锤炼自己的人格,修炼人生的意义。
By 小圆子 20180423晚
Day2 今日阅读《活法》p65-p6141
(3000字,建议阅读10-15分钟)
Part1摘录
第二章 从原理原则出发考虑问题
事业的“原理原则”在哪里?不在公司的利益或面子,而是看怎么做对社会和世人有利。为消费者提供优质的产品和服务才是企业经营的根本,也就是所谓“原理原则”。 不是把自己的利益,而是把他人的利益放在首位——贯彻这一经营的原理原则,最终使我们走向成功。
缺少认真和热情,不管你拥有多么过人的才智,不管你希望拥有多么正确的思维方式,你的人生仍将难见硕果。想要构思情节精彩、布局缜密的剧本,想把剧目大纲变为现实,最需要的就是极度的“认真”。 无论何事都认真面对,正面迎击——有时这等于把自己逼入背水一战的境地。就是说,遭遇困难时决不逃避,抱着一股憨气傻劲正面迎击。 这确实很难,但你直面的问题非解决不可,这时候,你是躲避困难,逃之夭夭;还是与困难正面对峙,正面交锋。这是能否做成大事的关键所在。
凡事都需要知识加上经验才能“会”,在这之前不过是“知”而已。 本田教给我们的是:在榻榻米上练游泳未免太傻。榻榻米上学不会游泳,到不如即刻跳入水中,用手用脚划一阵子再说。不在现场挥汗,哪能学到什么经营——本田自己就是榜样。成就伟大事业的智慧只能从经验的积累中才能获得。只有亲身参与的体验才是最宝贵的财富。
要把事情做好需要很大的能量,而这种能量需要靠自我激发、自我燃烧才能产生。自我燃烧最好的办法就是喜欢自己的工作。无论什么工作,只要全力以赴把它做成,就会产生成就感和自信心,产生向新目标挑战的渴望。在这过程中就会更加喜欢自己的工作。在这样的精神状态之下,再努力也不觉得苦,就能做出了不起的成绩。 彻底地喜欢自己的工作是通过工作丰富自己人生的唯一方法。
人真正的能力,应该包括抑制欲望、全力投入工作的克己心在内。不管你有多大的能力,但不能战胜自己贪图安逸之心,不肯努力奋斗,“不能发挥自己天赋之才”,从这个意义上讲,就是缺乏发挥自己能力的能力。
要做出公正的、准确的判断,关键是有一双纯净的不带偏见的眼睛,不被细枝末节所蒙蔽直奔问题的根源。 用这样的目光观察问题,不仅是企业内部的矛盾,大到国际问题,小到家庭纠纷,当事人出于各自的利害,成见、偏见一再叠加,把问题搞得复杂。 因此,越是看似错综复杂的问题,越是要赶快回归原点,依据单纯的原理原则做出决断。那些棘手的、貌似无法解决的难题,只要正面面对,以真诚的目光,根据单纯明快的原理,从是非、善恶的角度判断就能解决。 “复杂的现象,其实不过是简单事物的投影而已。”
只要在道理上站得住脚,就应该堂堂正正坚持自己的主张。这么做,原本就讲究逻辑文化的欧美人反而会十二分地理解并尊重你的正当性。 随时都要扪心自问,判断的基准是不是放在“作为人,这么做究竟对不对?”这一点上。为什么?因为这个基准具有超越国界的普遍性,所以,即使的文化有若干冲突,但在根基上,对方一定会理解并产生共鸣。
第三章 磨炼灵魂、提升心智
任何人的任何才能都是天授,不!才能只是从上天借来之物。 因此,杰出的才能,由这才能创造的成果,属于我却不归我所有。才能和功劳不应由个人独占,而应该用来为世人为社会谋利。就是说自己的才能用来为“公”是第一义,用来为“私”是第二义。我认为这就是谦虚这一美德的本质所在。 大企业的领导、干部和官僚,他们的能力无不高人一等,为什么他们常常丑闻缠身、贪污渎职呢?因为他们把才能据为己有。他们认为才能纯属私有,而非从上天借来之物,不必用之于公,心安理得地把才能用于满足自己的私利私欲。一谈道德,有人就觉得有“复古”的味道。但陶冶情操岂有古今新旧的区别。
