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大“真”招推动谈心谈话见实效

党内谈心谈话,是我们党百年奋斗中淬炼出的优良传统与独特政治优势,更是新时代严肃党内政治生活、纵深推进全面从严治党的关键抓手。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对干部经常开展同志式的谈心谈话,既指出缺点不足,又给予鞭策鼓励,这是个好传统,要注意保持和发扬。”我们需以“真心”为基、“真策”为要、“真改”为尺,让谈心谈话成为凝聚共识、破解难题、锤炼作风的“金钥匙”,真正谈出“真味”、见行见效。

谈出“真心实意”,以真情换真心,凝聚思想共识。“感人心者,莫先乎情。”党内谈心谈话绝非简单的“语言交换”,而是触及思想、凝聚共识的“心灵对话”,其核心要义在于“走心”而非“走形”。现实中,部分谈心谈话效果不佳,根源往往在于党员领导干部摆架子、端姿态,以“管理者”自居,将平等交流异化为“单向说教”——谈话时居高临下、官腔十足,听意见时心不在焉、敷衍应付,导致谈话对象“话到嘴边留半句”,不敢掏心窝、不愿讲真话,最终让谈心谈话沦为“程序性任务”。破解这一困境,关键在于打破“身份壁垒”,主动放下“官架子”、收起“优越感”,既要带着“温度”倾听,设身处地了解谈话对象在工作中的难处、生活中的困扰、思想上的困惑,让其切实感受到组织的关怀不是口号而是行动;更要带着“坦诚”交流,不遮遮掩掩谈问题、不避重就轻说不足,把自己摆进去、把工作摆进去,以“向我看齐”的态度打开对方“话匣子”。“治本在得人,得人在审举,审举在核真”,唯有卸下防备、坦诚相见,才能在思想碰撞中消除隔阂,在情感交融中凝聚共识,为各项工作开展筑牢“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的思想根基。

谈出“真知灼见”,围绕问题导向,破解发展难题。“一语不能践,万卷徒空虚。”谈心谈话若脱离中心工作、回避实际问题,只谈“正确的废话”“无用的套话”,即便谈得再热闹,也只是“虚晃一枪”,无法为事业发展提供助力。日常工作中,谈心谈话可能存在“三多三少”现象:谈日常工作多、谈重点难点少,谈表面问题多、谈深层症结少,谈模糊建议多、谈具体对策少,导致谈话成果“轻飘飘”,难以转化为推动工作的硬举措。谈心谈话要“见真章”,必须锚定问题导向,直奔主题、直击要害。一方面,要聚焦改革发展稳定中的“硬骨头”、群众急难愁盼的“心头事”、工作推进中的“绊脚石”,提前梳理问题清单,让谈话有方向、有重点,避免“漫无边际聊、不痛不痒谈”;另一方面,要敢于“开门纳谏”,鼓励谈话对象放下顾虑,既谈工作中的“堵点”,也提机制上的“痛点”,既说自身的困惑,也讲团队的短板,真正把“金点子”“好思路”收集上来。对谈话中发现的问题,要分类施策:能当场解决的,立即回应、马上落实;需持续推进的,建立台账、明确时限、跟踪问效,切实把谈话成果转化为发展实效,让谈心谈话成为破解难题的“助推器”。

谈出“真改实改”,坚持动真碰硬,锤炼过硬作风。“人患不知其过,既知之,不能改,是无勇也。”谈心谈话的最终目的,不是指出问题,而是解决问题;不是走完流程,而是锤炼作风。若只谈问题不促整改,只提要求不抓落实,谈心谈话就会沦为“雨过地皮湿”的形式主义,不仅无法发挥作用,还会损害组织威信。个别干部在谈心谈话中“认账”很痛快、整改却敷衍,要么“纸上整改”——写了方案不落实,要么“暂时整改”——应付检查后反弹,让问题“涛声依旧”。推动真改实改,必须拿出“动真碰硬”的态度,构建“全链条”监督整改机制。首先,要“严”字当头点问题,对谈话对象存在的作风不实、担当不足等问题,不回避、不迁就,既指出“病症”,更剖析“病因”,帮助其认清问题本质、端正整改态度;其次,要“实”字为要定措施,明确整改目标、具体任务、完成时限,避免“整改方案喊口号、整改措施空对空”;再次,要“督”字发力抓落实,建立“回头看”机制,通过定期检查、随机抽查、群众评议等方式,跟踪整改进展,对整改不力、敷衍塞责的,及时提醒、严肃批评;最后,要“考”字兜底强导向,将谈心谈话整改情况与干部考核评价、选拔任用、评优评先挂钩——对整改到位、表现突出的干部,予以褒奖、优先使用;对屡教不改、作风不实的干部,坚决问责、严肃处理,真正树立“奖优罚劣、激浊扬清”的鲜明导向,让真改实改成为干部的行动自觉,以过硬作风为事业发展保驾护航。

“能用众力,则无敌于天下矣;能用众智,则无畏于圣人矣。”高质量的党内谈心谈话,是凝聚众力、汇聚众智的“桥梁”,是锤炼干部、推进事业的“熔炉”。新征程上,我们要以“真心”换真情、以“真策”破难题、以“真改”转作风,让党内谈心谈话这一优良传统焕发新活力。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社区内容提示】社区部分内容疑似由AI辅助生成,浏览时请结合常识与多方信息审慎甄别。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