对于领导者而言,最重要的不是能力和辩才,而是基于明确哲学的深沉厚重的人格——谦虚之心、内省之心、抑制自我的克己之心、坚持正义的勇气、持续自我磨炼的慈悲之心——用一句话说,必须牢记并坚持“正确的为人之道”。 这同中国古典中所说的要脱离“伪”、“私“、“纵”、“奢”这四种烦恼是一个意思。不可虚伪、不可自私,不可放纵,不可奢侈。要言行高洁,严于律己。这是身居高位的领导者应尽的义务,是同他的身份地位相对应的高贵的精神素养。
饱尝苦痛、伤悲、烦恼,一边挣扎,一边又感受生命的喜悦和乐趣,体味人生的幸福。人生谢幕时的灵魂,只要能比开幕之初高尚一点点,我们就算活出了价值,就算不虚此生。
六项精进: 付出不亚于任何人的努力/谦虚戒骄/天天反省/活着就要感谢/积善行、思利他/不要有感性的烦恼
如果自己有错,那么不是等到明天,而是今天立即纠正。这样一颗率直之心能够提高我们的能力,提升我们的心智。 具备一双虚心聆听他人意见的大耳朵。具备一双真诚审视自己的大眼睛,耳聪目明,充分发挥耳朵、眼睛的作用。
除了感谢之心、反省之心以外,要进化并提升我们的人性,最重要的一环就是抑制自身过度的欲望。“贪欲”之念最难对付,它牢牢地根植于人的内心深处,不易拔除,而且它的毒性最强,它能腐蚀人的灵魂,把人引向歧途。
日常生活中我们必须对各种各样的事情做出判断。这时,瞬间产生的第一反应往往出于本能,即出于欲望。因此,在正式应答前,暂且保留条件反射式的判断。暂停片刻,吸一口气,然后自问自答:“我这个想法,这样判断,是否出于个人欲望,是否夹杂私心?” 控制住欲望,也就是抑制了私心,利他之心就会抬头。先人后己的利他心,是人一切德行中最美好、最高尚品格。 忘我利他,把自己放在后面,先为世人为社会尽力。当这种利他心呈现时,人就不再为欲所迷。而且有了利他的想法,烦恼的三毒就开始消解,原本“纯洁的心灵”就能从庸俗的欲望中解脱出来,重新描绘美好的愿望。
天网恢恢,疏而不漏——别以为神灵看不到。人的一切所思所为,是非曲直,神灵全都看在眼里。所以,如果你想获得成功,想让成功持续,那么,你描绘的愿望,你怀抱的热情,都必须纯洁无暇。 因此,首先要舍弃私心,用清澈的心灵思考问题,依据这种思考拔出“正剑”,事业就能成功,人生就会幸福美满。
六波罗蜜: 布施 持戒 精进 忍辱 禅定 智慧
要达到名人高手的境地,缺乏地道的精进,那是不可能的。我们要从内心喜爱自己的工作,付出不亚于任何人的努力,全神贯注投身于工作,通过这条道路——也只有通过这条道路——我们就会懂得人生的意义和价值。磨砺心智,提升人格,领悟人生的真谛。
Part2复盘
001知易行难。
学到知识很简单,真理大家都明白,但是在知道和会做之间横亘着世上最长的距离。不去做,然并卵,再会纸上谈兵,也不如事必躬亲地多做几次。唯有在实践中检验真知,也唯有在实践中才能磨炼自己的心智,精进自己的技术。
002回归本真。
当事情乱如麻的时候,不妨回到起点、初心去看待问题,以真诚、单纯的心来思考,不要掺杂进太多复杂的关系(如利益、私欲)。用公正的眼光从是非的角度来判断,答案反而显然易见、呼之欲出了。
003天赋才能。
我们的才能来自天赐,而非私有的。上天赋予我们才能是为了让我们造福社会,不是为了满足自我的私欲。德行比才能更重要,越是处于高位,越应有相应的精神素养,越应遵守正确的为人之道,以免误入歧途。
004感恩反省。
活着就要感恩,逆境中感恩磨炼心智的机会,顺境中感恩幸福快乐的时光。活着已经是最大的福祉,应怀谦卑之心。除了感恩,每日还应做反省的功课,以求一日比一日好,一日比一日灵魂更加高尚纯净,这也是生而为人的意义。
005舍弃私心。
多数人难以避免三毒:欲望之心,欲望未满足而产生的恼怒之心,看到别人欲望满足而产生的嫉妒之心。三毒会腐蚀人的灵魂,唯有舍弃私心,抱有利他之心,纯净的心灵才会得以显现,摆脱庸俗欲望的烦扰,得到内心真正的宁静和幸福。
006持续精进。
只有付出不亚于任何人的努力,对工作怀抱百分百的热忱,才能在事业上有所突破,实现持续精进,终至巅峰。这一点同样适用于生活中的其它方面,喜爱+热忱+专注是抵达成功的直通车。
By小圆子 20180424晚
Day3 今日阅读《活法》p145-p214
(2400字,建议阅读10-15分钟)
Part1摘录
第四章以利他心度人生
什么时候人的内心会充满深切、纯净、极致的幸福感呢?绝不是私利私欲获得满足的那一刻,而是利他行为开花结果的时刻。我想许多人会同意这个观点吧。而且贤明的人都会发现,为他人尽心尽力的行为,不只是对他人有利,最后福报回到自己身上,对自己同样有利。
与人争执时,总想驳倒对方,总认为错在对方,要逼迫对方认错。这是一种做法。但也可以体谅对方的难处,大家一起出谋划策,共同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处理同一个问题,结果可以大相迳庭,差异就在于有没有体谅对方的关爱之心。
一旦把关爱和利他之心丢光,剩下的就只有赤裸裸的利己的欲望。容忍乃至放任这种利己的欲望,结果必然招致可怕的社会混乱。
人类也应该从自然界中学习“节制”,人类原本也是自然界的一员,也曾理解自然的法则,自己也处于生物链之中。后来,人类从食物链的制约中解放出来,单独摆脱了循环的法则,同时也失去了与其他生物共同生存的谦虚。在自然界,只有人类才具有高度的“知性”,可以大量生产粮食和工业品,还能够不断开发新技术,来促进生产效率的提高。但是,人类因为具备“知性”而逐渐变得傲慢,企图支配自然的欲望不断膨胀。同时“知足”这道自我节制的防线消失?还想要更多、还想更加富裕,这种贪婪之心赤裸裸地凸显出来,终于威胁到自己赖以生存的地球环境。
不要再去追求超过自身需求的东西。必须把神灵赐予人类的“知性”变为真正的睿智,掌握控制自身欲望的法门。就是说,要将“知足”这种生活方式付诸实践。对现在身边之物感觉不足,就会继续追求,那么到时手后就会满足吗?绝非如此。应该适可而止了,不要再去片面追求经济财富了。国家和个人的目标不是单纯物质的富足,看怎么做才能让大家获得精神的富足,我们应该朝这个方向摸索前进。老子说:“知足者富”。这就是“知足”的人生态度。
第五章 与宇宙潮流协调和谐
前面谈到的感谢诚实、勤奋工作、率直之心、天天反省、不憎恨、不忌妒、先人后己的利他精神......这些善念与善行都是顺应宇宙意志的行为。所以,必然会引导人走向成功,让人的命运变得丰富多彩。与宇宙的意志和趋向是否“同调”,这决定了人生和事业的成败。原理就这么简单,宇宙本身具备让万物向善的意志,促使宇宙间一切事物成长发展。因此,宇宙间森罗万象都成长发展乃是必然,我们人类自然不会例外。所以,只要秉持与宇宙意志相同的思维方式和生活方式,工作就一定会顺畅,人生就一定能幸福。
要带着一颗比降生时稍稍善良、稍稍美丽的心灵离开人世,从生至死都要尽力去思善行善,陶冶人格,使人生终点时灵魂的品格比起点时有所提升。宇宙和自然之所以授予我们生命,就出于这一目的,如此而已。在这个巨大的目的面前,我们个人在世时积累的财产、名誉、地位就显得微不足道。事业成功,飞黄腾达,富可敌国,所有这一切与“提升心性”相比,犹如尘埃,不足挂齿。
依据佛教轮回转生的思想,我们在降临人世时,灵魂带着到前世为止所积累的“污垢”,也就是业障而来?在这之上,当我们死的时候,灵魂再载上今世所造的业障而去。而且,在灵魂的内侧,隐藏着真我——纯净的、美好的、伴有佛性的、永世不灭之心。如果真我原形显露,那么人就会以美好的心灵思善行善,就会像佛祖一样慈悲。但是,人成不了佛,那是因为在真我的周围覆盖着带有业障的灵魂,再向外还有一层充满欲望的本能......如此层层的障碍阻挡了真我的展现。坐禅和瑜伽等修行,目的也是磨炼心智,就是从心的外侧向着内侧,像研磨镜片一样,一层一层磨掉位于真我外侧的障碍。
我认为运用理性和良心来抑制感性和本能,去控制它们,这种努力非常重要。遵循发自真我及灵魂的理性与良心,把正确的伦理观、道德观注入心中,也就是遵照“为世人为社会尽力”的思维方式,把“知足”的生存方式铭刻于心,放弃无止境追求欲望的贪婪之念。这样不断地用理性和良心来制约感性和本能,一步步度过自己的人生,积累“为善的经验”,就能磨炼心志,自然而然地向悟道的境界靠拢。通过这样的修行变得高尚的灵魂,不仅在现世能发挥作用,而且会延续到来世。
Part2复盘
001极致幸福体验
如果人类抛却利他之心,只剩下自私自利的欲望之心,必将导致社会秩序的紊乱。当世界不再是美好的人间,不就沦为地狱了吗?回想我们生活中幸福而深刻的时光,多与金钱物质等无关,而是来自于个人的成长、真挚的情谊、纯粹的爱情。向外寻找拓宽生命的增量,而非局限于自我的存量,会让我们有更大的内在空间,获得更多的幸福体验。
002从节制到知足
观察动植物的生活,吃饱了就不再进食,从来不曾肆意虐夺资源,因而保持了自然界的生态平衡。可是人类作为新晋的“领头羊”,却拥有着日益膨胀的欲望,忘却了节制的美德,以至于极大地破坏了赖以生存的地球环境,也威胁了自己的健康。然而欲望是否会停止在某一阶段呢?有了一还想要二,再要三,以至于无穷无尽地想要下去,何时才是终点呢?什么时候才会满足呢?知足者富,何必要那么多自己并不需要或用不完的东西呢?何况事物是平衡的,没有白捡的东西,追求的过程中也在同时付出代价。
003顺应宇宙潮流
宇宙以其仁爱之心滋生了万物,万物皆向善而生,因而得以蓬勃发展,这是顺应了宇宙的潮流。人类想要发展壮大,也必须顺应“人之初性本善”的天性,与宇宙同频,自然会得到宇宙意志的回应。但如果逆着宇宙潮流而行,必会导致个人乃至全人类的衰败灭亡。世间有其真理存在,个人遵从真理,也会顺利地导向成功。
004回归真我之心
充满真善美的真我之外环绕着灵魂,人以这样的姿态降生。伴随成长,外侧渐渐形成了本能,接着是感性(精神活动),最后是知性(知识、道理、逻辑)。真我完善至极,充满着爱、诚和喜悦。人终其一生都在通过磨炼心性、提升人性,回归真我之心,最后带着比出生时稍微高尚一点的灵魂离开,便是完成了人间的修行,不虚此生。
By小圆子 20180425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